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99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在使用的过程中,地表的水将会通过排水通管排出室内,但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部分水将会通过地砖或瓷砖之间的缝隙,渗入至吸水层内,被陶粒吸收,而随着水的积累,渗入陶粒内的水将会汇集在找平层上,然后部分水将会直接流至排水总管内,而另一部分水将通过通孔流动至排水分管内,然后通过排水分管汇总至排水总管内,最后排出,同时设置有第一防水、第二防水层和第三防水层,使得水不易从承重层渗入至结构层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易积水也不易渗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卫生间由于它的功能多、使用频繁,被人们视为住宅的“心脏”,卫生间漏水不仅浪费能源、破坏环境、损坏设备,还存在干扰正常生活,甚至造成邻里纠纷,损害开发商的声誉和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卫生间是楼层上下水管道集中通过的用水房间,施工过程中又集防水、土建、管道等多道工序反复交叉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存在不严格按照操作规格,不合理组织施工程序,上下工序互相影响,必然会导致质量缺陷,造成卫生间渗漏。传统的下沉卫生间楼地面做法是在结构层上做完防水后,再用炉渣水泥等轻质填料填充,但根据工程实践,在卫生间渗漏的维修中,经常发现松散的轻质填料内积聚了大量的水,因无处流泄,以至于只要存在有防水缺陷,可能就会发生渗漏,则此时下沉提将会变成积水池,此时需要将卫生间挖开,对回填层进行翻修,但是这样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具有不易积水,防渗水效果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结构层上浇筑找坡层,并在找坡层上做第一防水层;步骤S2:找到找坡层的最低位置处,沿竖直方向埋设排水总管,在第一防水层上铺设排水分管,并连通排水分管与排水总管,在排水分管的管壁上开设多个通孔;步骤S3:在第一防水层上铺设找平层,通孔露出找平层设置,排水总管的管口与找平层齐平设置;步骤S4:在找平层上做第二防水层;步骤S5:在第二防水层上铺设隔断架空,将沉箱分隔成若干个格子以形成承重层;步骤S6:将陶粒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填进隔断架空内,以形成吸水层,同时在吸水层内设置排水通管,排水通管的管口高于吸水层;步骤S7:将吸水层布平后,在吸水层上铺设钢筋网;步骤S8:在吸水层上浇筑混凝土层,并使得钢筋网位于混凝土内,使得混凝土层与排水通管的管口齐平;步骤S9:在混凝土层上做第三防水层;步骤S10:在第三防水层上铺设地砖或瓷砖。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地表的水将会通过排水通管排出室内,但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部分水将会通过地砖或瓷砖之间的缝隙,渗入至吸水层内,被陶粒吸收,而随着水的积累,渗入陶粒内的水将会汇集在找平层上,然后部分水将会直接流至排水总管内,而另一部分水将通过通孔流动至排水分管内,然后通过排水分管汇总至排水总管内,最后排出,同时设置有第一防水、第二防水层和第三防水层,使得水不易从承重层渗入至结构层处,这样排水系统与防水层结合,使得该下沉式卫生间内的水能够及时的排出,不易积水也不易渗水。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排水总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集水斗,集水斗开口面积大的一端与找平层齐平。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排水总管的管口接水面积,使得渗入至吸水层的水能够更好的流入至排水总管内,最后排出,从而提高排水效果。进一步,所述找平层上铺设有土工布。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能够起过滤作用,使得陶粒或其他杂质不易通过集水斗或通孔掉入至排水总管和排水分管内,从而导致排水总管和排水分管的堵塞,这样能够保证排水总管的排水分管的正常排水。进一步,所述集水斗开口面积大的一端设置有钢丝网。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的设置用于对位于集水斗顶部的土工布进行支撑,这样陶粒或其他杂质不易因自身重力,导致土工布受力较大,最终破损,影响过滤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或其中任意两者的或全部三者均最少设置有两层,且均向墙体延伸设置。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涂覆第一层防水层时,部分位置可能会漏涂或受损,第二层防水层能够对漏涂或受损部位进行一定的修补,从而提高防水效果,将防水层向墙体延伸,能够减少水分从墙体和结构层的连接处渗入至其他房间的情况。进一步,所述步骤S8中混凝土层倾斜设置,其最低位置处与排水通管的管口齐平。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水将会沿着混凝土层的倾斜度,集中流动至排水通管内,最后排出,这样更便于排水。进一步,所述排水分管、排水总管和排水通管包裹有玻璃棉。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较冷的情况下,玻璃棉能够对排水分管、排水总管和排水通管进行保温,避免排水分管、排水总管或排水通管被冻裂。进一步,所述步骤S6中陶粒与水泥的混合比例为1:2。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水泥与陶粒混合后,增加了承重层与吸水层的称重能力,同时能够保证陶粒的吸水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排水系统与防水层结合,使得该下沉式卫生间内的水能够及时的排出,这样不易积水也不易渗水;2.土工布能够起过滤作用,使得陶粒或其他杂质不易通过集水斗或通孔掉入至排水总管和排水分管内,从而导致排水总管和排水分管的堵塞,这样能够保证排水总管的排水分管的正常排水;3.在使用时,水将会沿着混凝土层的倾斜度,集中流动至排水通管内,最后排出,这样更便于排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结构层;11、找坡层;111、第一防水层;12、找平层;121、第二防水层;13、土工布;14、承重层;15、吸水层;16、钢筋网;17、混凝土层;171、第三防水层;2、排水总管;21、集水斗;22、钢丝网;23、排水分管;231、通孔;4、排水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结构层1上浇筑水泥砂浆形成找坡层11,待找坡层11干燥后,对找坡层11的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在找坡层11上设置第一防水层111,在本实施例中,先在找坡层11上涂覆第一层高级脂肪酸类砂浆防水剂,待第一层高级脂肪酸类砂浆防水剂完全干涸后,在第一层高级脂肪酸类砂浆防水剂上涂覆第二层高级脂肪酸类砂浆防水剂,以形成做第一防水层111,并使得第一防水层111延伸至墙体不低于40cm处。步骤S2:通过水平尺找到找坡层11的最低位置处,然后在此处沿竖直方向钻取埋管用的管道孔,然后在管道孔内埋设排水总管2,在第一防水层111上刷一层素水泥浆后铺设排水分管23,并连通排水分管23与排水总管2,其中素水泥浆用于保护第一防水层111,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第一防水层111造成损伤;然后在排水分管23的背离结构层1的管壁上开设多个通孔231;此时由于找坡层11的设置,使得排水分管23沿轴向向排水总管2倾斜,这样更便于排水分管23内的水流入至排水总管2内并排出。步骤S3:在第一防水层111上浇筑水泥砂浆形成找平层12,此时排水分管23及排水总管2将会位于找平层12内,在排水总管2的管口处安放集水斗21,并使得集水斗21开口小的一端与排水总管2的管口通过管箍连接,其中通孔231露出找平层12设置,而集水斗21开口大的一端与找平层12齐平设置;在集水斗21开口大的一端放置钢丝网22,其中,钢丝网22的表面积大于集水斗21开口大的一端的表面积,然后在找平层12上铺设土工布13,使得土工布13将集水斗21和排水分管23遮盖住,以起到过滤的作用,使得陶粒或其他杂质不易通过集水斗21或通孔231掉入至排水总管2和排水分管23内,保证排水总管2的排水分管23的正常排水。步骤S4:对找平层12的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在找坡层11上设置第二防水层121,在本实施例中,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结构层(1)上浇筑找坡层(11),并在找坡层(11)上做第一防水层(111);步骤S2:找到找坡层(11)的最低位置处,沿竖直方向埋设排水总管(2),在第一防水层(111)上铺设排水分管(23),并连通排水分管(23)与排水总管(2),在排水分管(23)的管壁上开设多个通孔(231);步骤S3:在第一防水层(111)上铺设找平层(12),通孔(231)露出找平层(12)设置,排水总管(2)的管口与找平层(12)齐平设置;步骤S4:在找平层(12)上做第二防水层(121);步骤S5:在第二防水层(121)上铺设隔断架空,将沉箱分隔成若干个格子以形成承重层(14);步骤S6:将陶粒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填进隔断架空内,以形成吸水层(15),同时在吸水层(15)内设置排水通管(4),排水通管(4)的管口高于吸水层(15);步骤S7:将吸水层(15)布平后,在吸水层(15)上铺设钢筋网(16);步骤S8:在吸水层(15)上浇筑混凝土层(17),并使得钢筋网(16)位于混凝土内,使得混凝土层(17)与排水通管(4)的管口齐平;步骤S9:在混凝土层(17)上做第三防水层(171);步骤S10:在第三防水层(171)上铺设地砖或瓷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结构层(1)上浇筑找坡层(11),并在找坡层(11)上做第一防水层(111);步骤S2:找到找坡层(11)的最低位置处,沿竖直方向埋设排水总管(2),在第一防水层(111)上铺设排水分管(23),并连通排水分管(23)与排水总管(2),在排水分管(23)的管壁上开设多个通孔(231);步骤S3:在第一防水层(111)上铺设找平层(12),通孔(231)露出找平层(12)设置,排水总管(2)的管口与找平层(12)齐平设置;步骤S4:在找平层(12)上做第二防水层(121);步骤S5:在第二防水层(121)上铺设隔断架空,将沉箱分隔成若干个格子以形成承重层(14);步骤S6:将陶粒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填进隔断架空内,以形成吸水层(15),同时在吸水层(15)内设置排水通管(4),排水通管(4)的管口高于吸水层(15);步骤S7:将吸水层(15)布平后,在吸水层(15)上铺设钢筋网(16);步骤S8:在吸水层(15)上浇筑混凝土层(17),并使得钢筋网(16)位于混凝土内,使得混凝土层(17)与排水通管(4)的管口齐平;步骤S9:在混凝土层(17)上做第三防水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郭丹燕汪槐华龚云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君豪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