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桢旎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03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所述荧光防撞条包括:PET基底层;缓冲泡棉层,复合在所述PET基底层上;PVA海绵层,复合在所述缓冲泡棉层上;荧光层,复合在所述PVA海绵层上。该荧光防撞条通过采用PET基底层、缓冲泡棉层、PVA海绵层和荧光层依次复合形成,缓冲泡棉层和PVA海绵层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防撞条的防撞效果,在防撞条的表面复合荧光层,在室内熄灯以后,仍然可以较长时间发出荧光,能够在夜间无灯光的情况下标示出防撞条的位置,相比于现有的室内防撞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撞条可有效提高防撞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
本技术涉及室内防撞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
技术介绍
室内防撞条主要用于室内墙壁上、床边以及宿舍上下铺的楼梯上,以避免在夜间无光的情况下造成撞伤或摔伤。目前市场上的用于室内的防撞条在夜间不可见,家中的老人及小孩在夜间关灯的情况下起床或行走时容易发生碰撞,导致不安全;应用在宿舍上下铺楼梯上的防撞条因夜晚无光的情况下无法明确得知楼梯位置,极易造成摔伤。此外,现有的室内用防撞条通常仅仅由单一的海绵或泡沫材料制作,其防撞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室内的防撞条,能够在夜间无光的情况下标示出防撞条位置的,并且防撞性能更好,以克服现有防撞条的上述不足,提高室内防撞条使用的安全性和防撞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条在夜间无光的情况下不能标示出防撞条位置、防撞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该荧光防撞条包括:PET基底层;缓冲泡棉层,复合在PET基底层上;PVA海绵层,复合在缓冲泡棉层上;荧光层,复合在PVA海绵层上。进一步地,荧光层包括:荧光涂料层,涂布在PVA海绵层的表面;透明涂料封装层,涂布在荧光涂料层的表面。进一步地,荧光层为粘合在PVA海绵层上的荧光硅胶层。进一步地,荧光防撞条还包括:泡沫塑料层,复合在缓冲泡棉层和PVA海绵层之间。进一步地,PET基底层与缓冲泡棉层之间、缓冲泡棉层与泡沫塑料层之间、泡沫塑料层与PVA海绵层之间均通过胶水黏贴连接。进一步地,缓冲泡棉层的厚度为0.5-1.5cm。进一步地,泡沫塑料层的厚度为0.8-1.6cm。进一步地,PVA海绵层的厚度为1-2cm。进一步地,PET基底层与缓冲泡棉层相对的一面复合有离型纸层,离型纸层与PET基底层之间通过胶水黏贴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荧光防撞条,通过采用PET基底层、缓冲泡棉层、PVA海绵层和荧光层依次复合形成荧光防撞条,缓冲泡棉层和PVA海绵层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防撞条的防撞效果,通过在防撞条的表面复合荧光层,在室内熄灯以后,仍然可以较长时间发出荧光,能够在夜间无灯光的情况下标示出防撞条的位置,相比于现有的室内防撞条,本技术的防撞条可有效提高防撞效果和使用安全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荧光防撞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荧光防撞条中荧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荧光防撞条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荧光防撞条中离型纸层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离型纸层;20、PET基底层;30、缓冲泡棉层;40、泡沫塑料层;50、PVA海绵层;60、荧光层;61、荧光涂料层;62、透明涂料封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的连接,而是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间接的连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该荧光防撞条包括:PET基底层20(PET,涤纶树脂)、缓冲泡棉层30、PVA海绵层50(PVA,聚乙烯醇)和荧光层60。其中,缓冲泡棉层30通过胶水黏贴在PET基底层20的一侧表面上;PVA海绵层50通过胶水黏贴在缓冲泡棉层30的一侧表面上;荧光层60涂布或者粘合在PVA海绵层50的一侧表面上。上述的荧光防撞条,通过采用PET基底层20、缓冲泡棉层30、PVA海绵层50和荧光层60依次复合形成荧光防撞条,缓冲泡棉层30和PVA海绵层50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防撞条的防撞效果,通过在防撞条的表面复合荧光层60,在室内熄灯以后,仍然可以较长时间发出荧光,能够在夜间无灯光的情况下标示出防撞条的位置,相比于现有的室内防撞条,本实施例的防撞条可有效提高防撞效果和使用安全性。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60具体包括荧光涂料层61和透明涂料封装层62。其中,荧光涂料层61涂布在PVA海绵层50的表面;透明涂料封装层62涂布在荧光涂料层61的表面。该荧光涂料层61所用的荧光涂料优选为蓄光性荧光涂料,相比于自发光荧光涂料使用安全性更好。将荧光涂料均匀涂布在PVA海绵层50的表面形成荧光涂料层61,再将透明涂料涂布在荧光涂料层61的表面对荧光涂料进行封装,在不影响发光效果的情况下,使荧光涂料并不容易脱落,延长了该荧光防撞条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荧光防撞条还包括泡沫塑料层40,该泡沫塑料层40通过胶水黏贴在缓冲泡棉层30和PVA海绵层50之间。这样,形成由缓冲泡棉层30、泡沫塑料层40和PVA海绵层50依次黏贴组成的复合防撞条,进一步提高了该防撞条的防撞效果。进一步地,缓冲泡棉层30的厚度优选为0.5-1.5cm;泡沫塑料层40的厚度优选为0.8-1.6cm;PVA海绵层50的厚度优选为1-2cm。该荧光防撞条在使用时,可以由用户通过透明胶带将其黏贴在墙上、床边或上下铺的楼梯上;也可以在离型纸层10上涂布胶水,然后将防撞条黏贴在墙上、床边或上下铺的楼梯上。更加优选的方式为:在PET基底层20与缓冲泡棉层30相对的一面复合离型纸层10,该离型纸层10与PET基底层20之间通过胶水黏贴连接。使用时,将离型纸层10撕掉,将PET基底层20涂布有胶水的一面黏贴在墙上、床边或上下铺的楼梯上即可,使用更加方便。实施例2:参见图1、图3和图4,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该荧光防撞条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的荧光防撞条相同,只是荧光层6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60为粘合在PVA海绵层50上的荧光硅胶层。采用荧光硅胶层作为荧光层60,只需将荧光硅胶层用胶水黏贴在PVA海绵层50上即可,而无需涂布荧光涂料,也无需用透明涂料封装,更加方便生产制作,有利于提高防撞条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用的离型纸、PET基底、缓冲泡棉、泡沫塑料、PVA海绵、荧光涂料、透明涂料、荧光硅胶等均为现有材料。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防撞条包括:PET基底层(20);缓冲泡棉层(30),复合在所述PET基底层(20)上;PVA海绵层(50),复合在所述缓冲泡棉层(30)上;荧光层(60),复合在所述PVA海绵层(5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防撞条包括:PET基底层(20);缓冲泡棉层(30),复合在所述PET基底层(20)上;PVA海绵层(50),复合在所述缓冲泡棉层(30)上;荧光层(60),复合在所述PVA海绵层(5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60)包括:荧光涂料层(61),涂布在所述PVA海绵层(50)的表面;透明涂料封装层(62),涂布在所述荧光涂料层(61)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60)为粘合在所述PVA海绵层(50)上的荧光硅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的荧光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防撞条还包括:泡沫塑料层(40),所述泡沫塑料层(40)复合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桢旎
申请(专利权)人:余桢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