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62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连接摇杆、轴承、轴承盖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摇杆的通孔内安装有所述轴承,并穿过所述桨叶根部的通孔后置于所述通孔A中,且所述连接摇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固连于所述桨叶根部的两个所述阻尼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B、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盖板后与所述轴承盖板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通孔B的端口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桨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梁的板面固连。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和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旋翼
,特别是涉及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桨叶在多个方向上偏转,且需在每个方向上承受高负荷,因此桨叶在设计时需能够承受上述高负荷,但同时仍需提供所需的挠性或铰接度,以使桨叶能够执行挥舞、摆振以及变距运动。目前,无人机旋翼大多采用铰接式(又称全铰接式)旋翼,该铰接式旋翼是通过在旋翼桨毂上分别设置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以使与桨毂连接的旋翼实现挥舞、摆振和变距运动。虽然铰接式连接的桨叶根部的弯曲载荷较小,但结构复杂,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在保证桨叶能经受沿挥舞方向、摆振方向以及变距方向的运动的基础上,该连接组件不仅结构简单还维修方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桨毂和桨叶的连接件,所述桨叶的根部呈中空结构,贯穿所述桨叶根部外侧壁设有通孔M,且沿着桨叶的长度方向向所述桨叶的端口处延伸有一柔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记为柔性梁,所述柔性梁的板面设有一通孔A,所述柔性梁端面的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与所述通孔A相互贯通,所述通孔A的中心点与通孔M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连接摇杆、轴承、轴承盖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摇杆为中间设有通孔的杆状结构,且所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摇杆穿过所述阻尼器通孔的长度;所述轴承置于所述所述连接摇杆的通孔内;所述阻尼器,用于固定安装于所述桨叶根部外侧,且所述阻尼器的内孔与所述通孔M相通;所述连接摇杆,用于穿过所述通孔M,使得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通孔A中,且所述连接摇杆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过两个所述阻尼器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所述通孔B、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盖板后与所述轴承盖板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通孔B的端口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桨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柔性梁的板面固连。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梁端部的板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所述第一连接件中与所述柔性梁固连的装配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通孔C配合安装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梁采用复合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梁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体系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桨叶根部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通孔C配合的内撑管;所述内撑管,用于分别穿过所述通孔C并贴合紧固于所述通孔C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桨叶根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用于固连于所述通孔B的内壁中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管、所述轴承和轴承盖板后与所述轴承盖板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支撑管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桨叶根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管和垫片,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边缘沿着径向向外延伸出一板状结构,且沿着所述板状结构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管相背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缺口,所述通孔B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安装的凸沿;所述第二支撑管用于穿过所述通孔B至所述缺口和所述凸沿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垫片、第二支撑管、所述轴承和轴承盖板后与所述轴承盖板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所述垫片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带帽螺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为一端带孔的螺杆。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采用粘弹阻尼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连接摇杆、轴承、轴承盖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摇杆为中间设有通孔的杆状结构,且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限位片,限位片用于限制连接摇杆穿过阻尼器通孔的长度;轴承置于连接摇杆的通孔内;阻尼器用于固定安装于桨叶根部外侧,且阻尼器的内孔与通孔M相通;连接摇杆用于穿过通孔M,使得轴承置于通孔A中,且连接摇杆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过两个阻尼器的通孔;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通孔B、轴承和轴承盖板后与轴承盖板固连,另一端限位于通孔B的端口侧;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桨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柔性梁的板面固连。该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相对现有技术的铰接式旋翼中桨毂和桨叶的连接方式,取消了水平铰、垂直铰和轴向铰,而依靠桨叶根部的柔性梁变形来实现桨叶挥舞、摆振和变距运动,具体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其中,1-阻尼器,2-连接摇杆,3-轴承,4-轴承盖板,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柔性梁,8-垫片,9-第二支撑管,10-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桨毂和桨叶的连接件,上述桨叶的根部呈中空结构,贯穿上述桨叶根部外侧壁设有通孔M,且沿着桨叶的长度方向向上述桨叶的端口处延伸有一柔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记为柔性梁,上述柔性梁的板面设有一通孔A,上述柔性梁端面的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通孔B,上述通孔B与上述通孔A相互贯通,上述通孔A的中心点与通孔M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上述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1、连接摇杆2、轴承3、轴承盖板4、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上述连接摇杆2为中间设有通孔的杆状结构,且上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限位片,上述限位片用于限制上述连接摇杆2穿过上述阻尼器1通孔的长度;上述轴承3置于上述连接摇杆2的通孔内;上述阻尼器1,用于固定安装于上述桨叶根部外侧,且上述阻尼器1的内孔与上述通孔M相通;上述连接摇杆2,用于穿过上述通孔M,使得上述轴承3置于上述通孔A中,且上述连接摇杆2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过两个上述阻尼器1的通孔;上述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上述通孔B、上述轴承3和上述轴承盖板4后与上述轴承盖板4固连,另一端限位于上述通孔B的端口侧;上述第一连接件5一端与桨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上述柔性梁7的板面固连。其中,柔性梁7与桨叶可以呈一体化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位置可以在柔性梁端面上的中心部位,第二预设位置可以距离连接摇杆2端面为大于阻尼器厚度的位置处。值得一提的是,桨叶根部和柔性梁7在桨叶根部外端的变形使得在阻尼器1安装处形成位移差,该位移差即阻尼器变形,从而提供刚度和阻尼。如果阻尼器1刚度高,则限制了桨叶根部在阻尼器1安装处的位移,使阻尼器1变形小或不变形,导致阻尼器1不提供阻尼。因此,需要正确合理地选择阻尼器刚度和阻尼参数,配置柔性梁7的刚度和桨叶根部的刚度。另外,分别提高阻尼器阻尼的柔性梁7刚度与桨叶根部刚度匹配设计。将柔性梁7中部设计成摆振向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桨毂和桨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根部呈中空结构,贯穿所述桨叶根部外侧壁设有通孔M,且沿着桨叶的长度方向向所述桨叶的端口处延伸有一柔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记为柔性梁(7),所述柔性梁的板面设有一通孔A,所述柔性梁端面的第一预设位置处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与所述通孔A相互贯通,所述通孔A的中心点与通孔M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1)、连接摇杆(2)、轴承(3)、轴承盖板(4)、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连接摇杆(2)为中间设有通孔的杆状结构,且所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摇杆(2)穿过所述阻尼器(1)通孔的长度;所述轴承(3)置于所述连接摇杆(2)的通孔内;所述阻尼器(1),用于固定安装于所述桨叶根部外侧,且所述阻尼器(1)的内孔与所述通孔M相通;所述连接摇杆(2),用于穿过所述通孔M,使得所述轴承(3)置于所述通孔A中,且所述连接摇杆(2)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过两个所述阻尼器(1)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所述通孔B、所述轴承(3)和所述轴承盖板(4)后与所述轴承盖板(4)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通孔B的端口侧;所述第一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桨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柔性梁(7)的板面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根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桨毂和桨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根部呈中空结构,贯穿所述桨叶根部外侧壁设有通孔M,且沿着桨叶的长度方向向所述桨叶的端口处延伸有一柔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记为柔性梁(7),所述柔性梁的板面设有一通孔A,所述柔性梁端面的第一预设位置处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与所述通孔A相互贯通,所述通孔A的中心点与通孔M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阻尼器(1)、连接摇杆(2)、轴承(3)、轴承盖板(4)、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连接摇杆(2)为中间设有通孔的杆状结构,且所述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摇杆(2)穿过所述阻尼器(1)通孔的长度;所述轴承(3)置于所述连接摇杆(2)的通孔内;所述阻尼器(1),用于固定安装于所述桨叶根部外侧,且所述阻尼器(1)的内孔与所述通孔M相通;所述连接摇杆(2),用于穿过所述通孔M,使得所述轴承(3)置于所述通孔A中,且所述连接摇杆(2)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过两个所述阻尼器(1)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用于依次穿过所述通孔B、所述轴承(3)和所述轴承盖板(4)后与所述轴承盖板(4)固连,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通孔B的端口侧;所述第一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桨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柔性梁(7)的板面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梁(7)端部的板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所述第一连接件(5)中与所述柔性梁(7)固连的装配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通孔C配合安装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叶根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涛田刚印陈尔范张瑞芳韩述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