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5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主车座;车座支撑机构,车座支撑机构的一端与主车座连接,从而通过主车座支撑用户;辅助车座;车座连接机构,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与辅助车座连接,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机构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辅助车座绕车座支撑机构转动;主车把,主车把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连接且向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通过该电动车,一方面能够灵活改变辅助车座相对主车座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用户的撞伤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
本申请涉及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方便携带儿童或宠物,很多电动车都会安装有儿童或宠物座椅。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电动车上的儿童或宠物座椅相对主车座都是固定的,不能够灵活地改变其相对主车座的位置,且现有的电动车的车头一般为“T”字型车头,如图1所示,当儿童/宠物坐着用户前方,且发生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儿童/宠物的身体会发生前倾,容易撞到“T”字型车头,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既能够灵活地改变辅助车座相对于主车座的位置,也能够降低用户被撞伤的几率,提高安全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主车座;车座支撑机构,所述车座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车座连接,从而通过所述主车座支撑用户;辅助车座;车座连接机构,所述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车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机构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辅助车座绕所述车座支撑机构转动;主车把,所述主车把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连接且向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的电动车包括:主车座;车座支撑机构,车座支撑机构的一端与主车座连接,从而通过主车座支撑用户;辅助车座;车座连接机构,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与辅助车座连接,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机构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辅助车座绕车座支撑机构转动;主车把,主车把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连接且向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本申请中的电动车一方面辅助车座能够绕车座支撑机构转动,灵活地改变辅助车座相对主车座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将主车把设置成包括第一U形部,减少用户被撞伤的几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动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方式中车座支撑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42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实施方式中辅助车座30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电动车另一实施方式中辅助车座3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电动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动车包括:主车座100、车座支撑机构200、辅助车座300、车座连接机构400以及主车把500。车座支撑机构200的一端与主车座100连接,从而通过主车座100支撑用户。辅助车座300可供儿童或宠物使用,车座连接机构400的一端与辅助车座300连接,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机构200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辅助车座300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其中,可转动连接指的是:当需要转动时,车座连接机构400的另一端能够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当不需要转动时,车座连接机构400的另一端能够相对车座支撑机构200固定,因此当辅助车座300需要绕主车座100转动时,可通过车座连接机构400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例如,将辅助车座300转动至主车座100的正前方,然后将车座连接机构400与车座支撑机构200固定,将辅助车座300转动至主车座100的正后方,然后将车座连接机构400与车座支撑机构200固定,或者将辅助车座300转动至主车座100的侧边,然后将车座连接机构400与车座支撑机构200固定,通过车座连接机构400的一端与车座支撑机构200可转动连接,能够灵活地改变辅助车座300相对主车座100的位置,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主车把500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连接且向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530。在行驶时,用户通过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掌握电动车的方向,可选的,主车把500为轴对称图形,在一应用场景下,若辅助车座300位于主车座100的前方,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作用,辅助车座300上的用户、主车座100上的用户的身体都会发生前倾,此时由于主车把500包括第一U形部530,而第一U形部530中间为下凹结构,减少了辅助车座300和/或主车座100上的用户与主车把500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用户撞伤的几率,提高用户乘坐的安全性能。可选的,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与第一U形部530之间均为平滑连接,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把手部510与第一U形部530之间的连接处、第二把手部520与第二U形部530之间的连接处撞伤用户的几率。可选的,继续参阅图1,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动车的前进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手部510、第二把手部520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平行于电动车的前进方向,具体地,其既可以向着主车座100的方向延伸,也可以向远离主车座100的方向延伸。可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座支撑机构200包括:车座支撑杆210,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车座支撑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继续参阅图2,车座连接机构400包括:第一连接件410以及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420的一端连接而形成与辅助车座300连接的车座连接机构400的一端,第一连接件410的另一端、第二连件420的另一端分别与车座支撑杆210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10、第二连接件420、车座支撑杆210构成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相比较于其他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能够保证辅助车座300相对于车座支撑机构200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能。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当车座连接机构400需要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410、第二连接件420同时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当车座连接机构400不需要绕车座支撑机构200转动时,只需要第一连接件410、第二连接件420中的至少一个相对车座支撑机构200固定即可。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42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0包括:第一连接杆411以及垂直于第一连接杆411两端延伸的第一中空圆柱件412、第二中空圆柱件413,第一连接件411的一端通过第一中空圆柱件412套设在车座支撑杆210上而与车座支撑杆210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420包括:第二连接杆421以及自第二连接杆421两端延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座;车座支撑机构,所述车座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车座连接,从而通过所述主车座支撑用户;辅助车座;车座连接机构,所述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车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机构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辅助车座绕所述车座支撑机构转动;主车把,所述主车把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连接且向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座;车座支撑机构,所述车座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车座连接,从而通过所述主车座支撑用户;辅助车座;车座连接机构,所述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车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机构可转动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辅助车座绕所述车座支撑机构转动;主车把,所述主车把包括:供用户掌握方向的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连接且向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下方延伸的第一U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与所述第一U形部之间均为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动车的前进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支撑机构包括:车座支撑杆,所述车座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而形成与所述辅助车座连接的所述车座连接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车座支撑杆构成三角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延伸的第一中空圆柱件、第二中空圆柱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件套设在所述车座支撑杆上而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以及自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延伸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雨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