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14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包括转台连接板(1),在所述转台连接板上通过滚动导轨(39)装有旋转板(2),在该旋转板的中部上通过中间旋转传动组件与旋转动力源(13)相连,在所述转台连接板的两侧边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块(15);在所述旋转板的周边上装有锁紧垫块(6)、产品限位块(5),在所述旋转板上装有定位杆(26),该定位杆(26)与定位动力源(17)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旋转角度精度高,定位精度高,限位可靠,实现产品左侧、右侧等方向上的空间角度孔加工。减少机床及空间角度孔加工夹具的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满足现阶段对五轴机床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夹具设计,特别是在四轴机床的基础上增加的多轴式(实现五轴加工)加工夹具、针对汽车零部件的机加工空间角度孔的夹具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结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的缸盖、曲轴箱、缸盖罩、歧管及其各配件等。故对此类产品的机加工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产品空间角度孔的加工,对机加工方式及机床也有了更高要求,五轴机床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的机加工要求,但是由于此五轴机床造价高,从成本方面考虑无疑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想要更换五轴机床加工线来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还非常困难,极需在四轴机床上再配置多轴夹具设计而实现五轴机床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而提供一种为四轴机床配套使用设计的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此专利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能够很好解决产品空间角度孔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包括转台连接板,在所述转台连接板上通过滚动导轨装有旋转板,在该旋转板的中部上通过中间旋转传动组件与旋转动力源相连,在所述转台连接板的两侧边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块;在所述旋转板的周边上装有锁紧垫块、产品限位块,在所述旋转板上装有定位杆,该定位杆与定位动力源相连。所述中间旋转传动组件包括装在旋转板中部、转台连接板上的旋转轴,在该旋转轴上装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通过齿条与旋转动力源相连。在所述旋转板上、靠近其中部处依次通过定位套压紧盖、旋转板定位套装有定位杆,所述旋转板定位套由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右侧的旋转板定位套组成,根据旋转定位需要,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或者右侧的旋转板定位套相套接。本专利技术由旋转动力源带动旋转轴及旋转板实现产品的旋转,定位动力源带动定位杆实现旋转板及产品的定位,特别适用于产品空间角度孔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旋转角度精度高,定位精度高,限位可靠,实现产品左侧、右侧等方向上的空间角度孔加工。减少机床及空间角度孔加工夹具的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满足现阶段对五轴机床的加工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去除旋转板、旋转角度限位块等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示图。图5为图2的B-B剖示图。图6为图2的C-C剖示图。图7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包括转台连接板1,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上通过滚动导轨39(圆弧式)装有旋转板2,在该旋转板2的中部上通过中间旋转传动组件与旋转动力源13(旋转动力油缸)相连,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的两侧边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块15(其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销16);在所述旋转板2的周边上装有锁紧垫块6(及产品边垫块5)、产品限位块3(装在限位安装座4上,及产品垫块20),在所述旋转板2上装有定位杆26,该定位杆26(穿过转台连接板1)与定位动力源17(定位动力油缸)相连。其中:机床转台是实现机床四轴加工的设施,所述转台连接板1连接在该机床转台上。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所述中间旋转传动组件包括装在(穿过)旋转板中部、转台连接板上的旋转轴31,在该旋转轴31上(通过在上位的直齿轮限位套34、在下位的直齿轮挡块36)装有直齿轮35,所述直齿轮35通过齿条18(圆柱式)与旋转动力源13相连。在所述齿条18的前后端分别对应装有前端导向套19、后端导向套14。在转台连接板1下装有垫脚11、吊环10。如图1、图2、图4所示,在所述旋转板2上、靠近其中部处(即在旋转轴的侧边)依次通过定位套压紧盖23(为与旋转板定位套相对应的三件)、旋转板定位套25装有定位杆26,所述旋转板定位套25由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右侧的旋转板定位套(以及居中的旋转板定位套等三个方向)组成,根据旋转定位需要,所述定位杆26与所述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或者右侧的旋转板定位套(或者居中的旋转板定位套,此三个定位套中的一个)相套接。如图1、图2、图5所示,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上、并在旋转板2的周边处装有限位杆28(及限位杆导向套29,为左、右两套),该限位杆28与限位动力源21(为两件)相连,实现中间限位加工作用。如图3所示,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上、并在滚动导轨39的周边处分别装有导轨侧压紧块38(在内侧)、导轨限位销37(在外侧)。所述旋转动力源13、定位动力源17、限位动力源21均装在转台连接板下。本专利技术由四大部分组成——产品固定部分、旋转连接部分、旋转传递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共四大部分组成。其中:产品固定部分由旋转板2、产品限位块3(及限位安装座4)、产品垫块20、锁紧垫块6(及产品边垫块5)、产品定位圆柱销7、产品定位菱形销22、旋转板限位块8等组成。旋转连接部分由转台连接板1、吊环10、垫脚11、旋转角度限位块15(及角度角度定位销16)、定位套压紧盖23、旋转板定位套25、限位杆导向套29、滚动导轨39、导轨限位销37、导轨侧压紧块38等组成。旋转传递部分由旋转轴31、直齿轮限位套34、直齿轮35、直齿轮挡块36、齿条18、前端导向套19、后端导向套14等组成。动力输出部分由旋转动力源13、定位动力源17、定位杆26、限位动力源21、限位杆28等组成。装配时由下往上装配,动力输出部分安装在转台连接板的背面(底部下),各动力源(动力油缸)的油管外接,外接油管从转台连接板内部油孔连接出来,转台连接板连接到机床转台上,机床转台上的油孔和转台连接板上的油孔一一对应,最终由机床外的液压油站提供给作为动力源的液压油缸。转台连接板上安装各限位零件、导向零件、滚动导轨、直齿轮限位套等零件,产品固定部分由滚动导轨上的滑块连接到转台连接板上,最终旋转轴通过转台连接板上的轴承安装套连接上直齿轮,然后由直齿轮和齿条配合连接,最终将整个夹持装置紧密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首先将所要加工的产品通过产品限位块3、产品垫块20、锁紧垫块6(及产品边垫块5)、产品定位圆柱销7、产品定位菱形销22、旋转板限位块8装在旋转板2上,旋转动力源13向前运动由齿条18、直齿轮35带动旋转轴31,带动旋转板2通过转台连接板上的滚动导轨39作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产品及产品固定部分一起旋转。产品固定部分旋转到设定角度后由旋转角度限位块15进行限位,然后由定位动力源17上连接的定位杆26定位到旋转板上的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里,然后机床转台再旋转到某个角度,此时可加工产品一个面上的所有此类空间角度孔。在所有此类空间角度孔加工完后,由机床控制限位动力源21使限位杆28上升,同时定位动力源17带动定位杆26脱离旋转板2上的左侧的旋转板定位套,然后旋转动力源13回退,带动产品固定部分一起做顺时针运动,直到碰到限位杆28后停止,此时定位动力源17带动定位杆26向上运动,然后定位升到旋转板上的居中的旋转板定位套里,此时机床转台又旋转到某另一角度后停止,随后可加工产品另一个面上的所有此类空间角度孔。最后,由机床控制定位动力源17带动定位杆26脱离旋转板2上的居中的旋转板定位套,旋转动力源13带动齿条向前运动到上一个角度限位后停止运动,限位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包括转台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上通过滚动导轨(39)装有旋转板(2),在该旋转板(2)的中部上通过中间旋转传动组件与旋转动力源(13)相连,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的两侧边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块(15);在所述旋转板(2)的周边上装有锁紧垫块(6)、产品限位块(5),在所述旋转板(2)上装有定位杆(26),该定位杆(26)与定位动力源(1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包括转台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上通过滚动导轨(39)装有旋转板(2),在该旋转板(2)的中部上通过中间旋转传动组件与旋转动力源(13)相连,在所述转台连接板(1)的两侧边上装有旋转角度限位块(15);在所述旋转板(2)的周边上装有锁紧垫块(6)、产品限位块(5),在所述旋转板(2)上装有定位杆(26),该定位杆(26)与定位动力源(17)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式加工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旋转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剑施金汕陈一照胡锋陈聪猛刘建宏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