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71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膜,中心管的孔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反渗透膜对折卷制于中心管上,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正面之间形成原水流道,原水流道形成有第一原水入口,反渗透膜两侧边缘分别封接有第一隔水带和第二隔水带,第一隔水带沿反渗透膜的一侧边缘延伸至中心管并与中心管间隔设置并形成浓水出水口,第二隔水带沿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边缘延伸至中心管并与中心管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原水入口。原水可自第二原水入口流入原水通道中,消除了原水流道的死角,提升了原水的流速,高流速原水能够有效冲刷掉反渗透膜表面的结垢,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
本技术属于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滤除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半透膜在净水设备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净水元件中,一般包括过水管和卷绕在过水管上的反渗透膜,过滤时,原水自过水管的一端流入并自原水自过水管渗透至反渗透膜处以实现过滤。然而,由于原水是沿着过水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流动并渗透至反渗透膜处,这样一方面其与反渗透膜的接触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原水的流道较宽导致其流速较缓,这就导致其易在反渗透膜的表面形成浓差极化,使得反渗透膜的表面结垢,且在过滤过程中,越靠近浓水出口端的反渗透膜表面的原水浓度越高,其在反渗透膜表面形成的盐垢也越严重,如此便会导致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净水元件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表面易结垢进而导致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净水元件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孔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各所述进水孔沿所述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并覆盖于各所述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正面之间形成有原水流道,且所述原水流道背离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原水入口,所述反渗透膜相邻于所述中心管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封接有第一隔水带和第二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浓水出水口,所述第二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原水入口、所述第二原水入口和所述浓水出水口均与所述原水流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反面之间形成有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流道与各所述进水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水带和所述第二隔水带均为防水胶带。进一步地,所述原水流道中设置有用于引导原水流通的进水导流网,所述进水导流网的两相对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水带和所述第二隔水带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流道中设置有用于引导纯水流通的纯水导流网。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铺展开的状态呈长方形,所述第一隔水带和所述第二隔水带分别封接于所述反渗透膜的两长边,所述反渗透膜的一短边贴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所述纯水导流网的两相对边缘分别与所述反渗透膜的两长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浓水出水口的外孔周长大于所述反渗透膜的长边长度的5%且小于所述反渗透膜的短边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浓水出水口的外孔周长为所述反渗透膜的长边长度的5%~5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原水入口的外孔周长为所述反渗透膜的长边长度的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原水可自第一原水入口流入到反渗透膜正面之间的原水流道中,第一原水入口的存在也延长了原水流道,提升了纯水回收率,原水在原水流道流通的过程中通过反渗透膜实现过滤,过滤后形成的纯水则可通过各进水孔流入到中心管中并自中心管流出,未通过反渗透膜的原水则可自浓水出水口排出。而由于中心管的第二端附近形成有额外的第二原水入口,这样一部分原水即可自第二原水入口沿中心管的轴线方向流入原水通道中,消除了原水在原水流道内流动的死角,使得原水流道中原水流动性差的拐角处能够有原水补充进来从而增大该处的流动性,进而显著缓解了原水流道内流动的死角结垢现象。另一方面第一原水入口和第二原水入口的存在也使得进入到原水流道内的原水显著增多,并且自第二原水入口处进入原水流道的原水冲击了自第一原水入口处流进原水流道的原水的流动方向,从而使得原水流道内的原水整体上呈现出湍流态,如此便提升了原水的流速,进而有效抵消了反渗透膜与原水接触处的极化边界层处出现的原水留滞现象,这样高流速的原水便能够有效冲刷掉反渗透膜表面的结垢,从而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纯水机,包括有上述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由于本技术的纯水机采用有上述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那么得益于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双原水入口的设置,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的流速得以提升,这样反渗透膜的表面便不易结垢,从而避免了反渗透膜的频繁拆换清洗,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进而也保证了纯水机的长期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中心管11—进水孔20—反渗透膜21—第一隔水带22—第二隔水带23—第一原水入口24—浓水出水口25—第二原水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10和反渗透膜20,中心管10的孔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11,各进水孔11沿中心管10的长度方向布设,反渗透膜20对折卷制于中心管10上并覆盖于各进水孔11,反渗透膜20对折后形成的正面之间形成有原水流道(图未示),且原水流道背离中心管1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原水入口23,反渗透膜20相邻于中心管10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封接有第一隔水带21和第二隔水带22,第一隔水带21沿反渗透膜20的一侧边缘朝向中心管10的第一端延伸并与中心管10间隔设置形成浓水出水口24,第二隔水带22沿反渗透膜20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孔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各所述进水孔沿所述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并覆盖于各所述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正面之间形成有原水流道,且所述原水流道背离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原水入口,所述反渗透膜相邻于所述中心管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封接有第一隔水带和第二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浓水出水口,所述第二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原水入口、所述第二原水入口和所述浓水出水口均与所述原水流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孔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各所述进水孔沿所述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并覆盖于各所述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正面之间形成有原水流道,且所述原水流道背离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原水入口,所述反渗透膜相邻于所述中心管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封接有第一隔水带和第二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浓水出水口,所述第二隔水带沿所述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边缘朝向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原水入口、所述第二原水入口和所述浓水出水口均与所述原水流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对折后形成的反面之间形成有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流道与各所述进水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带和所述第二隔水带均为防水胶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晶李国平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