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65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备技术和具抗菌作用治疗治疗皲裂、鱼鳞病的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及制备方法,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成分及含量为:尿素:100g~300g、维A酸:0.9g~1.6g、绿原酸(山银花提取物):0.2g‑1.6g、羊毛脂:120g~400g、液体石蜡:20g~66g、凡士林:216g~403g;纯化水800~1600mL;制备方法为:取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加热熔化,过滤,保持温度68℃~92℃;另取尿素、绿原酸溶于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30℃~70℃,加入以上滤液中;将后液加入前液边加边搅,混合搅拌均匀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具有杀菌、止痒的效果和除自由基作用,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够用于皲裂、鱼鳞病角化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皲裂、鱼鳞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皲裂是由于皮肤干燥开裂。多于寒冷、干燥季节,发生于手、足,又称手足皲裂。多见于掌面、十指尖、手侧、足侧、足跟等处,可见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裂隙,轻者仅为干燥、龟裂;重者裂口深达真皮,易出血,疼痛,治宜滋养肌肤润燥。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伴有颗粒层,且颗粒层会变薄、消失,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患处皮肤呈鱼鳞或蛇皮状、会脱落白色皮屑等是其临床表现。皲裂和鱼鳞病均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且在寒冷时易发病,温暖潮湿时缓解,易复发。在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抑制角质剥脱、增生为主,在促进角质层水分保留后,是皮肤恢复正常的润泽度。但鱼鳞病引起的手足皲裂以及单纯性的皲裂,由于皮肤组织的损伤形成暴露的裂口,导致皮损表皮细胞皮下组织比较容易受常见皮肤定植菌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侵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皮损表皮细胞对金葡菌的黏附力大于正常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常存在于人体的鼻腔及皮肤表面,当出现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时、由于其较高的毒力、侵袭力可引起蜂窝织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血流感染等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的出现,该菌不仅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及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而且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也出现耐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往常常采用外用软膏,其中主要是具有抑制皮肤表皮增生作用的尿素、乳酸等成分,但无防治皲裂、鱼鳞病感染的药物存在,患者一旦发生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时,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成分及含量为:尿素:100g~300g、维A酸:0.9g~1.6g、绿原酸(山银花提取物):0.2g-1.6g、羊毛脂:120g~400g、液体石蜡:20g~66g、凡士林:216g~403g;纯化水800~1600mL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加热熔化,过滤;步骤二:取一定质量的尿素、绿原酸溶于适量的纯化水800~1600mL中,加热至30℃~70℃,加入以上滤液中;步骤三:将以上混合物质搅拌均匀至室温。进一步,所述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的熔化温度为40℃~70℃。进一步,所述搅拌时的搅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针对目前细菌的耐药现状,我们从毒副作用小,不易导致细菌耐药的中药入手,在本专利技术药物组方中加入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的山银花提取物绿原酸,能有效地防治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细菌对鱼鳞病和手足皲裂患者造成的细菌感染,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具有杀菌、止痒的效果和除自由基作用,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够用于皲裂、鱼鳞病角化症。尿素,化学成分是碳酰二氨,又因尿素能使皮肤角蛋白溶解变性,增进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皮肤软化,从而减轻皮肤皲裂症状。绿原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和较高清除自由基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维A酸1.显著的药理活性之一是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受作用的表皮细胞可见到DNA合成和丝分裂指数增加。维A酸是在表皮细胞分化后期通过影响K1、K10角蛋白酶解,影响丝聚蛋白原至丝聚蛋白过程及交联包膜形成促进表皮颗粒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尿素软膏的药理作用,皮肤的最外层是由鳞状上皮角化后组成的,组织学上称为“角化层”。角化层对的表皮有强大的保护作用,皮肤组织是保护能独立生活于外界空间的重要器官。既保护体内水份的过度蒸发,又因其强大的再生功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又因角质细胞的细胞核已消失,表皮呈现一种带的油质的光滑表现,使人的皮肤更加美观而富有弹性。有人说“上帝”给了中国人(黄种人)一付好皮肤,细致、而富有“油性”,比毛孔粗大的白种人美多了。然而皮肤角化层也有自己的代谢规律,因体位、年龄、性别……之不同,角化层的簿厚也不一样,经常受力、磨擦的部位(如脚底、手指、掌)角化层就厚,而受力少的部位相对就簿,这叫“嫩”。婴儿的角化层很簿,就容易受损。现在有些爱美女士为了使自己的面容显得娇嫩些,就去美容院“磨皮”,磨什么呢?就是把已经角化了的表层磨簿一些。殊不知那层角化层会愈磨愈快地形成新的角化层。病理学上把这叫做“角化过度”。(反之叫角化不全)角化过度(皮厚了),从严格意义上说,角化的细胞是“死亡”了的细胞,它只是附着在表皮上层等待着下层新的角化层来取代它,这就是搓澡时搓下来的那些垢痂了。是一种代谢过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更替达程愈来愈慢,皮也就显得愈来愈厚,增厚的角质层水份含量会减少,皮肤弹性会降低,甚而发生皴裂。尿素,化学成分是碳酰二氨,又因尿素能使皮肤角蛋白溶解变性,增进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从而使皮肤软化,从而减轻皮肤皲裂症状,本品外用其软膏或乳膏可使皮肤软化,防止手足皲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成分及含量为:尿素:100g~300g、维A酸:0.9g~1.6g、绿原酸(山银花提取物):0.2g-1.6g、羊毛脂:120g~400g、液体石蜡:20g~66g、凡士林:216g~403g;纯化水800~1600mL。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为:S101:取一定质量的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加热熔化,过滤;S102:取一定质量的尿素、绿原酸溶于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30℃~70℃,加入以上滤液中;S103:将以上混合物质搅拌均匀至室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的熔化温度为40℃~7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时的搅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成分及含量为:尿素:100g~300g、维A酸:0.9g~1.6g、绿原酸:0.2g‑1.6g、羊毛脂:120g~400g、液体石蜡:20g~66g、凡士林:216g~403g;纯化水800~1600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成分及含量为:尿素:100g~300g、维A酸:0.9g~1.6g、绿原酸:0.2g-1.6g、羊毛脂:120g~400g、液体石蜡:20g~66g、凡士林:216g~403g;纯化水800~1600mL。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皲裂、鱼鳞病的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慧潘小丽田应彪杨欢田源陈龙庆徐福均钱英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