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韦波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60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一侧固定有摆杆立柱,第一摆杆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上端一侧凸轴上,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摆杆轴一端,所述摆杆轴固定在第二摆杆一端,转盘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另一侧,转盘轴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柱上端,两个相同结构的转盘分别偏心铰接在所述转盘轴两端,右摆动板与左摆动板均为扇形其一端设有大的圆轴孔另一端设有小的圆轴孔,两个所述转盘分别铰接在所述右摆动板与所述左摆动板一端的大圆轴孔内,所述右摆动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轴另一端。本装置能够在锻炼中不断变换控制肌力和协调力对患者双手协调能力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协调性锻炼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脑中风后的大部分病人在恢复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手的功能障碍,因此而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家务活动、工作能力。通常脑中风后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患者会遗留一侧上下肢的功能障碍,其中下肢虽然活动不便,但由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恢复模式是偏侧抗重力肌群痉挛,表现在下肢是伸肌痉挛,腿僵硬,不能打弯,足内翻等。但由于下肢主要功能是承重,因此即便步态不正常,却也能因下肢的伸肌群紧张而可以承担体重,进而拖步行进,因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每天行走会自主和不自主的对下肢进行锻炼,故而下肢往往也能较快康复。然而手的恢复通常比其他关节迟缓,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大大影响了手的伸展,进而影响手的功能。手功能的恢复分为软瘫期、微动期、整体抓握期、功能恢复前期、功能恢复期、功能期,患者手功能从软瘫期到微动期一般还是通过药物和电疗刺激等方法,而从整体抓握期到最后的功能期则主要通过锻炼康复,患者在后期的锻炼康复中主要表现抓握笨拙、关节僵硬,这主要还是因为患者肌力控制不协调肌力弱。目前还缺少一种在锻炼肌力和协调能力时所需不同力量的双手协调锻炼装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能够在锻炼中不断变换控制肌力和协调力对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能力进行锻炼。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一侧固定有摆杆立柱,第一摆杆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上端一侧凸轴上,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摆杆轴一端,所述摆杆轴固定在第二摆杆一端,转盘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另一侧,转盘轴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柱上端,两个相同结构的转盘分别偏心铰接在所述转盘轴两端,左摆动板与右摆动板均为扇形其一端设有大的圆轴孔另一端设有小的圆轴孔,两个所述转盘分别铰接在所述左摆动板与所述右摆动板一端的大圆轴孔内,所述右摆动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轴另一端,左摆动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摆杆另一端凸轴上,所述第二摆杆中部设有滑槽,销轴固定在弹簧一端,所述销轴嵌入所述滑槽内,所述弹簧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下端的凸轴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转盘上均固定有把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弹簧为不锈钢304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患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个转盘一侧的把手,转动两个转盘,由于两个转盘绕转盘轴转动,随着两个转盘转动推动两个转盘外环套的右摆动板与左摆动板一端摆动,左摆动板另一端带动第二摆杆一端摆动,右摆动板另一端带动摆杆轴运动,摆杆轴带动第二摆杆另一端摆动和第一摆杆摆动,第二摆杆上下往复摆动带动弹簧一端固定的销轴在滑槽内滑动,销轴跟随第二摆杆运动带动弹簧被反复压缩和拉伸的同时绕摆杆立柱下端的凸轴摆动,通过弹簧被反复压缩回弹复位、拉伸回弹复位,使得患者转动转盘时使用的力量时大时小进而来锻炼患者控制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关节的活动能力。本装置能够在锻炼中不断变换控制肌力和协调力对患者双手协调能力进行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弹簧和销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摆杆和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中:1、第一摆杆,2、摆杆立柱,3、底板,4、摆杆轴,5、第二摆杆,6、右摆动板,7、转盘,8、转盘轴,9、把手,10、转盘支撑柱,11、左摆动板,12、滑槽,13、弹簧,14、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一侧固定有摆杆立柱2,第一摆杆1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2上端一侧凸轴上,所述第一摆杆1的另一端铰接在摆杆轴4一端,所述摆杆轴4固定在第二摆杆5一端,转盘支撑柱10固定在所述底板3另一侧,转盘轴8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柱10上端,两个相同结构的转盘7分别偏心铰接在所述转盘轴8两端,右摆动板6与左摆动板11均为扇形其一端设有大的圆轴孔另一端设有小的圆轴孔,两个所述转盘7分别铰接在所述右摆动板6与所述左摆动板11一端的大圆轴孔内,所述右摆动板6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轴4另一端,左摆动板11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摆杆5另一端凸轴上,所述第二摆杆5中部设有滑槽12,销轴14固定在弹簧13一端,所述销轴14嵌入所述滑槽12内,所述弹簧13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2下端的凸轴上。两个所述转盘7上均固定有把手9,所述弹簧13为记忆合金材质。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患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个转盘7一侧的把手9,转动两个转盘7,由于两个转盘7绕转盘轴8转动,随着两个转盘7转动推动两个转盘7外环套的右摆动板6与左摆动板11一端摆动,左摆动板11另一端带动第二摆杆5一端摆动,右摆动板6另一端带动摆杆轴4运动,摆杆轴4带动第二摆杆5另一端摆动和第一摆杆1摆动,第二摆杆5上下往复摆动带动弹簧13一端固定的销轴14在滑槽12内滑动,销轴14跟随第二摆杆5运动带动弹簧13被反复压缩和拉伸的同时绕摆杆立柱2下端的凸轴摆动,通过弹簧13被反复压缩回弹复位、拉伸回弹复位,使得患者转动转盘7时使用的力量时大时小进而来锻炼患者控制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关节的活动能力。本装置能够在锻炼中不断变换控制肌力和协调力对患者双手协调能力进行锻炼。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一侧固定有摆杆立柱(2),第一摆杆(1)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2)上端一侧凸轴上,所述第一摆杆(1)的另一端铰接在摆杆轴(4)一端,所述摆杆轴(4)固定在第二摆杆(5)一端,转盘支撑柱(10)固定在所述底板(3)另一侧,转盘轴(8)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柱(10)上端,两个相同结构的转盘(7)分别偏心铰接在所述转盘轴(8)两端,右摆动板(6)与左摆动板(11)均为扇形其一端设有大的圆轴孔另一端设有小的圆轴孔,两个所述转盘(7)分别铰接在所述右摆动板(6)与所述左摆动板(11)一端的大圆轴孔内,所述右摆动板(6)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轴(4)另一端,左摆动板(11)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摆杆(5)另一端凸轴上,所述第二摆杆(5)中部设有滑槽(12),销轴(14)固定在弹簧(13)一端,所述销轴(14)嵌入所述滑槽(12)内,所述弹簧(13)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2)下端的凸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脑中风患者双手协调锻炼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一侧固定有摆杆立柱(2),第一摆杆(1)一端铰接在所述摆杆立柱(2)上端一侧凸轴上,所述第一摆杆(1)的另一端铰接在摆杆轴(4)一端,所述摆杆轴(4)固定在第二摆杆(5)一端,转盘支撑柱(10)固定在所述底板(3)另一侧,转盘轴(8)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柱(10)上端,两个相同结构的转盘(7)分别偏心铰接在所述转盘轴(8)两端,右摆动板(6)与左摆动板(11)均为扇形其一端设有大的圆轴孔另一端设有小的圆轴孔,两个所述转盘(7)分别铰接在所述右摆动板(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韦波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闫韦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