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34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攀岩力量训练器材,具体涉及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主要解决现有的的握力器对指端力量训练效果甚微以及容易夹伤、不能阶段性调节的技术问题,包括连杆结构、指模和弹性活塞筒,连杆结构由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连接件组成,指模为柔性ABS材质且上部弯曲形成整体与指腹贴合的“L”型,弹性活塞筒倾斜连接在指模的两个端部之间,第二轴体上在指模之间还设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改进了指模的形状,使其呈“L”型,好处在于弯曲过程中能够单独训练指端部位,配合倾斜设置的弹性活塞筒,符合人手指端弯曲的特性,使其受力和强度反馈与弯曲方向一致,这样就能针对性的训练指端,对于攀岩力量的训练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攀岩力量训练器材,具体涉及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
技术介绍
攀岩运动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攀登时不用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手和手臂要根据支点的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撑、推、压等,所以对人的手指力量要求及身体的柔韧性要求都较高。对于大多数的攀岩爱好者来说主要通过握力器来增强手指力量训练,而这种握力器一般在使用中会出现两个问题:1、由于攀岩一般需要与岩石边缘部分接触,而这些边缘部分较窄,而人手在施加力量时,接触部位分为手指指端,而握力器在使用时,只能锻炼与其接触的指腹部分,效果甚微;2、在使用中由于握力器为整体固定式结构,弹簧型号不能调整,对于初级训练者和高级训练者来说没办法满足不同时期手指力量训练的强度需求;3、使用中由于指腹对握力器的端部施力,掌心与握力器的弹簧部位接触,很容易因为弹簧的压缩夹到掌内肌肉,造成意外夹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其主要解决现有的的握力器对指端力量训练效果甚微以及容易夹伤、不能阶段性调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包括连杆结构、指模和弹性活塞筒,所述连杆结构由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连接件组成,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通过两端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所述指模为柔性ABS材质且上部弯曲形成整体与指腹贴合的“L”型,所述指模与指腹贴合的表面预留与指关节形状匹配的模槽,所述弹性活塞筒倾斜连接在指模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指模数量为4且底部设有供第二轴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轴体上在指模之间还设有限位块。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轴体周围还设有表面具有按摩颗粒的硅胶套。较为优选的;所述弹性活塞筒包括:底座、铝制套筒、与套筒内壁活塞连接的推杆以及安装在套筒内与推杆接触的弹簧,所述铝制套筒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长度相同且均大于所述4个指模与限位块宽度之和。较为优选的;所述弹性活塞筒的底座通过第三轴体与指模转动连接。使用前,拧开套筒与底座脱离,根据练习者的阶段选择合适强度的弹簧安装于筒内并拧紧,使用时,手指放入L形指模的模槽内,指模另一端的第二转轴抵住掌心,训练者的指端部位弯曲,柔性ABS材质跟随指端的弯曲产生形变带动弹性活塞筒伸缩,内部弹簧反作用于指模从而使手指指端得到强度回馈,使用时每个指模可以独立活动,从而可以利用不同手指姿势来达到训练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握力器,本技术首先改进了指模的形状,使其呈“L”型,好处在于弯曲过程中能够单独训练指端部位,配合倾斜设置的弹性活塞筒,符合人手指端弯曲的特性,使其受力和强度反馈与弯曲方向一致,这样就能针对性的训练指端,对于攀岩力量的训练效果显著;限位块的好处在于保证指模之间的间距,使得手指可以分散开训练,便于手指施加力量而不会互相干扰;可拆卸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对于手指指端训练强度的要求,适用面更广;相对于传统的外裸式弹簧容易夹伤手掌,采用弹簧内置,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具有按摩颗粒的硅胶套不仅能在使用中增大第一转轴与手掌的摩擦力,更能起到一定的按摩掌心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训练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弹性活塞筒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传统的握力器由于结构为整体式、且采用外露的弹簧进行强度反馈,这样的结构具有一系列缺陷,其中较为明显的是:握力器需要握在掌心和指腹之间,因此对于攀岩这项运动来说,对于指端力量的训练效果较差;外露弹簧容易夹伤手掌;整体式结构灵活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的姿势来训练;弹簧不可更换,强度回馈没办法调节,无法满足不同阶段的训练者。本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独立活动的形状为L型的指模以及倾斜设置在端部之间的弹性活塞筒来贴合指端的弯曲特性,从而实现指端的力量训练,弹性活塞筒内置可更换弹簧,杜绝夹伤现象以及满足不同阶段训练者的强度需求。具体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包括连杆结构1、指模2和弹性活塞筒3,连杆结构1由第一轴体4、第二轴体5和连接件6组成,第一轴体4与第二轴体5通过两端的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的长度能够保证指模2自由活动,第一轴体4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5,指模2为柔性ABS材质且上部弯曲形成整体与指腹贴合的“L”型,由于柔性ABS材质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一些运动器材产品中,除此之外,指模2还可以通过别的兼具弹性和强度和韧性的材质代替,指模2与指腹贴合的表面预留与指关节形状匹配的模槽7,该模槽7主要为了增大贴合度,确保长时间使用的舒适性,弹性活塞筒3倾斜连接在指模2的两个端部之间,理论上该倾斜角度与人手指端部弯曲的方向一致时,内置的弹簧13强度反馈最佳,但是由于每个人手指长度并不一致,因此出厂前只能按照通常成年人手指长度进行调试确定,指模2数量为4且底部设有供第二轴体5穿过的通孔,第二轴体5上在指模2之间还设有限位块8;第一轴体4周围还设有表面具有按摩颗粒的硅胶套9;弹性活塞筒3包括:底座10、铝制套筒11、与套筒内壁活塞连接的推杆12以及安装在套筒内与推杆接触的弹簧13,铝制套筒11与底座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操作方便且可靠,除此之外,底座10和套筒11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方式连接,第一轴体4与第二轴体5的长度相同且均大于4个指模2与限位块8宽度之和;所述弹性活塞筒的底座10通过第三轴体14与指模2转动连接。使用前,拧开套筒11与底座10脱离,根据练习者的阶段选择合适强度的弹簧13安装于筒内并拧紧,使用时,手指放入L形指模的模槽7内,指模另一端的第二转轴5抵住掌心,训练者的指端部位弯曲,柔性ABS材质跟随指端的弯曲产生形变带动弹性活塞筒伸缩3,内部弹簧13反作用于指模从而使手指指端得到强度回馈,使用时每个指模2可以独立活动,从而可以利用不同手指姿势来达到训练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握力器,本技术首先改进了指模的形状,使其呈“L”型,好处在于弯曲过程中能够单独训练指端部位,配合倾斜设置的弹性活塞筒,符合人手指端弯曲的特性,使其受力和强度反馈与弯曲方向一致,这样就能针对性的训练指端,对于攀岩力量的训练效果显著;限位块的好处在于保证指模之间的间距,使得手指可以分散开训练,便于手指施加力量而不会互相干扰;可拆卸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对于手指指端训练强度的要求,适用面更广;相对于传统的外裸式弹簧容易夹伤手掌,采用弹簧内置,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具有按摩颗粒的硅胶套不仅能在使用中增大第一转轴与手掌的摩擦力,更能起到一定的按摩掌心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结构、指模和弹性活塞筒,所述连杆结构由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连接件组成,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通过两端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所述指模为柔性ABS材质且上部弯曲形成整体与指腹贴合的“L”型,所述指模与指腹贴合的表面预留与指关节形状匹配的模槽,所述弹性活塞筒倾斜连接在指模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指模数量为4且底部设有供第二轴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轴体上在指模之间还设有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攀岩五指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结构、指模和弹性活塞筒,所述连杆结构由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连接件组成,所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通过两端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所述指模为柔性ABS材质且上部弯曲形成整体与指腹贴合的“L”型,所述指模与指腹贴合的表面预留与指关节形状匹配的模槽,所述弹性活塞筒倾斜连接在指模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指模数量为4且底部设有供第二轴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轴体上在指模之间还设有限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五指力量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