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577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包括手持部、调节颈、转头和刀片,所述手持部的一端与调节颈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调节颈的另一端与转头连接,所述转头包括内部转轴、转头基座和刀片支架,所述转头基座设于刀片支架的一端,转头基座与刀片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内部转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设于调节颈的内部,刀片固定于刀片支架的端部开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创造了一种新型口内取皮瓣器,从而可以精细化、准确化获得厚度均一的游离牙龈组织或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此新型口内取皮瓣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游离龈瓣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疼痛不适以及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器械
,特别涉及到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
技术介绍
牙龈退缩是目前口腔临床所面临的常见疾病之一。创伤性因素如刷牙、牙线、正畸、咬合、修复等,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临床引起牙龈退缩主要病因。牙龈退缩导致根面暴露,冷热敏感、种植或/和修复所需附着龈不足,进一步影响修复体或种植体健康。目前临床常用的解决牙龈退缩的一类手术统称为膜龈手术。主要分为:游离龈瓣手术、结缔组织瓣手术、侧向转位瓣术、冠向复位瓣手术、系带修整术、牙冠延长术。其中游离龈瓣手术及结缔组织瓣手术都需要从颚部获得相应的组织。由于手术过程中,取瓣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仍需要较高年资的牙周专科医生完成。第一,上颌颚部取瓣最大风险为腭大动脉,走行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相对应的软、硬腭交界处的深部。在取瓣手术前,必须对腭大动脉出骨面处进行定位;第二,腭侧组织是临床最常用的组织获取来源。用于根面覆盖的移植结缔组织厚度视临床情况而异,一般从1mm到2mm厚度不等。临床多用15号刀片,需要术者有精确的技术,才能获得厚薄均一的游离龈瓣或者上皮下结缔组织瓣。临床常见由于所取龈瓣含有过多的脂肪和腺体组织,从而难以获得足够厚度的结缔组织;第三,临床上获得牙龈移植组织或者结缔组织移植物一般通过刀片切取,但由于个体解剖差异,腭穹窿高度差异较大,固定的刀柄无法适应更好的解剖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包括手持部、贴合于人体腭穹窿高耸的Z型调节颈、转头和刀片,所述手持部的一端与调节颈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调节颈的另一端与转头连接,所述转头包括内部转轴、转头基座和刀片支架,所述转头基座设于刀片支架的一端,内部转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设于调节颈的内部,刀片固定于刀片支架的端部开口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颈与内部转轴之间不直接接触,调节颈与内部转轴之间设有便于调节的环状空隙,且第一螺栓通过调节颈的侧面穿设至调节颈的内部固定内部转轴。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刃部的长度规格与患者的口腔颚部相适应,所述刀片为向刀片支架内侧弯曲的弧面结构,且刀片的中间镂空,刀片的刃部设于中间镂空处的下侧,且刀片的刃部朝上。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宽度与颚部黏膜上皮及纤维层厚度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刀片支架的端部开口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圆孔,刀片的中间镂空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圆孔,刀片与刀片支架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且第二螺栓依次穿设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为柱形结构,且手持部的侧面设有与手型相适应的波浪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刀片支架的外部两侧设有控制转头上下调节的第三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创造了一种新型口内取皮瓣器,从而可以精细化、准确化获得厚度均一的游离牙龈组织或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游离牙龈移植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是目前解决牙龈退缩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由于移植瓣取材不合规而导致该手术失败的风险为最高等级,因而最简易的方法获得移植瓣将为未来膜龈手术的关键点。此新型口内取皮瓣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游离龈瓣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疼痛不适以及感染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的整体装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颈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头和刀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包括手持部1、贴合于人体腭穹窿高耸的Z型调节颈2、转头3和刀片4,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与调节颈2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调节颈2的另一端与转头3连接,所述转头3包括内部转轴31、转头基座32和刀片支架33,所述刀片支架33为U型结构,转头基座32设于刀片支架33的一端,转头基座32与刀片支架33为一体式结构,内部转轴31通过第一螺栓51固定设于调节颈2的内部,刀片4固定于刀片支架33的端部开口处。所述调节颈2与内部转轴31之间不直接接触,调节颈2与内部转轴31之间设有便于调节的环状空隙,且第一螺栓51通过调节颈2的侧面穿设至调节颈2的内部固定内部转轴31。所述刀片4的刃部的长度规格与患者的口腔颚部相适应,所述刀片4为向刀片支架33内侧弯曲的弧面结构,刀片4的正面为矩形环状结构,侧面为弧形机构,其有且刀片4的中间镂空,刀片4的刃部设于中间镂空处的下侧,且刀片4的刃部朝上。可将取皮瓣器刃部分为三种规格,分别为5mm、10mm及15mm。所述刀片4的宽度与颚部黏膜上皮及纤维层厚度相适应,所述刀片4的宽度可采用几种规格,分别为0.5mm、1mm、1.5mm和2mm。所述刀片支架33的端部开口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圆孔41,刀片的中间镂空处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圆孔42,刀片4与刀片支架33通过第二螺栓52连接,且第二螺栓52依次穿设第一圆孔41和第二圆孔42固定连接。所述手持部1为柱形结构,且手持部1的侧面设有与手型相适应的波浪形结构。所述刀片支架33的外部两侧设有控制转头3上下调节的第三螺栓53。腭穹窿由上颌骨、腭骨、蝶骨翼突组成,内有腭大孔、鼻腭孔等重要解剖结构。其中腭大孔为在硬腭后缘前0.5厘米,从腭中缝至第二磨牙侧缘的外中1/3交界左右格一骨孔,腭前神经血管通过此孔向前分布于尖牙后的黏骨膜及腭侧牙龈。为临床上取游离牙龈组织最主要避开的重要解剖结构。根据文献及国内教科书,腭大孔在第三磨牙近中、腭侧和远中的分布率分别是17.22%、64.59%和18.18%。男性与女性腭大孔至牙槽嵴顶(GPF-AC)的距离为(14.02±2.69)mm和(12.29±2.41)mm。因而,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口内取瓣器。游离牙龈移植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是目前解决牙龈退缩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游离龈瓣手术主要目的为增加附着龈宽度,以获得更好的菌斑控制,有效减少修复体周围的感染。一般包括1)受植区准备2)供区取组织瓣3)组织瓣的移植与缝合4)术区的保护等几个手术步骤。其中比较关键的步骤供区取组织瓣,选取上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腭侧角化牙龈。可用锡箔剪成受植区大小及形状作为模板在供区标记后,一般利用传统15号刀片作浅切口,锐剥离切取牙龈组织。切取的牙龈组织厚度以1.0~1.5mm为宜,包括角化上皮及其下方少许结缔组织。游离牙龈组织不应过厚,否则影响与受植区紧密贴合,不利于营养提供,且易造成过深的创面。另外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口腔的电动取皮瓣器,更方便地应用于临床;取皮瓣器不单单可应用于颚部取瓣,口腔内如磨牙后垫等皆可以使用;根据最新的文献支持,可进一步细化刀片的种类。本专利技术也可根据实际和科技的发展,采用电动取皮瓣器,更方便应用于临床;另外,本专利技术不单单可应用于颚部取瓣,口腔内如磨牙后垫等皆可以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贴合于人体腭穹窿高耸的Z型调节颈、转头和刀片,所述手持部的一端与调节颈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调节颈的另一端与转头连接,所述转头包括内部转轴、转头基座和刀片支架,所述转头基座设于刀片支架的一端,内部转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设于调节颈的内部,刀片固定于刀片支架的端部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贴合于人体腭穹窿高耸的Z型调节颈、转头和刀片,所述手持部的一端与调节颈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调节颈的另一端与转头连接,所述转头包括内部转轴、转头基座和刀片支架,所述转头基座设于刀片支架的一端,内部转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设于调节颈的内部,刀片固定于刀片支架的端部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颈与内部转轴之间不直接接触,调节颈与内部转轴之间设有便于调节的环状空隙,且第一螺栓通过调节颈的侧面穿设至调节颈的内部固定内部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口腔的取皮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刃部的长度规格与患者的口腔颚部相适应,所述刀片为向刀片支架内侧弯曲的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妍慧芝王佐林翁雨藤吴迪杨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