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亦坤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17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种植盆;所述种植盆包括盆体、设于所述盆体内的可渗透层、与所述可渗透层相配合的接水管及供液结构;所述种植盆还包括用于清理有机土壤中的杂物的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清理斗、用于驱动所述清理斗来回动作的驱动柄及用于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柄和所述清理斗的清理传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清理斗、驱动柄及清理传动结构的配合设置,使得可以十分方便的将土壤内的杂物收集并清理,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便于下一批种子的种植和生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
本专利技术属于芽苗菜种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
技术介绍
芽苗菜的种植历史悠久,常见的芽苗菜豆芽的种植就在《神农本草经》被称为"大豆黄卷";目前,芽苗菜的种类繁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芽苗菜除了可以食用,也可作为盆栽观赏;种植芽苗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活动,可以自己动手种植得到有机菜。芽苗菜的种植一般包括选种、浸泡、出芽和收割,在收割完成后,往往会在有机土壤表面留下大量的豆壳,并且在有机土壤内也会留下部分未发芽的种子,若是不将这些残留的豆壳和种子清理掉,过了一段时间后即会发霉变质,不利于下一批种子的生长;若是直接更换有机土壤的话,则会造成严重的浪费;而若是手动将豆壳和未发芽的种子等物拾取出来,则十分费时费力,且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资源利用率高、清理杂物方便的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种植盆;所述种植盆包括盆体、设于所述盆体内的可渗透层、与所述可渗透层相配合的接水管及供液结构;所述种植盆还包括用于清理有机土壤中的杂物的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清理斗、用于驱动所述清理斗来回动作的驱动柄及用于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柄和所述清理斗的清理传动结构;通过清理斗、驱动柄及清理传动结构的配合设置,使得只需转动清理斗,即可将有机土壤内的杂物收集到清理斗内,再将清理斗排空即可,操作十分方便,省时省力,避免了残留的豆壳、未发芽的种子等杂物发霉变质而影响下一批种子生长的问题,使得能够多次种植芽苗菜,保证有机土壤的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所述清理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清理斗可拆卸连接的套环、设于所述套环上的立柱、与所述接水管转动配合的套轴及用于实现所述清理斗和所述套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通过转动驱动柄即可带动清理斗转动,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并且套环与接水管套接而套轴与接水管转动配合,从而避免了土壤进入套轴和接水管之间的缝隙中,保证两者之间始终具有较好的转动配合。所述清理斗包括斗体、多个均匀布设于所述斗体上的滤缝、设于所述斗体上的铲土部及用于装载杂物的储物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土壤能够顺利的通过滤缝而将土壤中的豆壳、未发芽的种子等杂物留在储物部内,达到清理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清理斗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连接槽、可来回动作的锁舌及一端作用于所述锁舌上的复位件,该复位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连接槽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清理斗与套环形成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斗的拆装,使得清理斗完成清理后,可以十分方便的将清理斗取出,清除斗内的杂物,使用十分方便;该连接结构配合稳定,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所述套环上设有用于供所述锁舌穿入的锁槽和可沿所述锁槽来回动作的按钮;所述驱动柄上设有与所述按钮相配合的按钮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清理斗的取出,同时也使得在种植芽苗菜的过程中不会误触按钮,保证清理斗与套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供液结构包括安装台、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储液罐及用于连通所述储液罐和所述接水管的滴水管;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可渗透层水分的自动补充,从而使得可渗透层的湿度始终保持在预设值,进而使得种植的芽苗菜能够始终生长在合适的环境中,长势更为良好。所述可渗透层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接水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接水管设于所述插接孔内的部分上设有渗水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便于接水管的安装,同时也使得接水管内的水能够顺利的进入可渗透层,避免了水直接进入有机土壤而造成的局部湿度过高的问题,即使得有机土壤的湿度均匀,进而保证了芽苗菜能够顺利的发芽和生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清理斗、驱动柄及清理传动结构的配合设置,使得可以十分方便的将土壤内的杂物收集并清理,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便于下一批种子的种植和生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清理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与驱动柄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种植盆和撒种装置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撒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播种驱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6-8所示,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包括安装架9和种植盆1;安装架9包括支撑柱94和放置平台,种植盆即安装在放置平台上,该放置平台包括第一放置平台91、第二放置平台92及第三放置平台93;第一放置平台焊接在支撑柱的顶部,第二放置平台焊接在支撑柱中部,位于第一放置平台下方,第三放置平台也焊接在支撑柱上,位于第二放置平台下方;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及第三放置平台上分别安装了一个种植盆。具体的,种植盆1包括盆体11、可渗透层12、供液结构及调节结构;盆体螺栓连接在放置平台上,避免盆体移动或从放置平台上掉落;可渗透层安装在盆体底部,该可渗透层由陶土、骨料及多孔石料等物质组成,使得水能够均匀的浸润可渗透层,从而再将铺在可渗透层上的有机土壤均匀的润湿,进而使得种植在有机土壤内的种子能够更好的发芽生长,不会出现局部湿度过高而导致种子腐烂的问题。具体的,供液结构包括安装台21、储液罐22、接水管23及滴水管24;可渗透层上开设了一个插接孔121,接水管的一端插接在插接孔内,另一端伸出盆体;安装台螺栓连接在放置平台上,储液罐则螺栓连接在安装台上,使得储液罐位于较高的位置处;滴水管焊接在储液罐上,与储液罐的底部相连通,滴水管的另一端与接水管露出盆体的一端相连通,使得储液罐内的水能够通过滴水管匀速的滴落到接水管内;在接水管位于插接孔内的一端上均匀开设了多个渗水孔231,从而使得滴落在接水管内的水能够通过渗水孔渗入可渗透层内,避免水分直接落在有机土壤上而导致局部湿度过高的问题。具体的,调节结构包括溢流管31、密封件32及流水管33;在盆体的底部开设了一个安装孔111,该安装孔即与插接孔相连通,且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插接孔的直径,从而便于接水管的安装,使得接水管内的水能够顺畅的通过渗水孔进入可渗透层内;密封件安装在安装孔内,与安装孔胶接,实现密封件与盆体的密封配合,该密封件为一个橡胶材质制成的密封圈,呈圆环形结构;溢流管安装在密封圈内,两端均穿过密封圈,溢流管的上端穿入接水管内,与接水管相连通,该溢流管的外径小于接水管的内径;溢流管的下端穿出盆体后穿过开设在放置平台上的通孔,与流水管相连通;从而使得当接水管内的水量过多而导致接水管内的水位上升时,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即会从溢流管上端的管口处流入,再从下端的管口流入流水管内,将多余的水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包括安装架(9)和设于所述安装架(9)上的种植盆(1);所述种植盆(1)包括盆体(11)、设于所述盆体(11)内的可渗透层(12)、与所述可渗透层(12)相配合的接水管(23)及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盆(1)还包括用于清理有机土壤中的杂物的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清理斗(41)、用于驱动所述清理斗(41)来回动作的驱动柄(42)及用于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柄(42)和所述清理斗(41)的清理传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包括安装架(9)和设于所述安装架(9)上的种植盆(1);所述种植盆(1)包括盆体(11)、设于所述盆体(11)内的可渗透层(12)、与所述可渗透层(12)相配合的接水管(23)及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盆(1)还包括用于清理有机土壤中的杂物的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清理斗(41)、用于驱动所述清理斗(41)来回动作的驱动柄(42)及用于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柄(42)和所述清理斗(41)的清理传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清理斗(41)可拆卸连接的套环(43)、设于所述套环(43)上的立柱(44)、与所述接水管(23)转动配合的套轴(45)及用于实现所述清理斗(41)和所述套环(4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芽苗菜种植的底渗供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斗(41)包括斗体(411)、多个均匀布设于所述斗体(411)上的滤缝(412)、设于所述斗体(411)上的铲土部(413)及用于装载杂物的储物部(414)。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坤
申请(专利权)人:张亦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