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561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包括介质基底、第一介质覆盖层、第二介质覆盖层和导体贴片;其中,所述导体贴片包括接地平面和辐射贴片,所述接地平面位于第一介质覆盖层和介质基底之间;所述辐射贴片位于第二介质覆盖层和介质基底之间,并且电连接有微带线;所述第一介质覆盖层、所述介质基底和所述第二介质覆盖层将所述导体贴片包裹在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重量轻、抑制雨雾干扰、抗多径反射、体积小、成本低、加工快、易共形、防水、安全性、易于与集成电路匹配、适用于UHF RFID和GSM、防腐蚀和可洗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技术和射频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物联网(IoT)的飞速发展,以各种形式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成爆炸式增长,尤其使体域网(BAN),即以人体为中心的通信网络系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刺激了移动终端天线的需求,基于应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也对终端射频前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天线发展较为成熟,但不能延展、弯曲、共形和浸水且基于这些机械或环境要求下不能保持良好的双工通信能力,从而限制了可穿戴天线在体域网的大规模应用。天线形变、浸水、腐蚀等变化直接影响天线自身性能,传统天线不能共形、浸水、被腐蚀,使其在体域网的发展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体域网的、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体域网的柔性可穿戴天线,具有重量轻、抗多径反射、体积小、成本低、加工快、易共形、防水、安全性、防腐蚀和可洗性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底(1)、第一介质覆盖层(2)、第二介质覆盖层(3)和导体贴片;其中,所述导体贴片包括接地平面(4)和辐射贴片(5),所述接地平面(4)位于第一介质覆盖层(2)和介质基底(1)之间;所述辐射贴片(5)位于第二介质覆盖层(3)和介质基底(1)之间,并且电连接有微带线(6);所述第一介质覆盖层(2)、所述介质基底(1)和所述第二介质覆盖层(3)将所述导体贴片包裹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底(1)、第一介质覆盖层(2)、第二介质覆盖层(3)和导体贴片;其中,所述导体贴片包括接地平面(4)和辐射贴片(5),所述接地平面(4)位于第一介质覆盖层(2)和介质基底(1)之间;所述辐射贴片(5)位于第二介质覆盖层(3)和介质基底(1)之间,并且电连接有微带线(6);所述第一介质覆盖层(2)、所述介质基底(1)和所述第二介质覆盖层(3)将所述导体贴片包裹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覆盖层(2)、所述介质基底(1)和所述第二介质覆盖层(3)长和宽相同,且所述导体贴片的边缘在所述第一介质覆盖层(2)、所述介质基底(1)和所述第二介质覆盖层(3)的介质边缘内且与所述介质边缘有固定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4)、所述辐射贴片(5)和所述微带线(6)均为纳米银材料,经3D喷墨方法打印在所述介质基底(1)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洗的柔性可穿戴介质埋藏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底(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雄姜宇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