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使用碳材料或锂钛氧化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且使用含有镍、钴和锰等的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特别是锂二次电池已经作为广泛领域中的电源被实用化。这样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形式适用于从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等的小型电池到用于电动车辆等的大型电池的广泛领域。与镍氢电池或铅蓄电池不同,在这些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中,使用了混合有碳酸亚乙酯、碳酸甲乙酯等的非水系有机溶剂。使用了这些溶剂的电解液与水溶液电解液相比,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高,不易发生溶剂的电解。因此,对于非水系锂二次电池来说,可以实现2V~4.5V的高的电动势。另一方面,有机溶剂大多为可燃性物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使用有机溶剂的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容易比使用水溶液的二次电池差。为了提高使用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实施了各种对策,但未必可以说是充分的。另外,由于非水系锂二次电池在制造工序中需要干燥环境,因而制造成本必然升高。除此以外,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液的传导性差,因而非水系锂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容易升高。这样的问题在 ...
【技术保护点】
1.二次电池,其具备负极、正极、第1水系电解质、第2水系电解质、以及具有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的分隔体,上述分隔体位于上述负极和上述正极之间,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与上述分隔体的上述第1面和上述负极接触,上述第2水系电解质与上述分隔体的上述第2面和上述正极接触,上述分隔体包含具有碱金属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包含有机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0 JP 2017-1799691.二次电池,其具备负极、正极、第1水系电解质、第2水系电解质、以及具有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的分隔体,上述分隔体位于上述负极和上述正极之间,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与上述分隔体的上述第1面和上述负极接触,上述第2水系电解质与上述分隔体的上述第2面和上述正极接触,上述分隔体包含具有碱金属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包含有机化合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当上述第2水系电解质含有上述有机化合物时,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中的上述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浓度相对于水的摩尔浓度的比值M1高于上述第2水系电解质中的上述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浓度相对于水的摩尔浓度的比值M2。3.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上述比值M1在0.0001~0.5的范围内。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的pH在6~14的范围内。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上述第1水系电解质含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隼人,吉间一臣,松野真辅,高见则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