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99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和直角条形成,所述直角条的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平行设置的插接部,所述直角条的另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垂直设置的限位部,所述插接部的厚度自与所述限位部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限位部一侧逐渐减小;一对所述基础条连接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相配合的安装面,其中一侧的基础条延伸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固定的固定部;一对所述直角条之间通过装饰条相连接;所述插槽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具有受木饰面加工误差影响小、安装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多块木饰面板材拼接、固定,安装在模板基层上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木饰面板材通过龙骨基层和不锈钢框架结构,安装在模板基层(墙体或其他的基础结构)上,存在安装过程繁复、施工精度低、维修困难的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中国专利CN201420178373.3公开了一种木饰面的安装结构,其呈“工”字形设计,包括卡接片、螺栓底座和连接二者的支撑件,安装时,将螺栓底座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基层上,并将卡接片插入木饰面板材通过开设在侧边的插槽中形成安装。然而上述结构存在着对加工误差的适应性差的问题。首先,当木饰面板材侧边的插槽与卡接片配合过松、则难以固定木饰面,配合过紧、则安装时费时费力;其次,相邻木饰面之间安装间隙需要依靠加工精度控制,并且当多块木饰面安装后间隙大小不一致时,上述结构无法起到修饰美化的效果。另一个方面,上述结构的螺栓底座需要两侧打入螺栓固定,才可实现安装,增加了施工成本和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结构对木饰面板材的加工误差的适应性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木饰面板材插槽的开口大小、榫的深度出现加工误差时,依然可以轻松且稳定的安装、控制相邻木饰面板材之间的拼接缝隙保持一致,并对相邻木饰面板材之间的拼接缝隙进行修饰美化。另一个方面,由于本申请的安装结构可以对存在加工误差的木饰面板材稳定安装,从而只需要在一侧的基础条上设置用于与模板基层相固定的固定部,即可完成安装,减小了施工成本和耗时。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和直角条形成,所述直角条的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平行设置的插接部,所述直角条的另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垂直设置的限位部,所述插接部的厚度自与所述限位部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限位部一侧逐渐减小;一对所述基础条连接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相配合的安装面,其中一侧的基础条延伸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固定的固定部;一对所述直角条之间通过装饰条相连接;所述插槽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在实际生产加工中,以木饰面板材的一个表面为加工基准,制作位于侧边的插槽,因此,插槽在木饰面板材的厚度方向的开设位置一般而言不会出现加工误差,插槽的加工误差主要出现在插槽的槽深和槽宽上。插槽的下榫唇的厚度即用于确定插槽在木饰面板材的厚度方向的开设位置的刀具设置高度,因而,在实际生产加工中,插槽的下榫唇的厚度可以保持较高的精准度。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的基准面是插槽的下榫唇的下表面与基础条的上表面之间的配合面,安装的固定面是插槽的下榫唇的上表面与插接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配合面,这两个配合面均可以精确控制,因而生成过程中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效率与稳定性。另一个方面,插接部的厚度自与所述限位部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限位部一侧逐渐减小,即插接部从其截面观察,是有两个倾斜的斜面形成的。由此,当插槽的槽宽因加工误差过窄时,呈尖削的插接部可以借助木材本身的塑性插入插槽中;当插槽的槽宽因加工误差过大时,下榫唇与安装槽之间过盈配合已经足以固定木饰面与安装件的位置关系,因而可以不予考虑。同理,通过限位部的设置,当下榫唇的端部抵靠至限位部时,即完成了安装。相邻木饰面板材之间的间隙通过一对限位部的设置距离控制。从而避免可插槽的槽深的加工误差,对安装过程造成影响。进一步的,由于插槽与连接件之间可保证有效和温度的固定配合,因而,连接件只需要一侧的基础条固定在模板基层上,即可完成将木饰面与模板基层上的固定安装,进一步节约了安装成本、缩短了安装耗时。作为优选,所述插槽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过盈量为0.01mm~0.05mm。作为优选,一对所述基础条连接形成水平连续的平面。作为优选,一对所述基础条呈90°~180°的角度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条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外表面的电镀装饰层。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为连接一对所述插接部以形成一个连续的面的过渡条。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为连接一对所述插接部的突脊。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宽度与一对所述限位部之间的距离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由所述基础条一体延伸形成的固定条、开设在所述固定条上的凹槽、开设在所述凹槽内的多个通孔以及头部沉于所述凹槽底部且尖部穿过所述通孔设置的螺钉。借由上述方法,本申请的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可消除插槽的加工误差对安装过程的影响。由此,本申请的木饰面安装结构具有受木饰面加工误差影响小、安装效率高的优点。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木饰面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木饰面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木饰面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木饰面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附图中:1-连接件,2-插槽,3、4-木饰面板材,11-基础条,12-直角条,13-固定部,14-装饰条,121-插接部,122-限位部,131-固定条,132-凹槽,133-通孔,134-螺钉,141-本体,142-电镀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1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2相互插接配合形成。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11和直角条12形成。直角条12是金属板条弯折形成,直角条12的一个边条形成与基础条11平行设置的插接部121,直角条12的另一个边条形成与基础条11垂直设置的限位部122。插接部121的厚度自与限位部122的连接处向远离限位部122一侧逐渐减小,从而形成一个较薄的边缘。一对基础条11连接形成水平连续的平面,作为与模板基层相配合的安装面。其中一侧的基础条11延伸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固定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包括由基础条12一体延伸形成的固定条131、开设在固定条131上的凹槽132、开设在凹槽132内的多个通孔133以及头部沉于凹槽132底部且尖部穿过通孔133设置的螺钉134。一对直角条12之间通过装饰条14相连接。装饰条14包括本体141,和设置在本体141外表面的电镀装饰层142。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41为连接一对插接部121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平面的过渡条。插槽2的下榫唇与安装槽过盈配合。插槽2的下榫唇与安装槽之间的过盈量为0.01mm~0.05mm。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体141为连接一对插接部121的突脊。本体141的宽度与一对限位部122之间的距离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突脊的突出表面与木饰面板材3,4的表面形成平整的装饰面。实施例3:如图3所示的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1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2相互插接配合形成。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11和直角条12形成。直角条12是金属半条弯折形成,直角条12的一个边条形成与基础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1)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11)和直角条(12)形成,所述直角条(12)的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11)平行设置的插接部(121),所述直角条(12)的另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11)垂直设置的限位部(122),所述插接部(121)的厚度自与所述限位部(122)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限位部(122)一侧逐渐减小;一对所述基础条(11)连接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相配合的安装面,其中一侧的基础条(11)延伸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固定的固定部(13);一对所述直角条(12)之间通过装饰条(14)相连接;所述插槽(2)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1)和开设在板材侧边的插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相互连接的基础条(11)和直角条(12)形成,所述直角条(12)的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11)平行设置的插接部(121),所述直角条(12)的另一个边条形成与所述基础条(11)垂直设置的限位部(122),所述插接部(121)的厚度自与所述限位部(122)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限位部(122)一侧逐渐减小;一对所述基础条(11)连接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相配合的安装面,其中一侧的基础条(11)延伸形成用于与模板基层固定的固定部(13);一对所述直角条(12)之间通过装饰条(14)相连接;所述插槽(2)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的下榫唇与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过盈量为0.01mm~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饰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基础条(11)连接形成水平连续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保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