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燕群专利>正文

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5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34
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液区,连通进液区、用于存储液氮的储液区,连通储液区、用于输出液氮的出液控制区,所述出液控制区设有阀针、加注头以及控制阀针开关的控制装置,所述阀针一端与加注头至少部分嵌套,所述加注头下端设有液流减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加注机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外观整洁,操作方便。通过在加注头下端设置液流减速装置,实现对液流的缓冲,避免了液氮的迸溅,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通过阀针与加注头之间相互嵌套,缩短了液氮的导向距离,减少了喷头中液氮的残留,一方面能够减少液氮的损耗,提高液氮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液氮残留造成的拖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
本技术涉及液氮加注机
,具体涉及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
技术介绍
目前液氮充填广泛应用于食品罐装等领域,液氮加注机为液氮充填的重要设备,直接影响液氮充填的效率。液氮加注机通过对瓶装和灌装饮料等加注等量的液氮,实现定量加注,维持容器内压力的稳定。加注的液氮常温下会气化,封口后会保持容器内一定的压强,并置换氧气,实现食品长期保存。一般液氮加注机由液氮输入管、用于储存液氮的内胆、连接内胆和液氮加注头的液氮输出管和液氮加注头组成,为防止空气在液氮加注机外壳表面出现结冰或凝结成水珠,上述液氮输入管、用于储存液氮的内胆、液氮输出管外部均套接有外壳并与其套接外壳形成封闭的真空空间。然而传统的液氮加注机为了实现复杂的功能,一般体积较大,使用操作都有不方便,且由于需要各路线路控制,使得机器上线路较多,没有统一进行收纳,容易出现电线的缠绕,容易对线路造成损坏。且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氮的导向距离较大,因此管道中残留的液氮量较大,一方面会造成液氮的浪费,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液氮的拖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所述加注机能够有效避免拖尾,增加液氮的利用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体包括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液区,连通进液区、用于存储液氮的储液区,连通储液区、用于输出液氮的出液控制区,所述出液控制区设有阀针、加注头以及控制阀针开关的控制装置,所述阀针一端与加注头至少部分嵌套,所述加注头下端设有液流减速装置。本技术针对的是高速线持续加注的装置,加注机下方产品持续性的移动,加注机液氮持续不断的流出,注入到瓶子或罐子中。由于液氮流经的管路外壁容易结霜,长期以往会对管壁造成腐蚀,为了对管壁进行隔离保护,实现整体的真空环境,所述机架将液氮输入和输出的管道包围,形成真空的保护环境。为了实现整体外观的简洁,便于人员的操控,所述机架根据液氮的流向制作成相连的管道。所述进液区呈管状,开口处通过管路连接外接的液氮罐,通过气缸可实现液氮的连续输入。液氮由进液区进入后,进入储液区,所述进液区可设置为圆管状,同样储液区也可设置为圆管状,储液区的直径大于进液区,储液区的直径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可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制作。所述出液控制区主要用于控制液氮的流速和流量,通过控制阀针的运动实现对流向和流速的控制。所述阀针呈细长管状,包括与加注头嵌套的嵌套端,当阀针下移与加注头实现无缝嵌套时,阀针便堵住了加注头,使得液氮无法流出,从而实现液氮的关闭。当阀针上移逐渐离开加注头时,阀针与加注头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增大,因此流量会明显增大。因此,可根据需要加注液氮量、需要加注的瓶子的移动速度、移动频率设置阀针上下移动的频率和上下移动的幅度,实现液氮加注量的快速调整。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调节阀针上下移动的气缸,以及用于接收控制命令的控制端,操作人员通过在外接控制设备的输入端设置好控制命令,所述控制端接收到命令后,控制气缸工作,进而利用气缸调节阀针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阀针与加注头之间的无缝嵌套和分离之间的相互切换。由于本技术针对的是直流型的加注机,液流量连续流出,当流速较大时可能容易迸溅到四周,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或者对周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所述加注头下端还设有液流减速装置,通过增加减速装置实现对液流的缓冲,避免了液氮的迸溅。进一步的,所述液流减速装置包括设有空腔的支架和设于空腔中的滤网,所述支架连接加注头,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液氮流出口。为了减轻设备重量,同时节约机器的制作成本,本技术采用滤网进行液氮的缓冲,所述支架上下端各设有一个开口,上端开口对应加注头出液的部分,下端开口用于通过滤网缓冲后液氮的输出。所述支架可以设置成任意形状,中部留有空腔,用于安装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空腔中,上端固定在支架上。液氮从加注头开口处流出,直接进入空腔中,经过滤网输出。使得本来是成束的液氮流,经过滤网的分散,既降低了液氮的流速,也降低了液氮的冲击力,避免了液氮的迸溅。为了使液氮的液流更加分散,所述支架的底部也可以设置为网状。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储液控制区外周、避免加注结霜的保护气罩,所述保护气罩一侧设有保护气体输入气孔,底部设有液氮流出孔。由于喷头所在区域能够与外界空气相互流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结霜,严重时还会结冰,造成喷头的堵塞,因此需要对喷头进行保护。本技术通过在该区域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通过在该区域内通入干燥的保护气体来实现保护。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气体为干燥氮气。干燥的氮气不携带水分子,能够有效的保护加注头结霜。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区还设有避免氮气大量损耗的密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为四氟密封圈。由于液氮在内部管道中也会挥发产生大量的气体,且液氮的膨胀系数很大,当阀针关闭时,如果液氮罐与加注机之间为密闭的环境时,容易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因此还需要设置即实现密封又能够实现排气的组合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避免氮气的大量外泄,所述四氟密封圈能够耐低温,性能更加稳定。所述排气装置为设置在储液区侧壁上的排气孔,排气孔通过管道外接真空装置,由于负压的作用,氮气会主动流向真空装置,避免氮气膨胀可能造成的危险。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调节阀针上下移动的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可以设置在阀针的上侧,外接电源,实现对阀针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加注头与机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气罩与机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液流减速装置与加注头可拆卸连接。为了实现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相互便于机器的维护和检修,本技术设置多个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是通过卡扣和卡槽的设置,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固定方式实现可拆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的加注机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外观整洁,操作方便。通过在加注头下端设置液流减速装置,实现对液流的缓冲,避免了液氮的迸溅,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通过阀针与加注头之间相互嵌套,缩短了液氮的导向距离,减少了喷头中液氮的残留,一方面能够减少液氮的损耗,提高液氮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液氮残留造成的拖尾。通过气缸的设置,还能够灵活设置阀针开关的大小,精准控制液流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氮加注机立体示意图。图2为液氮加注机出液控制区局部示意图。图3为液流减速装置放大示意图。图4为液氮加注机增加保护气罩的出液控制区局部示意图。图5为进液区密封装置示意图。图6为液氮加注机又一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液区(10),连通进液区(10)、用于存储液氮的储液区(20),连通储液区(20)、用于输出液氮的出液控制区(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区(30)设有阀针(310)、加注头(320)以及控制阀针(310)开关的控制装置,所述阀针(310)一端与加注头(320)至少部分嵌套,所述加注头(320)下端设有液流减速装置(3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型液氮加注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液区(10),连通进液区(10)、用于存储液氮的储液区(20),连通储液区(20)、用于输出液氮的出液控制区(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区(30)设有阀针(310)、加注头(320)以及控制阀针(310)开关的控制装置,所述阀针(310)一端与加注头(320)至少部分嵌套,所述加注头(320)下端设有液流减速装置(3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氮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减速装置(330)包括设有空腔的支架(331)和设于空腔中的滤网(332),所述支架(331)连接加注头(320),所述支架(331)底部设有液氮流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氮加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储液控制区外周、避免加注结霜的保护气罩(3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群黄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黄燕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