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59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暖器,该取暖器包括热源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多个第一散热片设置在热源的一侧;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腔,散热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开口,且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其中,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和散热腔的第二端部沿热源的厚度方向设置,散热腔的第一端部远离热源设置,散热腔的第二端部靠近热源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取暖器,充分利用烟囱效应,增加单位时间内在自下而上的方向上,流过散热腔的空气量,同时强化侧面的空气进入散热腔体内,降低第一散热片的温度,尤其是散热片最边缘处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取暖器例如油汀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用热源(例如加热棒)加热内部导热油形成循环流动的热油,油路布置于散热片上,当热油在油路中流动时把热量传递给散热片,经由散热片传递给空气从而达到取暖效果。如图1至图4所示为现有取暖器100’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主要由散热片10’、热源30’和位于散热片上的上盖20’组成。散热片为周期结构,每个周期单元的基本形状一样,均为由内侧(靠近热源)向外侧渐缩的趋势。热源位于两侧散热片之间,一般为厚度较薄的发热体,通电后温度可达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热源的热量通过散热片传递到空气到达用户取暖的目的,这个过程中散热片和空气都被加热。由以上结构可知,当热源通电发热后,热量通过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传递到空气达到取暖目的。但是该散热片结构还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散热片的边缘(面向用户的一端)温度过高,对用户造成潜在的烫伤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热源;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热源的一侧;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开口,且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其中,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多个第一散热片间隔设置,并位于热源的同一侧,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并经第一散热片传递到空气,实现取暖效果。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即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即散热腔的横截面呈第一端部小、第二端部大的形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散热片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小、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大,导致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之间围设出的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中空气在散热腔中自下而上运动时,更能够充分利用烟囱效应,增大空气在散热腔中的流动量,从而增大空气带走的热量,同时强化侧面的空气进入散热腔内,降低第一散热片的温度,尤其是降低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最边缘的温度。沿热源的厚度方向,第一散热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散热腔片的第一端部远离热源,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靠近热源,即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对应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并靠近使用者设置,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对应散热腔的第二端部,这样,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的温度也会降低,从而避免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的边缘温度过高造成取暖器使用中的危险,提高取暖器使用的安全性。优选地,沿从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方向,散热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另外,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本体,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和第一散热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处设有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对应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和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对应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和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第一散热片第一端部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强第一端部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面积,进一步降低第一端部的温度,避免第一端部的边缘温度过高,另一方面,延伸部的形成使得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优选地,散热腔第一端部开口,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开口的宽度为第一散热片第一端部的宽度与第二端部基板的宽度差。优选地,沿从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方向,散热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即散热腔的宽度逐渐增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本体,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延伸形成延伸部,以使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发生延伸,延伸部增大了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包括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相对的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即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位于第一散热本体相对的两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开口宽度的范围为3mm~6mm,优选地,散热腔的开口宽度为3mm、4mm、5mm或6mm,散热腔外侧的气流可以通过散热腔的开口进入散热腔内,有利于散热腔充分利用烟囱效应进行散热;和/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60mm~80mm,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其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越大,第一散热片的加工难度越大,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第一散热片长度不足,对周围空气的加热效果差。优选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60mm、65mm、70mm、75mm、80mm。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向其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或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相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mm~75mm;和/或,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开口宽度与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1/3~1/4。当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时,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本体可以分别向自身的同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即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本体同向延伸,此时,延伸部位于与其相连的第一散热本体的同一侧。或者,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本体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此时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的延伸部相向设置。优选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50mm、55mm、60mm、65mm、70mm、75mm,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与取暖器的发热功率有关,还与延伸部的设置情况有关,具体地,相邻第一散热本体分别向其同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时,若发热功率为2000W,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mm~70mm,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本体相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时,若发热功率为2000W,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5mm~75mm。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开口宽度与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1/3~1/4。即散热腔第一端部处,散热腔的开口宽度与遮挡部分(延伸部对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热源的一侧;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开口,且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其中,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热源的一侧;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开口,且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的宽度,其中,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散热腔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本体,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和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处设有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热源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热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开口宽度的范围为3mm~6mm;和/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60mm~8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向其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或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相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mm~75mm;和/或,所述散热腔的第一端部的开口宽度与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1/3~1/4。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呈曲线状,或者,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呈直线状;和/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倾斜设置或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垂直于所述热源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端部的宽度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王文鹏尹洪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