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7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压阀领域,涉及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工作段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的结构均呈V型;左过流型孔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的底部均呈球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微调以及在开度较大的工况下不会造成节流的换向阀阀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阀阀芯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阀领域,涉及一种阀芯,尤其涉及一种换向阀阀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工程机械的发展,各类液压系统控制要求不断提升,各种阀门内部的阀芯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换向阀的阀芯结构参见图1,它由左端密封段、左端密封段右边的环形过流槽、环形过流槽右端的工作段、工作段右边的环形过流槽以及环形过流槽右端密封段连接组成。在工作段的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U形过流型孔和右U形过流型孔。U形过流型孔的作用是将由环形过流槽进入的介质按阀芯左右移动方向不同通过左U形过流型孔或右U形过流型孔供给环形过流槽。U形过流型孔底部为平底,具体结构见图2。其缺点是:U型过流型孔在开启时,对流量的微调性比较差,并且U型过流型孔在开度较大的工况下会造成节流;阀芯的左右过流型孔是不相互沟通的,在阀芯换向时,会造成短时的吸空现象,造成油液逆流和压力波动,影响换向阀的控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微调以及在开度较大的工况下不会造成节流的换向阀阀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工作段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的结构均呈V型;所述左过流型孔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的底部均呈球面。上述左过流型孔的V型开口角度与右过流型孔的V型开口角度相同。上述左过流型孔底部球面的球心处于工作段左端端面上;所述右过流型孔底部球面的球心处于工作段右端端面上。上述左过流型孔底部球面的球半径等于左过流型孔的轴向长度;所述右过流型孔底部球面的球半径等于右过流型孔的轴向长度。上述左过流型孔与右过流型孔的尖端沿工作段的轴向有重叠。上述重叠量是0.2~0.5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工作段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左过流型孔以及右过流型孔的结构均呈V型;左过流型孔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的底部均呈球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底部截面呈圆弧形的过流型孔,即保证了型孔不会节流,还能在保证阀芯强度的前提下实现阀芯尺寸最小化。同时,将过流型孔的形状由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U型修改为V型结构,且左右过流型孔尖端沿轴向重叠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可以解决阀芯换向时出现的吸空现象,减轻压力波动,提高控制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向阀阀芯,能够解决微调性比较差,在开度较大的工况下会造成节流以及在阀芯换向时,短时的吸空造成油液逆流和压力波动,影响换向阀的控制稳定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换向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向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左端密封段;2-第一环形过流槽;3-工作段;4-第二环形过流槽;5-右端密封段;6-左过流型孔;7-右过流型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均包括左端密封段1、置于左端密封段1右边的第一环形过流槽2、置于第一环形过流槽2右端的工作段3、置于工作段3右边的第二环形过流槽4和置于第二环形过流槽4右端的右端密封段5相互连接组成。在工作段3的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左过流型孔6的作用是将由第一环形过流槽2进入的介质按阀芯左右移动方向不同通过左过流型孔6或右过流型孔7供给第二环形过流槽。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1)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结构均呈V型;左过流型孔6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底部均呈球面,其具体结构详见图3以及图4。左过流型孔6的V型开口角度与右过流型孔7的V型开口角度相同。左过流型孔6底部球面的球心处于工作段3左端端面上;右过流型孔7底部球面的球心处于工作段3右端端面上。左过流型孔6底部球面的球半径等于左过流型孔6的轴向长度;右过流型孔7底部球面的球半径等于右过流型孔7的轴向长度。2)左过流型孔6与右过流型孔7的尖端沿工作段3的轴向有重叠,重叠量是0.2~0.5mm。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底部截面呈圆弧形的过流型孔,即保证了型孔不会节流,还能在保证阀芯强度的前提下实现阀芯尺寸最小化。同时,将过流型孔的形状由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U型修改为V型结构,且左右过流型孔尖端沿轴向重叠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可以解决阀芯换向时出现的吸空现象,减轻压力波动,提高控制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向阀阀芯,能够解决微调性比较差,在开度较大的工况下会造成节流以及在阀芯换向时,短时的吸空造成油液逆流和压力波动,影响换向阀的控制稳定性的问题。参见图3以及图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3,工作段3的外圆表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结构均呈V型。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的数量相等,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的V型开口角度相同,左过流型孔6的数量与V型开口角度的乘积应为360°。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的尖端沿轴向重叠,重叠量为0.2~0.5mm。左过流型孔6和右过流型孔7的底部的截面呈圆弧形,圆弧圆心与工作段3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圆弧半径等于过流型孔轴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3),工作段(3)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结构均呈V型;所述左过流型孔(6)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底部均呈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阀芯,包括工作段(3),工作段(3)外圆柱面上有沿轴向均布的数量相同的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过流型孔(6)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结构均呈V型;所述左过流型孔(6)底部以及右过流型孔(7)的底部均呈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过流型孔(6)的V型开口角度与右过流型孔(7)的V型开口角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过流型孔(6)底部球面的球心处于工作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杨亚威张伟马跃溪王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