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4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56
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包括:进气侧面、排气侧面、顶面、节温器安装底座、整体上水套、独立下水套、出水通道、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上水孔、上下水套隔板铸孔、喷油器衬套;缸盖底面铸有上水孔,上水孔与各缸独立下水套相通,独立下水套通过上下水套隔板铸孔与喷油器衬套周围的空腔与整体上水套相通;缸盖顶面上靠近排气侧面铸有节温器底座,节温器底座与缸盖整体上水套出水通道相通。节温器安装底座集成在气缸盖上从而使整机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降低了渗漏风险,提高了柴油机的可靠性和适配性。采用双层水套设计、独立下水套布置,使缸盖底板处各高热负荷区得到均匀、高效冷却,降低气缸盖热负荷,同时提高了气缸盖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领域,涉及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非道路柴油机普遍采用冷却液强制循环系统,保证发动机在比较稳定的温度下工作。发动机的冷却液经水泵加压后泵入缸体水套,冷却缸体各部位,然后向上流入缸盖水套,冷却底板、喷油器等高温部位后,由缸盖上部流出发动机,进入水泵重新加压以开始下一个循环,或者经散热器冷却后再进入水泵。目前,发动机缸盖冷却水套多为单层结构,不利于气缸盖高热区冷却,且气缸盖刚度较低,不利于发动机的功率提升。根据流出缸盖的冷却液温度,冷却液强制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小循环是指发动机的水温低时,节温器主阀门关闭,副阀门打开,冷却液直接进入水泵,加压后依次流经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完成发动机的冷却循环;大循环是当流出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超过节温器开启的限值时,节温器主阀门打开,副阀门关闭,从缸盖水套流出的冷却液经节温器进入散热器冷却后,再回到水泵。节温器总成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小循环的切换机构,目前一般是在发动机前端面缸盖出水口上或附近布置一个独立的壳体,作为节温器的安装骨架,并安装相应的进、出水管路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循环;由于需要单独的壳体、管路,增加了制造成本;外接管路连接增加了安装工作量,并存在渗漏风险;同时这种结构所需安装空间较大,给发动机整机前端附件布置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置紧凑、结构简单、带有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双层水套气缸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包括:进气侧面1、排气侧面2、顶面3、节温器安装底座4、螺栓孔5、整体上水套6、独立下水套7、出水通道8、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上水孔10、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喷油器衬套12;其特征在于:缸盖底面铸有上水孔10,上水孔10与各缸的独立下水套7相通,独立下水套7通过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与喷油器衬套12周围的空腔与整体上水套6相通,整体上水套6的布置靠近排气侧面2;缸盖顶面3上靠近排气侧面2铸有节温器安装底座4,节温器安装底座4与缸盖整体上水套6的出水通道8相通。节温器安装底座4周围分布有螺栓孔5,底部铸有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与水泵的低压进水腔相通。上水孔10每个气缸设置四个,两个靠近进气侧面1,两个靠近排气侧面2,相对气缸中心近似对称布置。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随进、排气道外形铸出。下水套的高度L1为:15~25mm。上水套的高度L2为:55~65mm。节温器安装底座距气缸中心的距离H1为:125~135mm;H2为:60~65mm。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直径D为:∅32~34mm。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此上、下水套设计的气缸盖,下层水套在两气缸间设置隔板,形成各气缸独立的进水腔结构,有效引导冷却液从气缸盖四周涌向中央区域的高温部位;上、下水套间的隔板,迫使冷却液贴近底板流动,有效保证了底板的冷却且提高了气缸盖体的整体刚度;上、下水套隔板铸孔与喷油器衬套周围的空腔作为上、下水套间的唯一通道,保证了喷油器周边有足够的冷却液通过,确保喷油器的冷却效果;采用集成式节温器安装底座设计,不需要制造复杂的壳体和外部管路。既可降低成本,又省去了管路连接,简化了节温器总成的安装,工作可靠性更高,同时节温器安装在缸盖内部,节约了安装空间,也有利于前端附件的安装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的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相对气缸中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的集成的节温器安装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的气缸盖上、下水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的气缸盖立体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的气缸盖上下水套隔板铸孔及喷油器衬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气缸盖,包括:进气侧面1、排气侧面2、顶面3、节温器安装底座4、螺栓孔5、整体上水套6、独立下水套7、出水通道8、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上水孔10、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喷油器衬套12。缸盖底面铸有上水孔10,每缸四个,两个靠近进气侧面1,两个靠近排气侧面2,相对气缸中心近似对称布置。上水孔10与各气缸的独立下水套7相通,独立下水套7通过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与喷油器衬套12周围的空腔与整体上水套6相通,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随进、排气道外形铸出;整体上水套6的布置靠近排气侧面2;气缸盖顶面3上靠近排气侧面2处铸有节温器安装底座4,与气缸盖整体上水套6的出水通道8相通。节温器安装底座4周围分布有螺栓孔5,底部铸有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与水泵的低压进水腔相通。独立下水套7的高度L1为:15~25mm。整体上水套6的高度L2为:55~65mm。节温器安装底座距气缸中心的距离H1为:125~135mm;H2为:60~65mm。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直径D为:∅32~∅34mm。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液由气缸体经气缸盖上水孔10,从各气缸四周进入独立下水套7,然后涌向中央区域的高温部位,冷却气门与喷油器间的高温“四角区”,然后各气缸的冷却液分别经过对应气缸的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与喷油器衬套12周围的空腔,进入整体上水套6,以漫流的形式向前端流动,经出水通道8进入节温器安装底座4附近水腔。当冷却液温度低于主阀门开启温度时,节温器主阀门关闭,副阀门打开,向上的通路被截断,向下通路打开,水流通过铸在节温器安装底座4底孔处的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直接进入水泵的低压腔,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超过主阀门开启温度时,节温器主阀门打开,副阀门关闭,向下的通路被截断,向上的通路打开,冷却水通过节温器安装底座4向上流出,流向外部散热器进行冷却后,再流回水泵低压腔,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大循环”。采用此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双层水套气缸盖,各气缸独立的下水套设计,提高了整体气缸盖的刚度,保证气缸盖底板上各气缸的冷却水流量及流速均匀。同时由于喷油器位于气缸中心位置,且垂直于气缸底面,在气缸盖各气缸上下水套隔板的相同位置铸一个通孔,下水套的冷却水流即可全部经此孔强制流向上层水套,有利于喷油器的冷却,提高了喷油器的使用可靠性。集成式的节温器安装底座设计,不需要复杂的壳体和外部联接管路,简化了节温器总成的安装,节约了安装空间,有利于前端附件的安装布置。由于节温器安装底座集成在气缸盖上,从而使整机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安装方便,降低了渗漏风险,提高了柴油机的可靠性和适配性。采用双层水套设计、独立下水套布置,使缸盖底板处各高热负荷区得到均匀、高效冷却,降低气缸盖热负荷,同时提高了气缸盖的刚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内容,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形式上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思路启示之内所作出的形式修改、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包括:进气侧面(1)、排气侧面(2)、顶面(3)、节温器安装底座(4)、螺栓孔(5)、整体上水套(6)、独立下水套(7)、出水通道(8)、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上水孔(10)、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喷油器衬套(12);其特征在于:缸盖底面铸有上水孔(10),上水孔(10)与各缸的独立下水套(7)相通,独立下水套(7)通过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与喷油器衬套(12)周围的空腔与整体上水套(6)相通,整体上水套(6)的布置靠近排气侧面(2);缸盖顶面(3)上靠近排气侧面(2)铸有节温器安装底座(4),节温器安装底座(4)与缸盖整体上水套(6)的出水通道(8)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包括:进气侧面(1)、排气侧面(2)、顶面(3)、节温器安装底座(4)、螺栓孔(5)、整体上水套(6)、独立下水套(7)、出水通道(8)、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上水孔(10)、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喷油器衬套(12);其特征在于:缸盖底面铸有上水孔(10),上水孔(10)与各缸的独立下水套(7)相通,独立下水套(7)通过上下水套隔板铸孔(11)与喷油器衬套(12)周围的空腔与整体上水套(6)相通,整体上水套(6)的布置靠近排气侧面(2);缸盖顶面(3)上靠近排气侧面(2)铸有节温器安装底座(4),节温器安装底座(4)与缸盖整体上水套(6)的出水通道(8)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节温器安装底座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节温器安装底座(4)周围分布有螺栓孔(5),底部铸有节温器小循环回水孔(9),与水泵的低压进水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明慧董伟商潭苏周海松周琨李震勇魏明亮杜晓辉乞玉龙刘世谦王斌王言言张伟勋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