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2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包括疏散平台、保护壁、用于防止人员跌落的防跌落装置;所述保护壁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防跌落装置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二侧边,且顶面与所述疏散平台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跌落装置和保护壁,在通道黑暗时,防跌落装置工作进行防跌落处理,减少人员跌落情况的发生;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和语音播放机构,快速感应疏散平台的边缘有人踩踏,及时通过语音播放器提醒人注意跌落;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将重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进而控制第一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经济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铁路
,具体涉及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
技术介绍
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1156692.4的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包括疏散平台板、支撑组件和护栏组件,支撑组件固定在地铁区间隧道内壁上用于支撑疏散平台板,疏散平台板上设置有护栏组件,护栏组件包括立杆和横杆,疏散平台板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根立杆,每根立杆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横杆,相邻两根立杆之间的两根横杆通过安全锁具连接。但是该装置在进行疏散时,由于地铁通道较为黑暗,从而导致疏散人从平台中跌落,从而对疏散添加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进行疏散时,由于地铁通道较为黑暗,从而导致疏散人从平台中跌落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包括疏散平台、保护壁、用于防止人员跌落的防跌落装置;所述保护壁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防跌落装置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二侧边,且顶面与所述疏散平台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更优地,所述防跌落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动力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语音播放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语音播放机构均位于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下方;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依次通过轴连接;所述语音播放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顶部。更优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马达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电连接。更优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和螺纹传动器;所述锥齿轮包括第一齿、第二齿和第三齿,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三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轴连接,所述第三齿与所述螺纹传动器的一端轴连接,所述螺纹传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轴连接。更优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液压缸、传动齿轮、第一齿条杆、第二齿条杆、固定块;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螺纹传动器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一齿条杆位于所述第二齿条杆的上方;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二齿条杆之间,所述传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杆、所述第二齿条杆通过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齿条杆上,且靠近所述语音播放机构设置。更优地,所述语音播放机构包括语音播放器、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动触点固定连接;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对设置;所述静触点与所述语音播放器电连接。更优地,还包括防滑纹,所述防滑纹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上,且紧贴所述防跌落装置的端部设置。更优地,还包括检修板和承重杆;所述检修板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下方;所述承重杆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与所述检修板之间,且顶部与所述疏散平台固定,且底部与所述检修板固定。更优地,还包括警示条,所述警示条设置于所述防跌落装置上。更优地,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置于所述承重杆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跌落装置和保护壁,在通道黑暗时,防跌落装置工作进行防跌落处理,减少人员跌落情况的发生;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和语音播放机构,快速感应疏散平台的边缘有人踩踏,及时通过语音播放器提醒人注意跌落;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将重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进而控制第一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经济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的防跌落装置示意图。其中:1-疏散平台、2-保护壁、3-防跌落装置、31-重力传感器、32-动力机构、321-马达、322-控制器、33-第一传动机构、331-锥齿轮、332-螺纹传动器、34-第二传动机构、341-液压缸、342-传动齿轮、343-第一齿条杆、344-第二齿条杆、345-固定块、35-语音播放机构、351-语音播放器、352-动触点、353-静触点、36-电控线、4-防滑纹、5-检修板、6-承重杆、7-警示条、8-缓冲器、9-固定螺丝、10-扶把、11-固定器、12-加固器、13-调节器、14-底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包括疏散平台1、保护壁2、用于防止人员跌落的防跌落装置3;所述保护壁2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防跌落装置3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1的第二侧边,且顶面与所述疏散平台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防跌落装置3包括重力传感器31、动力机构32、第一传动机构33、第二传动机构34和语音播放机构35;所述动力机构3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所述语音播放机构35均位于所述重力传感器31的下方;所述重力传感器31与所述动力机构32电连接;所述动力机构3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依次通过轴连接;所述语音播放机构35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的顶部。重力传感器31通过电控线36与电源电连接,重力传感器31具有精度高、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的优点。动力机构32包括马达321和控制器322,所述控制器322的一端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马达321的输出轴电连接。控制器322维护方便。第一传动机构33包括锥齿轮331和螺纹传动器332;所述锥齿轮332包括第一齿、第二齿和第三齿,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三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与所述马达321的输出轴轴连接,所述第三齿与所述螺纹传动器332的一端轴连接,所述螺纹传动器3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轴连接。第二传动机构34包括液压缸341、传动齿轮342、第一齿条杆343、第二齿条杆344、固定块345;所述液压缸341的一端与所述螺纹传动器332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液压缸3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杆343,所述第一齿条杆343位于所述第二齿条杆344的上方;所述传动齿轮342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杆343、所述第二齿条杆344之间,所述传动齿轮342与第一齿条杆343、所述第二齿条杆344通过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块345设置于所述第二齿条杆344上,且靠近所述语音播放机构35设置。语音播放机构35包括语音播放器351、动触点352和静触点353;所述固定块345与所述动触点353固定连接;所述静触点353与所述动触点35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对设置;所述静触点353与所述语音播放器351电连接。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还包括防滑纹4,所述防滑纹4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1上,且紧贴所述防跌落装置3的端部设置。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还包括检修板5和承重杆6;所述检修板5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1的下方;所述承重杆6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1与所述检修板5之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散平台、保护壁、用于防止人员跌落的防跌落装置;所述保护壁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防跌落装置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二侧边,且顶面与所述疏散平台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散平台、保护壁、用于防止人员跌落的防跌落装置;所述保护壁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防跌落装置设置于所述疏散平台的第二侧边,且顶面与所述疏散平台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跌落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动力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语音播放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语音播放机构均位于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下方;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依次通过轴连接;所述语音播放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马达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和螺纹传动器;所述锥齿轮包括第一齿、第二齿和第三齿,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三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轴连接,所述第三齿与所述螺纹传动器的一端轴连接,所述螺纹传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跌落地铁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江农兴中许少辉王迪军林珊吴嘉彭磊孙增田涂洪武张跃明傅雅莉翁德耀唐亚琳唐清何苑胡浩区杨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