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688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包括污泥脱水机、叠螺搅拌箱、絮凝剂溶解箱和污泥箱;絮凝剂溶解箱和污泥箱等高并列设置,污泥脱水机安装在污泥箱的上端,叠螺搅拌箱安装在絮凝剂溶解箱上,叠螺搅拌箱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进料口相连通;絮凝剂溶解箱被分成三个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合搅拌箱、第二混合搅拌箱和絮凝剂储存箱,絮凝剂储存箱叠螺搅拌箱相连通;方法包括絮凝剂溶液制造步骤、混合步骤和脱水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能自动进行污泥脱水,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10%~20%,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运输方便,絮凝剂溶液均匀,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控制、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排出的污泥含大量的水分,需对污泥进行脱水浓缩处理,其关键设备就是污泥脱水机。在污泥脱水前通常相污泥中添加絮凝剂,然后对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处理。现有技术中通产是将溶解好的絮凝剂液与污泥进行混合搅拌,然后脱水。絮凝剂液的处理大多手工进行或采用单独的设备进行,前者存在劳动强度大,絮凝剂溶解不均匀等缺陷。后者需要采购专用的溶解设备,存在造价高,占面积大,且很难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是此类设备的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能够将添加絮凝剂的污泥进行自动连续脱水,且操作简单,成为污泥脱水使用的首选设备。但现有技术中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普遍存在脱水率低的问题,影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该污泥脱水系统能自动进行污泥脱水,具有结构紧凑,脱水效率高,絮凝剂溶液均匀,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控制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脱水机(1)和与污泥脱水机(1)的进料口相连通的叠螺搅拌箱(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脱水机(1)和与污泥脱水机(1)的进料口相连通的叠螺搅拌箱(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絮凝剂溶解箱(5),所述絮凝剂溶解箱(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合搅拌箱(51)、第二混合搅拌箱(52)和絮凝剂储存箱(53),所述絮凝剂储存箱(53)通过絮凝剂输送管与叠螺搅拌箱(2)相连通,所述絮凝剂输送管上设有加药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储存箱(53)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高位液位计(531)、中位液位计(532)和低位液位计(533);第一混合搅拌箱(5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道(513),进水管道(513)上设有进水阀(514)和流量计(51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搅拌箱(51)的侧壁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管道(511),所述第一管道(511)下端开放,上端与第二混合搅拌箱(52)连通;第一混合搅拌箱(51)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512);所述第二混合搅拌箱(52)的侧壁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管道(521),所述第二管道(521)下端开放,上端与絮凝剂储存箱(53)连通;第二混合搅拌箱(52)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溶解箱(5)的上端安装进料斗(4),进料斗(4)的下端与第一混合搅拌箱(51)相连通,进料斗(4)上设有料位计(41)和振动器(42),进料斗(4)的底部安装转动设置的供料绞龙(4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污泥箱(3),所述污泥箱(3)内设有搅拌泵(31)和进泥泵(33),进泥泵(33)的出口通过污泥输送管道与叠螺搅拌箱(2)相连通;所述污泥脱水机(1)安装在污泥箱(3)的顶部;污泥脱水机(1)尾端的底部与污泥箱(3)连通,污泥脱水机(1)前端的底部连接排水管道(32);叠螺搅拌箱(2)内设有主搅拌装置(21),叠螺搅拌箱(2)的上部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2)和溢流口(23),溢流口(23)通过管道与污泥箱(3)相连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机(1)内部设有螺旋轴(10)和清洗管(115),清洗管(115)位于螺旋轴(10)的上端,清洗管(115)上设有多个喷头(116);螺旋轴(10)包括中心管(11)和套装在中心管(11)外侧的第二钢管(12),所述中心管(11)与第二钢管(12)间形成密闭的腔室(13),腔室(13)内设有导热介质(14);所述中心管(11)内安装有电加热管(113);所述第二钢管(12)的外侧面上安装有多个螺旋叶片(15);由第二钢管(12)的一端至另一端,多个所述螺旋叶片(15)的螺距依次减小;所述第二钢管(12)为锥形管,螺旋轴的输送方向为由锥形管的细端送至另一端;所述电加热管(113)与中心管(11)间设有轴承(19);所述电加热管(113)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轴承(19);所述中心管(11)上设有贯穿内外侧面的第二通孔(110),所述第二通孔(110)位于电加热管(113)两端的两个所述轴承(19)之间;轴承(19)上设有密封盖;所述中心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左轴头(111)和右轴头(112);所述右轴头(112)为空心结构,电加热管(113)或与电加热管(113)连接的电源线贯穿所述右轴头(11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路由器、主控制回路和CPU,路由器接网线,用于客户端实时监控;主控制回路包括三相电;三相电连接断路器QF13,QF13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M13,KM13的另一端连接热继电器FR11,FR11的另一端连接供给泵电机;零线和继电器KM13的L131之间连接插座EA1,插座EA1外接AC220V,10A;零线和继电器KM13的L131之间连接断路器QF14,断路器QF13的另一端连接料位计(41)电源;断路器QF13的另一端还连接触摸屏,零线和继电器KM13的L131之间连接断路器QF15,断路器QF15的L151角连接开关KA1,开关KA1的另一端连接进水阀(514)电源,进水阀(514)电源另一端连接断路器QF15的N15角;断路器QF15的L151角连接开关KA2,开关KA2的另一端连接清洗阀电源,清洗阀电源另一端连接断路器QF15的N15角;CPU的10.2角接继电器KM3的开关,继电器KM3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3用于控制进泥泵(33)故障检测;CPU的10.3角接继电器KM4的开关,继电器KM4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4用于控制主搅拌装置(21)机故障检测;CPU的10.4角接继电器KM5的开关,继电器KM5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5用于控制第一搅拌装置(512)故障检测;CPU的10.5角接继电器KM6的开关,继电器KM6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6用于控制第二搅拌装置(522)故障检测;CPU的10.6角接继电器KM7的开关,继电器KM7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7用于控制助凝剂搅拌装置故障检测;CPU的10.7角接继电器KM8的开关,继电器KM8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8用于控制振动电机故障检测;CPU的11.0角接继电器KM9的开关,继电器KM9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9用于控制加药泵故障检测;CPU的11.1角接继电器KM10的开关,继电器KM10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M10用于控制助凝剂泵故障检测;CPU的11.2角接交流接触器KA1的开关,交流接触器KA1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A1用于控制搅拌泵(31)故障检测;CPU的11.3角接交流接触器KA2的开关,交流接触器KA2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A2用于控制供给泵故障检测;CPU的11.4角接交流接触器KA3的开关,交流接触器KA3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A3用于控制液位高位故障检测;CPU的11.5角接交流接触器KA4的开关,交流接触器KA4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A4用于控制液位中位故障检测;CPU的11.6角接交流接触器KA5的开关,交流接触器KA5的开关另一端接24V,KA5用于控制液位低位故障检测;CPU的11.7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文龙王建亮张有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成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科瑞沃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