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38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中的有机质在现有初沉池中会被沉淀随污泥外排流失,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初沉池由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池底中心设有与排泥管相通的排泥腔,池底贴近池壁处设有多个沿初沉池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潜水推进器;池内设有刮泥装置,刮泥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臂、滚轮、连接支架、连接板和多个刮泥板,驱动臂一端与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沿初沉池表面一圈滚动,连接板贴近池底坡面倾斜设置,连接板通过连接支架与驱动臂相连,多个刮泥板均设于连接板下方且沿连接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留原有沉淀功能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水中的有机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初沉池,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初沉池一般设置在格栅、沉砂等预处理过程之后,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静止沉淀使待处理污水中存在的无机颗粒尽可能去除,以降低后续生化处理负荷。现有初沉池通常采用完全静止沉淀方式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此种沉淀方式虽然沉淀效果好,但是会使得水中无机大颗粒杂质在沉淀分离的同时悬浮在水中的有机质也被沉淀与水分离,从而造成处理水中非溶解性内碳源在初沉池中被沉淀随污泥外排流失,使得后续生化处理中需要补充大量碳源,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该初沉池在保留原有沉淀功能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水中的非溶解性内碳源。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所述初沉池为圆形,池底面为锥形结构,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设有竖直设置的中心支座,中心支座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经进水管从中心支座上部溢流进入池内,中心支座外围池体向下凹陷形成排泥腔,排泥腔与排泥管相连通;池底贴近池壁处设有多个潜水推进器,多个潜水推进器沿初沉池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初沉池的池壁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与设于初沉池上部的集水槽相连,出水经集水槽汇集由第一出水管排出;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臂、滚轮、连接支架、连接板和刮泥板,所述驱动件设于中心支座顶部,所述驱动臂水平设置,驱动臂一端与驱动件相连,由驱动件带动旋转,驱动臂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沿初沉池表面一圈进行滚动,所述连接板贴近池底坡面倾斜设置,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倾角与池底的坡角相等,连接板通过连接支架与驱动臂相连,所述刮泥板设于连接板下方,刮泥板设置有多个,多个刮泥板沿连接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技术初沉池在保留原有沉淀功能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水中的非溶解性内碳源,其中,利用潜水推进器的低速运行对初沉池中下层水进行低动能搅动,使池中水有适度紊流,但又不会形成太大的搅动,从而使得一方面水中的有机质悬浮物不沉淀仍悬浮于水中,有机质随出水进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为后续生化脱氮提供内碳源,从而可以不用或减少外碳源补充,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水中的无机大颗粒仍然能较好的下沉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污泥经刮泥装置刮至排泥腔后排出从而可将污水中的无机大颗粒污染物去除提高出水水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靠近池壁的一端距离潜水推进器0.5~1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靠近排泥腔的一端设有伸到排泥腔内的小刮泥板。本技术通过设置小刮泥板可以更彻底地将污泥从排泥腔排出,以防止排泥腔发生堵塞。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浮渣刮板装置,所述浮渣刮板装置包括浮渣刮板、浮渣耙板、渣斗和排渣管,浮渣刮板水平设于初沉池的上部且与连接支架固连,浮渣耙板与浮渣刮板靠近池壁的一端相连,浮渣耙板的高度与浮渣刮板相同,渣斗设于浮渣耙板下方,排渣管设于渣斗下方且与渣斗底部相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浮渣刮板装置可以将池体表面漂浮的污渣进行收集并排出,其中,经浮渣刮板收集的污渣由于离心力传至浮渣刮板靠近浮渣耙板的一端,然后通过浮渣耙板将污渣收集到渣斗中,最后通过渣斗底部的排渣管将污渣排出到池体外部,从而进一步提高出水的水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渣斗通过连接管道与集水槽相连,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通断连接管道的电磁阀。打开电磁阀,集水槽中的水可以进入渣斗对渣斗内的浮渣进行冲刷,以便于浮渣的排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心支座的上部设有对进水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筒。通过设置缓冲筒,进水从中心支座上部溢出后经缓冲筒辐射流向池体内,进水对池内水流造成的冲击减弱,有利于无机大颗粒的沉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中心支座110.进水管120.缓冲筒200.集水槽210.出水管220.连接管道300.排泥腔310.排泥管4.潜水推进器510.驱动件520.驱动臂530.滚轮540.连接支架550.连接板560.刮泥板570.小刮泥板610.浮渣刮板620.浮渣耙板630.渣斗640.排渣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所述初沉池为圆形,池底面为锥形结构,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设有竖直设置的中心支座100,中心支座100内设有进水管110,进水经进水管110从中心支座100上部溢流进入池内,中心支座100外围池体向下凹陷形成排泥腔300,排泥腔300与排泥管310相连通;池底贴近池壁处设有多个潜水推进器4,多个潜水推进器4沿初沉池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以使潜水推进器4推动池内水体缓慢流动形成环流(流速0.15~0.25m/s),从而形成悬浮污泥刮层;所述初沉池的池壁的上部设有出水管210,出水管210与设于初沉池上部的集水槽200相连,出水经集水槽200汇集由出水管210排出;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驱动件510、驱动臂520、滚轮530、连接支架540、连接板550和刮泥板560,所述驱动件510设于中心支座100顶部,驱动件510可以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臂520水平设置,驱动臂520一端与驱动件510相连,由驱动件510带动旋转,驱动臂520另一端与滚轮530相连,滚轮530沿初沉池表面一圈进行滚动,所述连接支架540设于驱动臂520下方且与驱动臂520相连,连接支架540可以为不锈钢管,所述连接板550通过连接支架540与驱动臂520相连,连接板550贴近池底坡面倾斜设置,连接板550与水平面的倾角与池底的坡角相等,其中,为防止连接板550与潜水推进器4发生碰撞,连接板550靠近池壁的一端距离潜水推进器40.5~1m,为更彻底地将污泥从排泥腔300排出,防止排泥腔300发生堵塞,连接板550靠近排泥腔300的一端设有伸到排泥腔300内的小刮泥板570,所述刮泥板560设于连接板550下方,刮泥板560设置有多个,多个刮泥板560沿连接板550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为将池体表面漂浮的污渣进行收集并排出,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浮渣刮板装置,所述浮渣刮板装置包括浮渣刮板610、浮渣耙板620、渣斗630和排渣管640,浮渣刮板610水平设于初沉池的上部且与连接支架540固连,浮渣耙板620与浮渣刮板610靠近池壁的一端相连,浮渣耙板620的高度与浮渣刮板610相同,渣斗630设于浮渣耙板620下方,排渣管640设于渣斗630下方且与渣斗630底部相连通,经浮渣刮板610收集的污渣由于离心力传至浮渣刮板610靠近浮渣耙板620的一端,然后通过浮渣耙板620将污渣收集到渣斗630中,通过渣斗630底部的排渣管640将污渣排出到池体外部;其中,为了便于浮渣的排出,防止出现污渣堵塞的情况,所述渣斗630通过连接管道220与集水槽200相连,连接管道220上设置有用于通断连接管道220的电磁阀,打开电磁阀,集水槽200中的水可以进入渣斗630对渣斗630内的浮渣进行冲刷。为了防止进水对池内水流造成冲击而不利于无机大颗粒的沉淀,所述中心支座100的上部设有对进水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筒120,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所述初沉池为圆形,池底面为锥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设有竖直设置的中心支座,中心支座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经进水管从中心支座上部溢流进入池内,中心支座外围池体向下凹陷形成排泥腔,排泥腔与排泥管相连通;池底贴近池壁处设有多个潜水推进器,多个潜水推进器沿初沉池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初沉池的池壁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与设于初沉池上部的集水槽相连,出水经集水槽汇集由第一出水管排出;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臂、滚轮、连接支架、连接板和刮泥板,所述驱动件设于中心支座顶部,所述驱动臂水平设置,驱动臂一端与驱动件相连,由驱动件带动旋转,驱动臂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沿初沉池表面一圈进行滚动,所述连接板贴近池底坡面倾斜设置,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倾角与池底的坡角相等,连接板通过连接支架与驱动臂相连,所述刮泥板设于连接板下方,刮泥板设置有多个,多个刮泥板沿连接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所述初沉池为圆形,池底面为锥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设有竖直设置的中心支座,中心支座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经进水管从中心支座上部溢流进入池内,中心支座外围池体向下凹陷形成排泥腔,排泥腔与排泥管相连通;池底贴近池壁处设有多个潜水推进器,多个潜水推进器沿初沉池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初沉池的池壁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与设于初沉池上部的集水槽相连,出水经集水槽汇集由第一出水管排出;所述初沉池内还设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臂、滚轮、连接支架、连接板和刮泥板,所述驱动件设于中心支座顶部,所述驱动臂水平设置,驱动臂一端与驱动件相连,由驱动件带动旋转,驱动臂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沿初沉池表面一圈进行滚动,所述连接板贴近池底坡面倾斜设置,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倾角与池底的坡角相等,连接板通过连接支架与驱动臂相连,所述刮泥板设于连接板下方,刮泥板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西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