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5887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功能性食品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将包括乳化剂、抗氧化剂、去离子水的水相和包括鱼油、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油相,经含有2个进料口的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均质,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所得乳液粒度分布均匀,稳定性好,鱼油含量高,货架期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食品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鱼油富含丰富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改善人体健康,如降低冠心病风险、降低高血压、健脑益智和改善视力等。但是ω-3不饱和脂肪酸在氧气存在下极易发生氧化降解,导致不良气味和风味产生,营养价值损失,甚至可能产生有毒反应物。同时鱼油不溶于水,也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用水包油乳液包埋鱼油能有效防止其氧化,改善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产品的感官特性和营养属性,延长其货架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为:水相和油相通过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均质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所述水相包括乳化剂、抗氧化剂、去离子水;所述油相包括鱼油、脂溶性抗氧化剂。所述水相、油相中组分均为食品级。所述水相中乳化剂含量为0.5wt.%~5wt.%,抗氧化剂含量为0.15g/kg水相,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乳化剂为乳蛋白、亲水胶体、生物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所述乳蛋白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或酪蛋白;所述亲水胶体为阿拉伯胶、果胶或大豆多糖;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Tween80、鼠李糖脂、植物皂苷或茶皂素。所述油相中脂溶性抗氧化剂浓度为0.2g/kg油相,余量为鱼油。所述鱼油来自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鲟鱼和鳟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溶性抗氧化剂为棕榈酸酯或维生素E。以体积分数计,所述油相在乳液中的占比为10%~50%。所述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包括水相进料口、油相进料口、增压泵和均质反应室,所述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均质压力为60MPa~130MPa。所述均质循环次数为1。所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乳化剂、抗氧化剂溶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得到水相;(2)将鱼油、脂溶性抗氧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3)将步骤(1)得到的水相、步骤(2)得到的油相分别倒入双通道微射流装置的2个进料口进行均质;(4)循环均质1次后的乳液经微滤、避光、密封处理,即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备鱼油乳液,水相和油相无需预混,直接通过双通道微射流装置的不同进料口、经单次循环均质即能实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高效制备,减少了多次循环过程中高压均质对乳化剂本身结构的破坏,省去了预混过程,且提高鱼油在乳液中的含量;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效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2)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鱼油乳液中油相被大分子乳化剂覆盖,依靠大分子乳化剂在水相中自发形成具有特定厚度的界面层,粒度分布均匀、稳定性好、鱼油含量高、货架期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通道微射流装置简图;标号说明:1:水相进料口;2:油相进料口;3-1:第一计量泵;3-2:第二计量泵;4:增压泵;5:均质反应室;6:出料口;附图2为实施例1采用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制备的植物皂苷稳定的不同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粒径分布图;附图3为实施例1采用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制备的鼠李糖脂稳定的不同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粒径分布图;附图4为实施例1采用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制备的Tween80稳定的不同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粒径分布图;附图5为实施例1采用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制备的植物皂苷、鼠李糖脂或Tween80稳定的不同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油脂过氧化值。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包括水相进料口1、油相进料口2、第一计量泵3-1、第二计量泵3-2、增压泵4、均质反应室5、出料口6。水相和油相分别自水相进料口1、油相进料口2进入微射流装置,并通过第一计量泵3-1、第二计量泵3-2调节流量,经增压泵4作用送入均质反应室5高速碰撞混合,循环1次后即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其中,水相和油相的进料比是由双通道微射流装置中油相和水相的流速所确定的。下述实施例中双通道微射流装置的总流速为500mL/min,水相的流速由油相流速所控制,即当油相流速为Foil时,则水相流速为Faqu=500-Foil。根据水相、油相体积流速、密度即可得到水相、油相的质量流速。实施例1在烧杯中分别配置水相和油相,水相中含有1%-5%质量分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植物皂苷、鼠李糖脂或Tween80)、0.15g抗坏血酸/kg水相和余量的水,油相中含有0.2g维生素E/kg油相和余量金枪鱼鱼油,保证表面活性剂(植物皂苷或鼠李糖脂或Tween80)质量:金枪鱼鱼油质量=1:10。将配置的水相和油相分别倒入水相进料口1、油相进料口2的两个100mL玻璃容器中,在90Mpa的均质压力下,经增压泵4将水相和油相泵入到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内,分别设定油相的流速为53.72mL/min、106.56mL/min、158.83mL/min、209.69mL/min、260.01mL/min,使得油相在乳液中体积分数约为10%-50%;水相和油相在均质反应室5内进行高速碰撞,循环1次后在出料口6收集所得乳液,分别得到油相体积分数约为10%、20%、30%、40%、50%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分别测定以植物皂苷、鼠李糖脂、Tween80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稳定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液滴粒径分布,具体见附图2~4;从附图2-4可以看出,实施例1得到的10%-40%鱼油纳米乳液液滴粒径分布窄,呈单峰粒径分布。测定所得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油脂过氧化值,具体见附图5;从附图5可以看出,所得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过氧化值较低,其中植物皂苷稳定的40%鱼油含量的乳液过氧化值最低。将所得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室温贮存一个月后均无油滴上浮,液滴粒径均小于0.3μm;在55℃贮藏15天后过氧化值均小于6nmol/g油,即鱼油乳液稳定,抗氧化性强。实施例2在烧杯中分别配置水相和油相,水相中含有2%质量分数的乳铁蛋白、0.15g/kg异抗坏血酸和余量的水,油相中含有0.15g棕榈酸酯/kg油相和余量三文鱼鱼油。将配置的水相和油相分别倒入水相进料口1、油相进料口2的两个100mL玻璃容器中,在100Mpa的均质压力下,经增压泵4将水相和油相泵入到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内,分别设定鱼油的流速为106.56mL/min,水相流速为393.44mL/min。使水相和油相在均质反应室5内进行高速碰撞,循环1次后在出料口6收集所得乳液,得到油相体积分数约为20%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测定所得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液滴粒径分布、乳液稳定性。实施例2得到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液滴粒径分布窄,同样呈单峰粒径分布;室温贮存一个月后无油滴上浮,液滴粒径小于0.50μm;在55℃贮藏15天后过氧化值小于35nmol/g油,即鱼油乳液稳定,抗氧化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相和油相通过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均质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所述水相包括乳化剂、抗氧化剂、去离子水;所述油相包括鱼油、脂溶性抗氧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相和油相通过双通道微射流装置均质得到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所述水相包括乳化剂、抗氧化剂、去离子水;所述油相包括鱼油、脂溶性抗氧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中乳化剂含量为0.5wt.%~5wt.%,抗氧化剂含量为0.15g/kg水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乳蛋白、亲水胶体、生物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蛋白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或酪蛋白;所述亲水胶体为阿拉伯胶、果胶或大豆多糖;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Tween80、鼠李糖脂、植物皂苷或茶皂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鱼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中脂溶性抗氧化剂浓度为0.2g/kg油相,余量为鱼油。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高浓度鱼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夫国刘学波马翠翠刘志刚王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