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8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下盖、发声单体、第一透气隔离件和透气隔离组件;透气隔离组件包括边框和贴设固定于边框的第二透气隔离件;上盖向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挡壁,下盖向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挡壁,第一挡壁抵接于第二挡壁并共形成围壁,第一挡壁包括第一段和由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第一段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第一段且覆盖通孔;第二段设有将其分隔为两部分的断口以及由第二段的靠近断口的两端凹陷形成的两个卡槽,透气隔离组件通过边框的相对两端插设于两个卡槽内,透气隔离组件抵接于下盖且覆盖断口。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箱低频声学性能优且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挡壁以及由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壁共同形成围壁,利用该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围壁开设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的所述通孔,并利用透气隔离件盖设该通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形成DBASS虚拟声腔,从而有效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由于壳体周边环境是复杂的,在采用滑块抽芯注塑工艺成型所述透气隔离件时,若壳体外侧局部有线槽、卡扣等特征,这些特征需保持在上盖上,无法反拆到下盖上,则利用滑块抽芯注塑工艺注塑mesh就无法实现。该方案受扬声器箱结构空间限制较大。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声学性能优且可靠性好的扬声器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第一透气隔离件以及透气隔离组件;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边框和贴设固定于所述边框的第二透气隔离件;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挡壁,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壁并共形成呈环状的围壁,所述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一挡壁包括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且完全覆盖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段设有将其分隔为两部分的断口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靠近所述断口的两端凹陷形成的两个卡槽,所述断口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透气隔离组件通过所述边框的相对两端插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所述透气隔离组件抵接于所述下盖且完全覆盖所述断口;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和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挡壁的远离所述第二后腔的一侧。优选的,所述下盖设有贯穿其上的灌粉孔,所述灌粉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通过滑块抽芯注塑工艺成型于所述第一挡壁。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组件与所述下盖通过胶合密封。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组件与所述下盖通过填设泡棉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通过胶合固定于所述边框的靠近所述发声单体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边框为金属框。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挡壁和由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壁并共形成呈环状的围壁,用该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围壁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的开孔结构,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形成DBASS虚拟声腔,从而有效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上述结构还能根据不同的BOX环境灵活选择滑块抽芯注塑工艺注塑mesh和金属框胶合mesh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DBASS灌粉区域,使得该扬声器箱的可靠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扬声器箱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图5为沿图1中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壳体1、发声单体2、围壁3、第一透气隔离件41和透气隔离组件42。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壳体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下盖11、与所述下盖11盖合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上盖12。所述壳体1设有贯穿其上的灌粉孔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灌粉孔13贯穿所述下盖11设置。请结合参阅图4-5,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且所述发声单体2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5和后腔6。具体的,所述发声单体2的振膜21与所述上盖12相对设置共同围成所述前腔5,用于发声;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及所述下盖11共同围成所述后腔6,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腔5包括前声腔51和导声通道52。所述前声腔51形成于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之间,即正对于所述发声单体2;所述导声通道52形成于所述上盖12,为一管道结构,所述导声通道52将所述前声腔51与外界连通,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围壁3包括由所述上盖12向所述下盖11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挡壁31及由所述下盖11向所述上盖12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挡壁32。所述围壁3将所述后腔6分隔为第一后腔61和第二后腔62。所述围壁3设有贯穿其上的开口结构,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后腔61与所述第二后腔62。具体的,所述第一挡壁31包括第一段311和由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3111,所述通孔3111将所述第一后腔61与所述第二后腔62连通,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41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段311且完全覆盖所述通孔3111;所述第二段312设有将其分隔为两部分的断口(未标号)以及由所述第二段312的靠近所述断口的两端凹陷形成的两个卡槽3121,所述断口将所述第一后腔61与所述第二后腔62连通,所述透气隔离组件42包括边框421和贴设固定于所述边框的第二透气隔离件422;所述透气隔离组件42通过所述边框421的相对两端插设于两个所述卡槽3121内,所述透气隔离组件42抵接于所述下盖11且完全覆盖所述断口。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一后腔61,所述第二后腔62内填充吸音颗粒(图未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灌粉孔13与所述第二后腔62连通,通过所述第二后腔62将所述吸音颗粒灌装于所述第二后腔62内。当然,所述灌粉孔13在灌粉后需要进行密封封装,比如通过盖设PET盖(图未示)。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41贴设固定于所述围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第一透气隔离件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边框和贴设固定于所述边框的第二透气隔离件;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挡壁,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壁并共形成呈环状的围壁,所述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一挡壁包括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且完全覆盖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段设有将其分隔为两部分的断口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靠近所述断口的两端凹陷形成的两个卡槽,所述断口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透气隔离组件通过所述边框的相对两端插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所述透气隔离组件抵接于所述下盖且完全覆盖所述断口;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和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第一透气隔离件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边框和贴设固定于所述边框的第二透气隔离件;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挡壁,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壁并共形成呈环状的围壁,所述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一挡壁包括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且完全覆盖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段设有将其分隔为两部分的断口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靠近所述断口的两端凹陷形成的两个卡槽,所述断口将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所述透气隔离组件通过所述边框的相对两端插设于两个所述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兆宇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