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8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膜,其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以及夹设于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之间的泡棉层;所述球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球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振膜的扬声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振膜在不占用前腔的空间的前提下提升了抗弯强度,获得了良好的高频性能,提升了扬声器产品的声音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膜及使用该振膜的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声器件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尤其是广为人们应用的移动通讯设备,人们不但关心其微型化、多功能,更要求其语音效果高质量、无失真。而振膜作为发声器件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声器件的性能。目前手机通讯需要满足宽带通信要求,这就要求扬声器具有足够宽的高频延伸,而扬声器高频主要取决于振膜内部的强度。现有技术的振膜为了提高高频性能,通常会在振膜中的球顶上加设加强筋,或者对球顶做整体加厚处理。然而这样的结构会占用振膜发声的前腔的空间,同时会增大球顶质量,影响扬声器发声的频响中频。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较好高频性能的振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振膜,其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以及夹设于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之间的泡棉层;所述球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球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优选的,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与其相交的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互相垂直。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至少设置有两条。优选的,所述凹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条互相平行的第三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若干条互相平行的第四凹槽。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设于两相邻所述第三凹槽的中线位置处。优选的,所述球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一个表面设有若干条凹槽,另一个表面设有若干条条状凸起。优选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为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底为曲面。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平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较好高频性能的扬声器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盖以及后盖,所述壳体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及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为如上所述的任意一项振膜,所述第一表面远离音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振膜以及具有该振膜的扬声器箱,能够在不占用振动空间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振膜的抗弯强度,提高高频性能,同时不增加振膜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频响中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中扬声器单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中球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图6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中球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球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球顶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球顶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球顶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为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12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扬声器箱100,其包括壳体1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的扬声器单体2,所述壳体1包括前盖11和与前盖11配合收容扬声器单体2的后盖12,所述扬声器单体2包括盆架4、收容于所述盆架4内的磁路系统5及振动系统6,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磁碗51、叠设于所述磁碗51上的主磁钢52、围绕所述主磁钢52设置的副磁钢53、贴设于所述主磁钢52上的主极芯54以及贴设于所述副磁钢53上的夹板55,所述振动系统6包括振膜7及驱动所述振膜7发声的音圈8,所述振膜7包括球顶71及围绕球顶71设置的折环72,所述球顶7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73、第二铝箔层74以及夹设于第一铝箔层73、第二铝箔层74之间的泡棉层75;所述球顶71与所述前盖1之间形成前腔9,所述前盖11侧面设置有出声通道13,所述前腔9与扬声器箱100的出声通道13连通。本技术扬声器单体2中的球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具体如下:(实施例1)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球顶71a,球顶71a包括长边711a和连接所述长边的短边712a;球顶71a包括第一表面713a和与第一表面713a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714a。所述第一表面713a设置有若干个长条状的凹槽715a,所述凹槽715a自所述第一表面713a凹陷形成,各所述凹槽715a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凹槽715a与所述短边712a平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凹槽715a与所述短边712a平行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715a的延长线也可以与所述短边712a的延长线相交。(实施例2)如图8所示,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球顶71b,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球顶71b的第一表面713b设置有第一凹槽715b,所述第二表面714b设置有第二凹槽716b,所述第一凹槽715b与所述第二凹槽716b平行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凹槽715b与所述短边712b平行,所述第二凹槽716b与所述短边712b平行。所述第二凹槽716b设置于两相邻第一凹槽715b的中线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716b设置于两相邻第一凹槽715b的中线位置处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716b的位置也可以不参照第一凹槽715b而设置。(实施例3)如图9所示,为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球顶71c,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球顶71c的第一表面713c设置有第一凹槽715c,所述球顶71c的第二表面714c上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716c,所述第一凹槽715c与所述条状凸起716c平行设置,具体的,所述凹槽715c与所述短边712c平行,所述条状凸起716c与所述短边712c平行。所述条状凸起716c与所述凹槽715c一一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条状凸起716c与所述凹槽715c对应设置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条状凸起716c的位置也可以不参照凹槽715c而设置。(实施例4)如图10所示,为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球顶71d,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球顶71d的第一表面713d设置有两个长条状的凹槽,具体的,所述凹槽包括一个第三凹槽715d和第三凹槽715d垂直设置的第四凹槽716d。所述第三凹槽715d与所述短边712d平行,所述第四凹槽716d与所述长边711d平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第三凹槽715d和第四凹槽716d垂直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凹槽715d与第四凹槽716d也可以相交为锐角或钝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713d设置有第三凹槽715d与第四凹槽716d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三凹槽715d与所述第四凹槽716d,且所述第三凹槽715d与第四凹槽716d互相垂直。(实施例5)如图11和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膜,其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以及夹设于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之间的泡棉层;所述球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膜,其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以及夹设于第一铝箔层、第二铝箔层之间的泡棉层;所述球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与其相交的第二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互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至少设置有两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条互相平行的第三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若干条互相平行的第四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融融陈辉陈卫敏刘柯佳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