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73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包括冷凝机组、第一换热器,及连通冷凝机组及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管道;第二换热器,及连通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管换热器及带有若干孔洞的相变蓄冷模块;所述热管换热器下部为设有若干竖立的重力热管的冷凝区,其内填充有冷凝水,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上部为蒸发腔,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由所述蒸发腔内通过;所述相变蓄冷模块的孔洞与所述重力热管相适配,并且套置于所述重力热管外。其通过第一及第二换热器快速地将冷量传递到相变蓄冷模块中,而相变蓄冷模块可设有若干个,可以便捷地取下,独立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需要降温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放冷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
技术介绍
冷藏车是指用来运输冷冻或保鲜的货物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冷藏车一般包括制冷系统及保温车厢。其车厢一般采用隔热性能高的材料制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冷藏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适应长途运输,现有冷藏车需要不断提高其保温效果和保温时间,因而需要在车厢材料、制作工艺、制冷系统方面做更多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其通过第一及第二换热器快速地将冷量传递到相变蓄冷模块中,而相变蓄冷模块可设有若干个,可拆卸安装,可以便捷地取下,独立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需要降温的环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组、第一换热器,及连通冷凝机组及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管道;第二换热器,及连通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管换热器及带有若干孔洞的相变蓄冷模块;所述热管换热器下部为设有若干竖立的重力热管的冷凝区,其内填充有冷凝水,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上部为蒸发腔,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由所述蒸发腔内通过;所述相变蓄冷模块的孔洞与所述重力热管相适配,并且套置于所述重力热管外。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由第二换热器流向第一换热器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剂由冷凝机组流向第一换热器的管道上设有节流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位于第二换热器内的区段为波纹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的区段为波纹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如下:从冷凝机组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的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并与第一换热器内载冷剂循环管道中的载冷剂发生热交换。所述制冷剂吸热将载冷剂降温。吸热后的制冷剂流回冷凝机组重新制冷降温。而降温后的载冷剂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入第二换热器,并与其蒸发腔内的冷凝水蒸气发生热交换,将冷凝水蒸气降温后回流到第一换热器。而降温后的冷凝水蒸气液化落入下方的重力热管中,并与套置于重力热管外的相变蓄冷模块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相变蓄冷模块降温固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及第二换热器快速地将冷量传递到相变蓄冷模块中,而相变蓄冷模块设有若干个,可以便捷地取下,独立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需要降温的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组5、第一换热器4,及连通冷凝机组5及第一换热器4的制冷剂循环管道;第二换热器,及连通第一换热器4及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管换热器及带有若干孔洞的相变蓄冷模块1;所述热管换热器下部为设有若干竖立的重力热管8的冷凝区7,其内填充有冷凝水,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上部为蒸发腔2,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由所述蒸发腔2内通过;所述相变蓄冷模块1的孔洞与所述重力热管8相适配,并且套置于所述重力热管8外。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由第二换热器流向第一换热器4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剂由冷凝机组5流向第一换热器4的管道上设有节流阀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更好的热交换效果,所述载冷剂和所述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4中的流向相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位于第二换热器内的区段为波纹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位于第一换热器4内的区段为波纹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如下:从冷凝机组5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6的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4,并与第一换热器4内载冷剂循环管道中的载冷剂发生热交换。所述制冷剂吸热将载冷剂降温。吸热后的制冷剂流回冷凝机组5重新制冷降温。而降温后的载冷剂在循环泵3的推动下流入第二换热器,并与其蒸发腔内2的冷凝水蒸气发生热交换,将冷凝水蒸气降温后回流到第一换热器4。而降温后的冷凝水蒸气液化落入下方的重力热管8中,并与套置于重力热管8外的相变蓄冷模块1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相变蓄冷模块1降温固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及第二换热器快速地将冷量传递到相变蓄冷模块1中,而相变蓄冷模块1设有若干个,可以便捷地取下,独立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需要降温的环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组、第一换热器,及连通冷凝机组及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管道;第二换热器,及连通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管换热器及带有若干孔洞的相变蓄冷模块;所述热管换热器下部为设有若干竖立的重力热管的冷凝区,其内填充有冷凝水,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上部为蒸发腔,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由所述蒸发腔内通过;所述相变蓄冷模块的孔洞与所述重力热管相适配,并且套置于所述重力热管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重力热管强化传热快速充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组、第一换热器,及连通冷凝机组及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管道;第二换热器,及连通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管换热器及带有若干孔洞的相变蓄冷模块;所述热管换热器下部为设有若干竖立的重力热管的冷凝区,其内填充有冷凝水,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上部为蒸发腔,所述载冷剂循环管道由所述蒸发腔内通过;所述相变蓄冷模块的孔洞与所述重力热管相适配,并且套置于所述重力热管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敏丁兆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