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733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54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用以与扁管连接,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用以供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或流出的入口管、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上游管路、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至少一条旁通管路以及分别连通所述上游管路与旁通管路的用以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以与所述上游管路连通的第二端,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分别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入并在所述分配管内混合后,自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气液两相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换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进入蒸发器的为气液两相混合物,也被称为气液两相制冷剂。气液两相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达到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目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主要包括多条微通道扁管、翅片以及集流管等结构;扁管的两端与集流管相联,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集流管进入多根扁管中换热时。由于气体、液体的密度不一致,因而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进入多根扁管中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即:部分扁管中气相制冷剂较多、液相相制冷剂较少,部分扁管中液相制冷剂较多、气相制冷剂较少。而分配不均匀,会使得换热器的性能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配均匀、提高扁管换热性能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用以与扁管连接,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用以供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或流出的入口管、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上游管路、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至少一条旁通管路以及分别连通所述上游管路与旁通管路的用以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以与所述上游管路连通的第二端,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用以分别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入并在所述分配管内混合后,自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旁通管路对所述上游管路中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调节,以使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分配管的两端进入分配管,从而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所述分配管中进行充分气、液混合,然后再经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从这个过程中,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在所述分配管的混合,使得进入各个扁管中的气液混合物更加均匀,提高各根扁管的换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上具有用以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连接的出口,所述上游管路具有用以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二端连接的出口,所述旁通管路上的出口低于所述上游管路的上的出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游管路上设有用以调节所述上游管路内流量的调节开关。通过在上游管路上设置调节开关,使得经所述上游管路进入分流管中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量可控,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运行工况下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率的变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游管路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调节开关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以调节自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分配管内的气液两相制冷的流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开关为自动开关或者手动开关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至少包括两条。通过设置至少两条旁通管路,进一步使分配管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更加充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配管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每个所述分配孔对应于一根所述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分配孔的孔径相等或者不相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装置包括集流管,所述分配管嵌入所述集流管内,所述扁管安装于所述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以及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扁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分流装置及其具有所述分流装置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旁通管路对所述上游管路中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调节,以使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分配管的两端进入分配管,从而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所述分配管中进行充分气、液混合,然后再经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从这个过程中,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在所述分配管的混合,使得进入各个扁管中的气液混合物更加均匀,提高各根扁管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分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换热器100、分流装置10、入口管11、T型三通阀111、旁通管路12、第二管道121、第三管道122、上游管路13、第一管道131、调节开关132、分配管14、分配管的第一端141、分配管的第二端142、集流管15、扁管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100,所述换热器100应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当所述换热器100用作蒸发器使用时,可将气液两相制冷剂中的液相蒸发成为气体以吸收热量;当所述换热器100用作冷凝器使用时,可使气液两相制冷剂中的气相冷凝成液体,以释放热量。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分流装置10以及扁管20,所述分流装置10与所述扁管20连接。所述分流装置10用以输送气液两相制冷剂,并对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混合分配至所述扁管20中。所述扁管20用以作为换热管使用,对从所述分流装置10分配过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换热,实现空调的制冷。请参阅图2,所述分流装置10包括用以供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或流出的入口管11、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至少一条旁通管路12、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上游管路13、用以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管14、以及用以安装所述分配管14上的集流管15。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入口管11进入,并分别从旁通管路12以及上游管路13进入所述分配管14中,并在所述分配管14中混合后,由所述分配管14分配进入所述扁管20,进行换热。所述旁通管路12的数量可以是1条、2条或者更多。而设置多条所述旁通管路12,可以使气液两相制冷剂从所述分配管14的不同位置进入所述分配管14内,从而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的更加均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路12具有一条。所述旁通管路12分别与所述入口管11以及所述分配管14连通。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路12具有两条,两条所述旁通管路12分别与所述入口管11以及所述分配管14连通。当然,所述旁通管路1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具体地,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用以与扁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用以供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或流出的入口管、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上游管路、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至少一条旁通管路以及分别连通所述上游管路与旁通管路的用以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以与所述上游管路连通的第二端,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用以分别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入并在所述分配管内混合后,自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用以与扁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用以供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或流出的入口管、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上游管路、连通所述入口管用以供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的至少一条旁通管路以及分别连通所述上游管路与旁通管路的用以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以与所述上游管路连通的第二端,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用以分别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入并在所述分配管内混合后,自所述分配管分配进入所述扁管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上具有用以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一端连接的出口,所述上游管路具有用以与所述分配管的第二端连接的出口,所述旁通管路上的出口低于所述上游管路的上的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管路上设有用以调节所述上游管路内流量的调节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管路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青昊魏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