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成型方法和透镜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52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透镜成型方法和透镜成型装置,该透镜成型装置的上模具包括:第1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上方凹陷或者是平面;第1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平面;以及环状槽,其位于所述第1外周面的径向外侧,呈环状,朝向上方凹陷。下模具包括:第2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下方凹陷;以及第2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平面。在使玻璃材料在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发生变形从而成型出透镜部件的工序中,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之间向所述第1外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之间溢出的玻璃材料的外周端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环状槽和所述第2外周面重叠,并且所述溢出的玻璃材料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整体接触。

Lens forming method and lens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ens forming method and a lens forming device. The upper mould of the lens form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lens forming surface, which faces upward depression or plane; the first peripheral surface,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lens forming surface, is plane; and the annular groove,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peripheral surface, is annular and upward depression. The lower die comprises a second lens forming surface with a downward depression, and a second peripheral surface with a plane locat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forming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In the process of deforming the glass material betwe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o form a lens component, the outer end of the glass material overflowing between the first lens forming surface and the second lens forming surface overlaps with the ring groove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overflowing during the overlooking observation. The glass material is in integral contact with the first peripheral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成型方法和透镜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出玻璃透镜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成型出玻璃制的透镜的方法之一,存在如下方法: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配置光学玻璃材料的球,在加热之后,将上模具和下模具闭合来进行成型。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当将模具分离之后成为透镜附着于上模具的状态时,取出透镜的作业变得繁杂。如果不清楚在脱模时透镜处于附着于上模具的状态还是附着于下模具的状态,则无法实现透镜的制造自动化。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53677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中,在上模具上设置有空气积存部。在打开模具之后,使上模具的周围减压,由此,利用空气积存部内的空气的压力使光学玻璃元件从上模具可靠地分离。但是,当在上模具的用于透镜成型的区域外设置空气积存部的情况下,在成型时,需要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使玻璃材料比空气积存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因此,材料的浪费量变多。另外,由于模具使用超硬材料,因此,若像日本特开2007-153677号公报所公开的空气积存部那样设置截面形状为折线状的槽,则加工成本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在打开模具时,实现了使透镜部件从上模具可靠地分离,并且降低了成型所需的玻璃材料的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例示的透镜成型方法用于透镜成型装置,该透镜成型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它们沿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而配置;以及间隔变更机构,其变更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距离。上模具包括:第1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上方凹陷或者是平面;第1外周面,其位于第1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以及环状槽,其位于第1外周面的径向外侧,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该环状槽朝向上方凹陷。下模具包括:第2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下方凹陷,该第2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在第1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以及第2外周面,其位于第2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透镜成型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工序a),在下模具的第2透镜成型面上配置玻璃材料;工序b),在工序a)之前或者之后对玻璃材料进行加热;工序c),使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接近,使玻璃材料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发生变形从而成型出透镜部件;以及工序d),使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分开。在工序c)中,从第1透镜成型面与第2透镜成型面之间向第1外周面与第2外周面之间溢出的玻璃材料的外周端在俯视观察时与环状槽和第2外周面重叠,并且溢出的玻璃材料与第1外周面的整体接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例示的透镜成型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它们沿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而配置;以及间隔变更机构,其变更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距离。上模具包括:第1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上方凹陷或者是平面;第1外周面,其位于第1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以及环状槽,其位于第1外周面的径向外侧,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该环状槽朝向上方凹陷。下模具包括:第2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下方凹陷,该第2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在第1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以及第2外周面,其位于第2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成型装置中,通过间隔变更机构使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接近而使加热后的玻璃材料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发生变形从而成型出透镜部件时的第1外周面与第2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这样的距离:使得从第1透镜成型面与第2透镜成型面之间向第1外周面与第2外周面之间溢出的玻璃材料的外周端在俯视观察时与环状槽和第2外周面重叠,并且溢出的玻璃材料成为与第1外周面的整体接触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例示的透镜成型方法和透镜成型装置中,能够实现在打开模具时使透镜部件从上模具可靠地分离,并且能够降低成型所需的玻璃材料的量。由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成型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透镜成型的流程的图。图3是示出对透镜部件进行成型的状态的图。图4是放大示出上模具与下模具最接近的状态的图。图5是上模具的仰视图。图6是示出透镜成型装置的其他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成型装置1的纵剖视图。在图1中,对与成型出的透镜部件的中心轴线一致的中心轴线标注标号J1。中心轴线J1朝向上下方向。透镜成型装置1包括上模具11、下模具12、引导件13、间隔变更机构14、腔室15、基台16、减压部17以及气体供给部18。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沿着中心轴线J1配置,上模具11位于下模具12的重力方向上方。上模具11在下表面上包括朝向上方凹陷的第1透镜成型面111。第1透镜成型面111也可以是平面。下模具12在上表面上包括朝向下方凹陷的第2透镜成型面121。第2透镜成型面121的曲率半径在第1透镜成型面111的曲率半径以下。间隔变更机构14变更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之间的距离。在图1中,间隔变更机构14通过使与上模具11的上部连接的轴141升降来使上模具11上下移动。间隔变更机构14也可以使下模具12上下移动,也可以使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下移动。引导件13对上模具11的移动进行引导。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配置于腔室15内。在轴141与腔室1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51。腔室15具有省略图示的门。当门关闭时,腔室15被密闭。减压部17在腔室15密闭的状态下使腔室15内减压。气体供给部18向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之间供给氮气。图2是示出通过透镜成型装置1进行透镜成型的流程的图。首先,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经腔室15的门而在下模具12的第2透镜成型面121上配置玻璃材料90(步骤S11)。将门关闭,使腔室15内减压(步骤S12)。通过间隔变更机构14使上模具11在不与玻璃材料90接触的范围内接近玻璃材料90(步骤S13),通过气体供给部18向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之间的空间放出氮气(步骤S14)。与步骤S14并行地,通过设置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加热器将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加热,由此,将玻璃材料90加热(步骤S15)。另外,玻璃材料90也可以在配置于下模具12上之前被加热,也可以在刚配置于下模具12上之后被加热。间隔变更机构14使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相对进一步接近,如图3所示,使玻璃材料90在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之间发生变形。由此,成型出透镜部件91(步骤S16)。另外,氮气经由省略图示的流路而被引导到外部。此后,通过间隔变更机构14使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相对分开(步骤S17)。在后文叙述详细的原理,但在步骤S17中,上模具11与透镜部件91分离,透镜部件91位于下模具12上。腔室15内的减压被解除而打开门,通过具有吸附臂的运送机构将透镜部件91搬出到腔室15外(步骤S18)。图4是放大示出在步骤S16中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最接近的状态的图。图5是上模具11的仰视图。上模具11的第1透镜成型面111形成透镜部件91的作为透镜而发挥功能的一个面。下模具12的第2透镜成型面121形成透镜部件91的作为透镜而发挥功能的另一个面。作为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平面的第1外周面112位于第1透镜成型面111的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成型方法,其是透镜成型装置中的透镜成型方法,该透镜成型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它们沿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而配置;以及间隔变更机构,其变更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的距离,该透镜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第1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上方凹陷或者是平面;第1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以及环状槽,其位于所述第1外周面的径向外侧,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该环状槽朝向上方凹陷,所述下模具包括:第2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下方凹陷,该第2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在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以及第2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所述透镜成型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工序a),在所述下模具的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上配置玻璃材料;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前或者之后对所述玻璃材料进行加热;工序c),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互接近,使所述玻璃材料在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发生变形从而成型出透镜部件;以及工序d),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对分开,在所述工序c)中,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之间向所述第1外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之间溢出的玻璃材料的外周端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环状槽和所述第2外周面重叠,并且所述溢出的玻璃材料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整体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4 JP 2017-1768891.一种透镜成型方法,其是透镜成型装置中的透镜成型方法,该透镜成型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它们沿着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而配置;以及间隔变更机构,其变更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的距离,该透镜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第1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上方凹陷或者是平面;第1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以及环状槽,其位于所述第1外周面的径向外侧,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该环状槽朝向上方凹陷,所述下模具包括:第2透镜成型面,其朝向下方凹陷,该第2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在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以及第2外周面,其位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的径向外侧,是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所述透镜成型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工序a),在所述下模具的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上配置玻璃材料;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前或者之后对所述玻璃材料进行加热;工序c),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互接近,使所述玻璃材料在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发生变形从而成型出透镜部件;以及工序d),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对分开,在所述工序c)中,从所述第1透镜成型面与所述第2透镜成型面之间向所述第1外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之间溢出的玻璃材料的外周端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环状槽和所述第2外周面重叠,并且所述溢出的玻璃材料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整体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槽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线的面上的截面是关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线对称的圆弧或者椭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槽的径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工序c)中所述第1外周面与所述第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隆司加本贵则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