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0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包括前盖、前泵体、联接板、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前泵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前泵体通过联接板与后泵前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板上设有与前泵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联接板两侧对称设有加强通孔,所述联接板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一纵置安装孔。该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在避免前盖止口被破坏的同时,提高前泵的密封性能,方便前、后泵的连接安装;避免后泵前盖上的安装螺钉与后泵体进油油口接头体之间的干涉,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且外形尺寸小,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联齿轮泵,具体的涉及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齿轮泵作为一种动力源设备,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其中,双联齿轮泵由两级齿轮泵串联而成;其具有高速、高压、大流量等特点;其通常由两级齿轮泵串联而成,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前、后泵排量差别较大的双联齿轮泵,一般是通过大泵后接小泵,实现轴向方向的串联,其中,前后泵内部结构不允许串油。且现有双联齿轮泵的螺钉从前盖安装止口处开始,到前泵和后泵间的联接板处结束,实现前盖、前泵体和联接板的连接。如图1所示,双联齿轮泵的后泵前盖通过安装螺钉与联接板连接;为提高整体密封的可靠性,后泵前盖常采用左右两侧横向安装螺钉紧固。然现有双联齿轮泵在安装后,泵进、泵出的油口接头时,易发生接头体和安装螺钉干涉现象,密封效果不好,在工作时容易发生泄露的现象。如上所述,为避免现有双联齿轮泵存在的不足,人们需要一款结构简单,泵进、泵出油口接头易连接,接头体和安装螺钉互不干涉、密封效果好,避免泄露情况发生的双联齿轮泵。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该双联齿轮泵前泵排量大,后泵排量小,且前泵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冲击载荷,后泵工作时无冲击载荷工况;其结构简单,泵进、泵出油口接头易连接,接头体和安装螺钉互不干涉、密封效果好,避免泄露情况发生。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包括前盖、前泵体、联接板、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前泵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前泵体通过联接板与后泵前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板上设有与前泵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联接板两侧对称设有加强通孔,所述联接板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一纵置安装孔。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为螺纹盲孔,且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设于联接板与后泵前盖相贴合连接端。所述后泵前盖的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二纵置安装孔,所述第二纵置安装孔为通孔,且所述联接板与后泵前盖通过安装螺钉连接,所述安装螺钉贯穿第二纵置安装孔与第一纵置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联接板与后泵前盖相贴合连接端端面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且所述加强通孔设于凹槽底部。所述前泵体两侧均设有内螺纹孔,且所述内螺纹孔与加强通孔为同轴设置,其中,所述前泵体和联接板通过加强螺钉连接,所述加强螺钉贯穿加强通孔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孔对称设于该齿轮泵外密封圈的外侧。所述前泵体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通孔,且所述前盖、前泵体和联接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贯穿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与前盖固定连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该双联齿轮泵的前盖、前泵体和联接板通过螺钉从后往前安装(即依次通过联接板、前泵体和前盖),突破了传统的因安装空间受限而采用从前往后预紧的紧固方式;避免了前盖安装止口与取力器连接时,因止口被破坏,油液通过止口处的螺钉孔向外发生泄漏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该双联齿轮泵前盖外安装的密封性能。2、传统双联齿轮泵在正常工作时,因有冲击载荷的冲击作用,易导致双联齿轮泵的螺钉微小的松脱,预紧力减小,导致外密封的失效,发生泄漏现象。该技术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联接板设有加强通孔,且前泵体上设有与加强通孔同轴的内螺纹孔;加强螺钉位置设置在泵体外密封圈的两侧,其贯穿联接板上的加强通孔与前泵体上的内螺纹孔相连接,实现二次加强预紧;进一步保护该双联齿轮泵的外密封结构,提高了该双联齿轮泵的前盖、前泵体和联接板的密封性能,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3、由于后泵体的进出油口是左右两侧分布,在安装紧固油口接头体时,接头体延伸方向与传统结构的左右横置的安装螺钉易发生干涉现象。本技术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联接板和后泵前盖之间采用纵置的安装连接,安装螺钉上下方向纵置;该纵置安装设计,不但避免了安装干涉现象,也减小了联接板整体的外形尺寸,进而使该双联齿轮泵的外形尺寸小,重量轻。该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在避免前盖止口被破坏的同时,提高前泵的密封性能,方便前、后泵的连接安装;避免后泵前盖上的安装螺钉与后泵体进油油口接头体之间的干涉,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且外形尺寸小,重量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联齿轮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联齿轮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泵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联接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后泵前盖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盖,2-前泵体,21-内螺纹孔,22-第二安装通孔,3-联接板,31-第一安装通孔,32-加强通孔,33-第一纵置安装孔,34-凹槽,4-后泵前盖,41-第二纵置安装孔,5-后泵体,6-后盖,7-安装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5所示,对本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包括前盖1、前泵体2、联接板3、后泵前盖4、后泵体5和后盖6,所述前盖1和前泵体2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泵前盖4、后泵体5和后盖6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前泵体2通过联接板3与后泵前盖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板3上设有与前泵体2连接的第一安装通孔31,所述联接板3两侧对称设有加强通孔32,所述联接板3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一纵置安装孔33。具体的,由于传统双联齿轮泵在正常工作时,因有冲击载荷的冲击作用,易导致双联齿轮泵的螺钉微小的松脱,预紧力减小,导致外密封的失效,发生泄漏现象。本双联齿轮泵中所述联接板3通过其上两侧对称设置的加强通孔32与前泵体2进一步连接,实现前泵体2与联接板3的加强密封作用;提高了该双联齿轮泵的前泵体2和联接板3的密封性能,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该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所述联接板3通过其顶端和低端所设第一纵置安装孔33与后泵前盖4连接,安装螺钉7上下方向纵置,从而避免了安装干涉现象,也减小了联接板3整体的外形尺寸,进而使该双联齿轮泵的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其中,后泵工作时无冲击载荷工况,采用螺钉从后盖处开始,通过后泵体5与后泵前盖4连接;因后泵整体使用工况良好,故无需设置加强密封作用的加强孔。所述联接板3采用铸铁材料,其加强了前、后泵体连接的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结合图2至5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33为螺纹盲孔,且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33设于联接板3与后泵前盖4相贴合连接端;继而可实现后泵前盖4与联接板3可通过第一纵置安装孔33连接。其中,所述后泵前盖4的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二纵置安装孔41,所述第二纵置安装孔41为通孔,且所述联接板3与后泵前盖4通过安装螺钉7连接,所述安装螺钉7贯穿第二纵置安装孔41与第一纵置安装孔33固定连接;即可进一步实现安装螺钉7上下方向纵置,实现联接板3与后泵前盖4之间的连接,避免了后泵前盖4上的安装螺钉7与后泵体5进油油口接头体之间的安装干涉现象,也减小了联接板3整体的外形尺寸,进而使该双联齿轮泵的外形尺寸小,重量轻。为避免联接板3上的加强螺钉与后泵体5进油油口接头体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包括前盖、前泵体、联接板、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前泵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依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泵体通过联接板与后泵前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板上设有与前泵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联接板两侧对称设有加强通孔,所述联接板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一纵置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包括前盖、前泵体、联接板、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前泵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泵前盖、后泵体和后盖依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泵体通过联接板与后泵前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板上设有与前泵体连接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联接板两侧对称设有加强通孔,所述联接板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一纵置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为螺纹盲孔,且所述第一纵置安装孔设于联接板与后泵前盖相贴合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置连接的双联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泵前盖的顶端和低端均设有第二纵置安装孔,所述第二纵置安装孔为通孔,且所述联接板与后泵前盖通过安装螺钉连接,所述安装螺钉贯穿第二纵置安装孔与第一纵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芸魏春联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