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文豪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37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包括网格布、震动板、支撑板、承载辊、传送带、碰撞板、固定片、轴轮、凹槽、滑片、刀片、孔洞、软物质、凸起物、挡片、套环和挡板,使用时通过传送带上的梯形孔洞使螺蛳进行固定,通过碰撞板使螺蛳尾部与其碰撞,在敲松螺蛳尾部的同时使螺蛳加固于孔洞,通过特殊的承载辊使位于传送带上的螺蛳不会因为在过转角时再次凸起,通过刀片与传送带的夹角来批量切割螺蛳尾部,通过刀片与固定片之间的滑片,使切下来的螺蛳尾部通过滑片掉落,不会使螺蛳尾部而影响装置的运转。

A Convey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the Tail of a Snai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veying device for screw stung to remove the tail, which includes mesh cloth, vibration plate, support plate, bearing roll, conveyor belt, collision plate, fixing plate, axle wheel, groove, slide blade, blade, hole, soft material, protrusion, baffle, sleeve ring and baffle plate. When used, the screw stung is fixed by trapezoidal hole on conveyor belt, and the screw stung tail is fixed by collision plate. Collision, while loosening the tail of the snail, reinforce the snail in the hole, make the snail on the conveyor belt not protrude again through the special bearing roll, cut the tail of the snail in batches through the angle between the blade and the conveyor belt, and make the cut tail of the snail fall through the sliding blade, so that the tail of the snail will not affect the installation by the angle between the blade and the fixing blade. Operations of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螺蛳尾部污垢较多,成分比较复杂,而且螺蛳外壳较厚,为了烹饪时的入味,以及后续的吸吮,必须先将螺蛳尾部切除,常用的方法是用镊子夹或用锤子砸,不但费时、费力还易弄伤手,生产效率低,而一般的传送带只能作用于传送东西,不能进行切割功能,若需切割的小物质和杂质一起运输时,由人工进行挑拣,不仅清理效率低下且所需切割物还要传输至下个环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的螺蛳尾部难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的目的和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包括网格布、震动板、支撑板、承载辊、传送带、碰撞板、固定片、轴轮、凹槽、划片、刀片、孔洞、软物质、凸起物、遮挡片、固定物、套环和挡板;所述网格布一端固定于震动板一端,所述传送带上均匀槽有孔洞,所述震动板右侧设有软物质,且软物质前端连入孔洞,所述传送带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承载辊,所述承载辊有四个,且呈等腰梯形结构分布,所述承载辊中均贯穿有轴轮,所述支撑板位于震动板和传送带之间,所述支撑板上部固定连接于震动板下侧,所述支撑板下方位于地面上,所述承载辊中的上端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承载辊中间固定有碰撞板,所述碰撞板略低于传送带的内侧,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的套环上,所述套环套接在轴轮中,所述固定片均匀固定有刀片,所述固定片和轴轮中间槽有凹槽,且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承载辊,所述刀片与固定片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片,且滑片最高部与固定片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挡板位于水平位置的传送带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孔洞形状为圆台形,且内部设有螺旋状条纹,其中圆台形孔洞大的圆形口位于传送带表面,小的圆形口位于传送带内侧,所述孔洞比螺丝头要小。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辊外表面槽有第二孔洞,且孔洞的大小与槽与传送带内侧的小的圆形口大小一致,其中位于下侧右方的承载辊在第二孔洞内壁设有向外的凸起物。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板上表面槽有规则的波浪形。进一步的,所述碰撞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物,凸起物左右活动连接有若干个遮挡片,其中左侧的遮挡片刀刃朝上,右侧的遮挡片刀刃朝下,遮挡片活动处设置有固定物。进一步的,所述滑片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且梯形的上底最大为下底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高度略高于水平位置的传送带上的螺蛳,且挡板有四个桌角用来支撑,四个桌角下部为于地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因通过设置带有带有圆台形的传送带,使螺蛳只能通过其尾部进去圆台后才能通过传送带传送,其中圆台形孔洞内部的螺旋条纹在于方便螺蛳进入且起一定的加固作用。2.本专利技术因通过设置可拆卸网格布,在于滤水和保护螺蛳用。3.本专利技术因通过设置与传送带滑动连接的支撑板来带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震动板,使震动板上的螺蛳左右(或上下)震动,使螺蛳尾部通过震动改变方向进入传送带,而震动板表面的规则波浪形,在于防止未进去传送带的螺蛳因震动而滚落出去。4.本专利技术因通过设置上表面带有略微锋利物且凹凸不平的碰撞板,在于碰撞板和螺蛳尾部的碰撞时,使螺蛳尾部破裂,并且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A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B部放大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梯形孔洞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承载辊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刀片与传送带位置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刀片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震动板右侧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碰撞板上表面局部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碰撞板侧面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遮挡片与固定物结构剖视图。图1-11中:1-网格布,2-震动板,3-支撑板,4-承载辊,5-传送带,6-碰撞板,7-固定片,8-轴轮,9-凹槽,10-滑片,11-刀片,12-孔洞,13-软物质,14-凸起物,15-遮挡片,16-固定物,17-套环、1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包括有:网格布1、震动板2、支撑板3、承载辊4、传送带5、碰撞板6、固定片7、轴轮8、凹槽9、滑片10、刀片11、孔洞12、软物质13、凸起物14、遮挡片15、固定物16、套环17和挡板18;网格布1一端固定于震动板2一端,传送带5上均匀槽有孔洞,震动板2右侧设有软物质13,且软物质13前端连入孔洞12,传送带5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承载辊4,其中承载辊4有四个,且呈等腰梯形结构分布,所述承载辊4中均贯穿有轴轮8,所述支撑板3位于震动板2和传送带5之间,所述支撑板3上部固定连接于震动板2下侧,所述支撑板3下方位于地面上,所述承载辊4中的上端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承载辊4中间固定有碰撞板6,所述碰撞板6略低于传送带5的内侧,所述固定片7固定连接的套环17上,所述套环17套接在轴轮8中,所述固定片7均匀固定有刀片11,所述固定片7和轴轮8中间槽有凹槽9,且凹槽9的宽度略大于承载辊4,所述刀片11与固定片7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片10,且滑片10最高部与固定片7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挡板18位于水平位置的传送带5上部。其中,孔洞12形状为圆台形,且内部设有螺旋状条纹,其中圆台形孔洞12大的圆形口位于传送带5表面,小的圆形口位于传送带5内侧,孔洞12比螺丝头要小,通过设置带有带有圆台形的传送带,使螺蛳通过其尾部进入圆台后,与传送带相对运动,其中圆台形孔洞内部的螺旋条纹在于方便螺蛳进入且起一定的加固作用。其中,承载辊4外表面槽有第二孔洞12,且孔洞12的大小与槽与传送带5内侧的小的圆形口大小一致,其中位于下侧右方的承载辊4在第二孔洞12内壁设有向外的凸起物,通过设置表面带有锥形孔洞的承载辊4在于带有螺蛳的传送带进入转角时,使螺蛳因在转动时不会因为底部有接触而使螺蛳脱落,而下侧右方的承载辊4上的凸起物在于顶出固定的螺蛳。其中,震动板2上表面槽有规则的波浪形,且震动板2右侧设有软物质13,在于螺蛳震动时,防止螺蛳因承载的表面过于光滑在震动时滚落出去,而波浪形的震动板2可防止震动时因螺蛳表面的圆滑而乱蹿,并且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由于软物质13前端与孔洞12连接,在螺蛳尾部与孔洞12连接时起到一定的传输作用,而在传送带5运作时,软物质13与孔洞12之间有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孔洞12内的粘附的杂质掉落,起一定的清洁作用。其中,碰撞板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物14,凸起物14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包括网格布(1)、震动板(2)、支撑板(3)、承载辊(4)、传送带(5)、碰撞板(6)、固定片(7)、轴轮(8)、凹槽(9)、滑片(10)、刀片(11)、孔洞(12)、软物质(13)、凸起物(14)、遮挡片(15)、固定物(16)、套环(17)和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1)一端固定于震动板(2)一端,所述传送带(5)上均匀槽有孔洞(12),所述震动板(2)右侧设有软物质(13),且软物质(13)前端连入孔洞(12),所述传送带(5)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承载辊(4),所述承载辊(4)有四个,且呈等腰梯形结构分布,所述承载辊(4)中均贯穿有轴轮(8),所述支撑板(3)位于震动板(2)和传送带(5)之间,所述支撑板(3)上部固定连接于震动板(2)下侧,所述支撑板(3)下方位于地面上,所述承载辊(4)中的上端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承载辊(4)中间固定有碰撞板(6),所述碰撞板(6)略低于传送带(5)的内侧,所述固定片(7)固定连接的套环(17)上,所述套环(17)套接在轴轮(8)中,所述固定片(7)均匀固定有刀片(11),所述固定片(7)和轴轮(8)中间槽有凹槽(9),且凹槽(9)的宽度略大于承载辊(4),所述刀片(11)与固定片(7)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片(10),且滑片(10)最高部与固定片(7)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挡板(18)位于水平位置的传送带(5)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螺蛳去尾的传送装置,包括网格布(1)、震动板(2)、支撑板(3)、承载辊(4)、传送带(5)、碰撞板(6)、固定片(7)、轴轮(8)、凹槽(9)、滑片(10)、刀片(11)、孔洞(12)、软物质(13)、凸起物(14)、遮挡片(15)、固定物(16)、套环(17)和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1)一端固定于震动板(2)一端,所述传送带(5)上均匀槽有孔洞(12),所述震动板(2)右侧设有软物质(13),且软物质(13)前端连入孔洞(12),所述传送带(5)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承载辊(4),所述承载辊(4)有四个,且呈等腰梯形结构分布,所述承载辊(4)中均贯穿有轴轮(8),所述支撑板(3)位于震动板(2)和传送带(5)之间,所述支撑板(3)上部固定连接于震动板(2)下侧,所述支撑板(3)下方位于地面上,所述承载辊(4)中的上端平行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承载辊(4)中间固定有碰撞板(6),所述碰撞板(6)略低于传送带(5)的内侧,所述固定片(7)固定连接的套环(17)上,所述套环(17)套接在轴轮(8)中,所述固定片(7)均匀固定有刀片(11),所述固定片(7)和轴轮(8)中间槽有凹槽(9),且凹槽(9)的宽度略大于承载辊(4),所述刀片(11)与固定片(7)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片(10),且滑片(10)最高部与固定片(7)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蒋文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