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06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开设有垃圾入口,所述箱体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出口;支架,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部,所述支架的下部具有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开关板,插接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出口;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壁,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板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开关板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节约了垃圾运输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及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二次装运,达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在现有技术中,楼层中的建筑垃圾由人力推车通过施工电梯转运至地面,再转运至固定的垃圾堆放地。受到施工场地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垃圾堆放地通常为数不多,导致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将建筑垃圾从楼栋转运至固定堆放地,且垃圾堆放地的建筑垃圾还需通过铲车等工具,将其装至垃圾运输车上,无形中增加了垃圾清理过程中的成本、资源消耗,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回收装置,以降低施工成本及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开设有垃圾入口,所述箱体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出口;支架,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部,所述支架的下部具有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开关板,插接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出口;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壁,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板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开关板滑动。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插槽,所述开关板插设于所述插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板的下侧沿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所述驱动组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所述开关板上的齿啮合的齿轮。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下端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垃圾出口设置于所述锥形结构的下端。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能够向所述垃圾入口和/或能够向所述垃圾出口喷水的喷淋组件。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喷淋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箱体或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吊钩。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下端面设置有地面连接板,所述地面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支腿,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壁,能够支撑所述箱体;斜撑,相邻的两个所述支腿间均设置所述斜撑。作为优选,所述支腿与所述箱体及所述斜撑与所述支腿均通过螺钉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节约了垃圾运输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及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二次装运,达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回收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回收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箱体;11、箱体本体;12、锥形结构;13、垃圾入口;14、垃圾出口;2、支架;21、支腿;22、斜撑;23、容纳空间;3、开关板;4、驱动组件;51、上喷淋组件;52、下喷淋组件;6、控制组件;7、吊钩;8、地面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垃圾集中回收,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其他场合的垃圾集中回收,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支架2、开关板3及驱动组件4。箱体1能够容纳建筑垃圾,箱体1的上端开设有垃圾入口13,箱体1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出口14;箱体1设置于支架2上部,支架2的下部具有能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23;开关板3插接于箱体1的下端,并能够相对于箱体1滑动,以打开或关闭垃圾出口14;驱动组件4设置于箱体1的外壁,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开关板3连接,能够驱动开关板3滑动。使用施工场地现有的塔吊将垃圾回收装置吊至需要外运垃圾的楼栋旁,将垃圾出口14关闭,将楼层内的垃圾运至与垃圾回收装置高度相同的楼层,把垃圾倒入垃圾回收装置内;支架2的下部具有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23,当箱体1内的建筑垃圾装满后,垃圾运输车倒入容纳空间23内,即箱体1的下方,驱动组件4驱动开关板3打开垃圾出口14,垃圾可以直接进入到垃圾运输车内,而不必将垃圾运至垃圾堆放地,然后再通过铲车等工具,将垃圾装至垃圾运输车上,节约了垃圾运输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二次装运,达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箱体1包括箱体本体11和设置在箱体本体11下端的锥形结构12,在本实施例中,箱体本体11的横截面为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本体1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或正方形,而不仅仅限于矩形。锥形结构12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垃圾出口14设置于锥形结构12的下端。具体地,锥形结构12可以为四棱锥,锥形结构12能够减缓向垃圾回收装置内倾倒垃圾时的冲击荷载,增强垃圾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及其底部的抗变形能力,且锥形结构12易于将箱体1内的垃圾清理干净,不易在箱体1内残存垃圾。箱体1的内壁上可以贴附橡胶层,降低向垃圾回收装置内倾倒垃圾时产生的噪音。箱体1的锥形结构12的下端设置有插槽,开关板3插设于插槽内,并能够沿插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插槽可以对开关板3起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开关板3能够稳定的打开或关闭垃圾出口14。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板3的下侧沿插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开关板3设置为厚度为15mm的钢板,可以在开关板3的下侧面上开设齿,也可以在开关板3的下侧面上连接齿条。驱动组件4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开关板3上的齿啮合的齿轮,启动电机,电机正转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啮合驱动开关板3打开垃圾出口14,电机反转驱动开关板3关闭垃圾出口14。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可以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插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气缸的活塞杆与开关板3的一端连接,活塞杆伸出或收缩驱动开关板3在插槽内滑动,打开或关闭垃圾出口14。支架2包括多个支腿21和斜撑22,多个支腿21间隔设置在箱体1的外壁,多个支腿21能够支撑箱体1;具体地,设置有四个支腿21,四个支腿21分设在箱体本体11的四个侧楞处,使得四个支腿21受力均匀,垃圾回收装置不易倾倒。相邻的两个支腿21间均设置有斜撑22,每两个支腿21之间可以设置两个斜撑22,两个斜撑22交叉形成十字结构,斜撑22提高了支架2的整体强度,有效防止箱体1发生变形。箱体本体11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也可以设置斜撑22,避免箱体1发生变形。支腿21与箱体1及斜撑22与支腿21均通过螺钉连接,垃圾回收装置在一个项目使用完后,可将其拆卸,并周转至其他项目继续使用。支腿21的下端面设置有地面连接板8,地面连接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以穿设膨胀螺钉,使得支架2与地面进行连接,提高垃圾回收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垃圾回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箱体1或支架2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吊钩7,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支腿21的上端均设置一个吊钩7,使得塔吊可以勾住垃圾回收装置的四角,在不同的楼栋之间稳定的转移垃圾回收装置。支架2上设置有能够向垃圾入口13和/或能够向垃圾出口14喷水的喷淋组件,垃圾回收装置内存放的垃圾通过垃圾出口14卸至垃圾运输车上,喷淋将消除此过程中的扬尘,优化施工环境。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上设置有分别能够向垃圾入口13和能够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开设有垃圾入口(13),所述箱体(1)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出口(14);支架(2),所述箱体(1)设置于所述支架(2)上部,所述支架(2)的下部具有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23);开关板(3),插接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1)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出口(14);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外壁,所述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板(3)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开关板(3)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开设有垃圾入口(13),所述箱体(1)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出口(14);支架(2),所述箱体(1)设置于所述支架(2)上部,所述支架(2)的下部具有够容纳垃圾运输车的容纳空间(23);开关板(3),插接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1)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出口(14);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外壁,所述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板(3)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开关板(3)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插槽,所述开关板(3)插设于所述插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板(3)的下侧沿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所述驱动组件(4)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所述开关板(3)上的齿啮合的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箱体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11)下端的锥形结构(12),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玉陈智宇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