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06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和系统,属于减震设备领域。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第一滑体内部中空,且第一滑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第二滑体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支柱,第一平板可在第一滑体的内部空间中滑移且第一平板的面积大于开口的面积。支柱的横截面小于开口的面积,支柱的一端穿过开口并固定在第一平板的一侧面上,另一端位于第一滑体外部且固定在第二平板的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相对滑移,摩擦消耗地震能量,降低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地震破坏率。且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的相对轴向位移受限,非锚固热水储能罐无法上下震动或者上下震动的高度较低,消除倾覆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和系统
本技术涉及减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和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生产现场的热水使用需求,生产现场一般设置有热水储能罐。其中,直接放置在地基上不进行锚定的热水储能罐称为非锚定热水储能罐。发生地震时,地面运动能量传递至非锚固热水储能罐中,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发生褶皱、鼓曲等变形,破坏较严重。因此,有必要对非锚固热水储能罐进行隔震以降低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破坏率。现有技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隔震:在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安装地基上铺设不锈钢板,且不锈钢板的上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将非锚固热水储能罐放置在喷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板上。由于喷涂有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板的摩擦系数小于地基的摩擦系数。地震时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在不锈钢板上滑移,滑移摩擦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破坏。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在不锈钢板上滑移时会发生上下震动,震动高度过大时使非锚固热水储能罐有倾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和系统,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所述第一滑体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滑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滑体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支柱,所述第一平板可在所述第一滑体的内部空间中滑移且所述第一平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面积;所述支柱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开口的面积,所述支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面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体外部且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的一侧面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滑体与所述第一平板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减摩材料。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座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滑体的另一侧面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侧面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基板的预埋筋;所述预埋筋一端位于所述基板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基板的底面。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拔滑移隔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承台和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所述承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抗拔滑移隔震支座中的每个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对应的安装槽,所述每个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安装槽内;所述每个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顶面与所述承台的顶面平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承台底面的多个桩体,所述承台通过所述桩体固定在地基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桩体的位置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台包括:自下而上顺次形成的底座、缓冲层和减摩层;所述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顶面与所述减摩层的顶面平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径大于所述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最大外径;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与所述抗拔滑移隔震支座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预埋筋相对的插孔;所述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预埋筋位于所述插孔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由于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可以相对滑移,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在地震时能够与地面发生相对滑移,滑移过程中的摩擦消耗地震能量,降低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地震破坏率。且第一滑体和第二滑体的相对轴向位移受限,非锚固热水储能罐无法上下震动或者上下震动的高度较低,消除倾覆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第二滑体与基板连接时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第二滑体与基板连接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第一滑体与基板连接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第一滑体与基板连接时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系统的仰视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第一滑体,11-开口,12-内部空间,2-第二滑体,21-第一平板,22-第二平板,23-柱体,3-减摩材料,4-基板,5-预埋筋,6-承台,61-底座,62-缓冲层,63-减摩层,7-安装槽,8-桩体。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如附图1至4所示,该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包括:第一滑体1和第二滑体2,第一滑体1内部中空,且第一滑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内部空间12连通的开口11;第二滑体2包括第一平板21、第二平板22和支柱23,第一平板21可在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滑移且第一平板21的面积大于开口11的面积;支柱23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11的面积,支柱23的一端穿过开口11并固定在第一平板21的一侧面上,另一端位于第一滑体1外部且固定在第二平板22的一侧面上。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滑移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第一平板21位于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且第一平板21的面积大于开口11的面积,第一平板21能在第一滑体1中滑移,且第一平板21无法从第一平板21中拔出。支柱23穿过第一滑体1上的开口11且支柱23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11的面积,支柱23能在开口11中进行滑移,使支柱23不对第一平板21在第一滑体1内的滑移进行干扰。第一平板21可在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滑移且无法脱离,使第一滑体1与第二滑体2能够发生相对滑移,且由于第一平板21限位于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第一滑体1与第二滑体2无法在轴向方向上远离。应用时,第一滑体1固定在地基上,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安装在第二平板22的另一侧面上;或者,第二平板22的另一侧面固定在地基上,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固定在第一滑体1的另一侧面上。由于第一滑体1和第二滑体2可以相对滑移,非锚固热水储能罐在地震时能够与地面发生相对滑移,滑移过程中的摩擦消耗地震能量,降低非锚固热水储能罐的地震破坏率。且第一滑体1和第二滑体2的相对轴向位移受限,非锚固热水储能罐无法上下震动或者上下震动的高度较低,消除倾覆的风险。其中,开口11和支柱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只要能使支柱23在开口11内平移即可。优选地,开口11和支柱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且开口11的内径大于支柱23的直径,使支柱23能在开口11内平移。且支柱23与开口11碰撞时的受力较均匀,降低碰撞磨损。内部空间12和第一平板2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只要能使第一平板21在内部空间12中平移即可。优选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滑体(1)和第二滑体(2),所述第一滑体(1)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滑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内部空间(12)连通的开口(11);所述第二滑体(2)包括第一平板(21)、第二平板(22)和支柱(23),所述第一平板(21)可在所述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滑移且所述第一平板(21)的面积大于所述开口(11)的面积;所述支柱(23)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开口(11)的面积,所述支柱(23)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11)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平板(21)的一侧面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体(1)外部且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22)的一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拔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滑体(1)和第二滑体(2),所述第一滑体(1)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滑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内部空间(12)连通的开口(11);所述第二滑体(2)包括第一平板(21)、第二平板(22)和支柱(23),所述第一平板(21)可在所述第一滑体(1)的内部空间(12)中滑移且所述第一平板(21)的面积大于所述开口(11)的面积;所述支柱(23)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开口(11)的面积,所述支柱(23)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11)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平板(21)的一侧面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体(1)外部且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22)的一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体(1)与所述第一平板(21)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减摩材料(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还包括基板(4);所述第一滑体(1)的另一侧面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或者,所述第二平板(22)的另一侧面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基板(4)的预埋筋(5);所述预埋筋(5)一端位于所述基板(4)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基板(4)的底面。5.一种抗拔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承台(6)和至少一个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山张静张志谦金靖王腾王勇奉邢国雷刘伟车颖辉刘晓珂杨鹏飞陆天奇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