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914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空调本体和设于空调本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组件和第二换热器组件;空调本体包括整流罩和底板;整流罩前端设有进风口,整流罩后端设有通风口,整流罩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底板上设置回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风道,进风口经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二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换热风道,第二换热风道依次连通回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换热风道与第一换热风道隔开设置;空调本体内还设有减压通道,减压通道与第一换热风道和通风口连通;在车厢的横向上,第二换热风道设于减压通道左右两侧;通风降温装置,节省空间,可降低送风阻力,提升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空调一般为两段式布局,包括沿车辆的纵向(从前到后)依次为换热组件(包括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以及电器和压缩机段(主要包括压缩机仓和电器仓)。其中,蒸发器组件主要包括蒸发风机、蒸发器、回风口等,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风机、冷凝器、第一进风口等。上述设置中,为由于轨道交通车厢顶部空间有限,风道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布置,不能保证热交换效果;同时,由于送风阻力大,热交换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节省空间,可降低送风阻力,提升热交换效果。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空调本体(10)和设于所述空调本体(10)内的第一换热器组件(30)和第二换热器组件(50);所述空调本体(10)包括整流罩(10a)和底板(10b);所述整流罩(10a)前端设有进风口(12),所述整流罩(10a)后端设有通风口(40),所述整流罩(10a)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11),所述底板(10b)上设置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本体(10)和设于所述空调本体(10)内的第一换热器组件(30)和第二换热器组件(50);所述空调本体(10)包括整流罩(10a)和底板(10b);所述整流罩(10a)前端设有进风口(12),所述整流罩(10a)后端设有通风口(40),所述整流罩(10a)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11),所述底板(10b)上设置回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在所述车厢的纵向上,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5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0)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0)包括第一换热风道,所述进风口(12)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整流罩的车厢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本体(10)和设于所述空调本体(10)内的第一换热器组件(30)和第二换热器组件(50);所述空调本体(10)包括整流罩(10a)和底板(10b);所述整流罩(10a)前端设有进风口(12),所述整流罩(10a)后端设有通风口(40),所述整流罩(10a)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11),所述底板(10b)上设置回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在所述车厢的纵向上,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5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0)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30)包括第一换热风道,所述进风口(12)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50)包括第二换热风道(53),所述第二换热风道(53)依次连通所述回风口(1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4);所述第二换热风道(53)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隔开设置;所述空调本体内还设有减压通道(60),所述减压通道(60)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通风口(40)连通;在所述车厢的横向上,所述第二换热风道(53)设于所述减压通道(60)左右两侧;所述整流罩(10a)和底板(10b)之间设有若干三角形加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10)设于车厢顶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曾正元许俊宋丹明叶晓龙官海君吴剑峰唐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唐空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