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箱及其工作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321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箱及工作控制方法,该蒸箱包括内部具有烹饪空腔的内胆,与内胆连通的能向内胆通入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部设有对流风道组件,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对流风道,内胆与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电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风扇,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电机连接;加热元件,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流风道组件设置在内胆外侧,能够保证整个内胆的整洁,有利于整个内胆的清洁;内胆中与对流风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有利于提高蒸箱烹饪过程中的温场均匀性。

A Steam Tank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aming box and a working control method. The steaming box includes an inner gallbladder with a cooking cavity and a steam generator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gallbladder, which can feed steam into the inner gallbladder. Th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outer gallbladd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ctive duct assembly, and the convective duct assembly includes a convective duct with an inlet and an outlet, and the inner gallbladd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convective duct.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re provided, and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are at different heights in the inner liner; the motor is set outside the convection hood; the fan is set inside the convection duc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and the heating element is set inside the convection duct.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the convective duct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gallbladder, which can ensure the cleanliness of the whole inner gallbladder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cleanliness of the whole inner gallbladder; the inlet and outlet gas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ctive duct in the inner gallbladder are at different heights in the inner gallbladd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uniformit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cooking process of the ste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箱及其工作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箱及其工作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蒸箱由于没有温场均匀性提升的措施,故在蒸多层菜或过温蒸的情况下,由于蒸箱内胆中的蒸汽流动不畅或上下层温差大,导致层与层之间的成熟度不一致,严重影响顾客使用体验。专利号为ZL20082020117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蒸汽热风对流式电蒸炉,包括烹饪食物的炉腔,向炉腔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电蒸炉上设置有强制对流用的风扇,风扇与电机相接,该风扇设置在电蒸炉的后部、顶部、底部或侧面,风扇附近设置有将蒸汽升温为高温蒸汽的干烧管,电蒸炉位于风扇所在位置的壁板的中间设置有进气口,壁板的周边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与风扇的进风口相通,出气口与风扇的出风口相通;干烧管设置在进气口与进风口之间,或者,干烧管设置在出风口与出气口之间。该结构中,风扇和干烧管设置在内胆内,油烟容易污染风扇和干烧管,风扇与电机的连接轴部需要贯穿内胆,容易漏风。公开号为CN201410815079.3为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具有过热功能及外置热风循环功能的电蒸炉,包括电蒸炉本体,所述的电蒸炉本体上设置有为炉内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系统,为蒸汽发生系统提供水源的供水系统,在所述电蒸炉本体的外部还设置有使炉内空气进行流动的循环系统,以及对蒸汽发生系统产生的蒸汽和循环系统排出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热风对流系统,所述热风对流系统中的蒸汽通过电蒸炉进汽口进入电蒸炉本体内部;该电蒸炉的结构中热风对流系统置于腔体外部,利于清洁与维护,但是热风对流系统中进气口和出气口高度相同,当蒸多层菜或过温蒸的情况下,由于蒸箱内胆中不同高度处的蒸汽流动依然会不畅,容易导致上下层温差大,导致层与层之间的成熟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在工作时保证内胆上下层不同高度处温场均匀的蒸箱。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在工作时保证内胆上下层不同高度处温场均匀的蒸箱的工作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首要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箱,包括内部具有烹饪空腔的内胆,与内胆连通的能向内胆通入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部设有对流风道组件,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对流风道,内胆与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电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风扇,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电机连接;加热元件,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对流风道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为:所述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内部空心的对流风管,该对流风管的内部通道即构成所述对流风道。对流风道的另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为:所述对流风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胆外部且与内胆连接的对流风罩,对流风罩与内胆外壁之间形成有所述对流风道。所述对流风罩包括相互连通的呈圆形的中间部及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呈长条形的支接部,两支接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支接部也可以相互平行且均与中间部相切,从而使其中一个支接部与中间部形成“6”字形,另一个支接部与中间部形成“9”字形。作为改进,所述风扇设置在中间部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且与中间部对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接部内;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则分别位于两个支接部内。再改进,所述对流风道竖直设置在内胆外部或倾斜设置在内胆外部,从而使内胆上的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所述对流风道内靠近入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对流风道内靠近出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再改进,所述内胆内设有内胆温度传感器,所述蒸箱还包括蒸箱控制器,所述加热元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内胆温度传感器、电机均与蒸箱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蒸箱的工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烹饪过程中,蒸箱控制器首先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第三预设时间后,再控制电机反转第四预设时间,然后再控制电机正转第三预设时间,再控制电机反转第四预设时间,如此反复;同时,蒸箱控制器实时采集内胆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与内胆温度传感器不一致时,蒸箱控制器始终控制加热元件保持加热工作状态,直至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与内胆温度传感器相一致后,蒸箱控制器始终控制加热元件关闭。作为改进,本专利技术的蒸箱的工作控制方法中,在烹饪开始前,蒸箱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蒸箱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从而对内胆中的空气进行预热;烹饪结束后,蒸箱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蒸箱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从而对内胆中的空气进行烘干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对流风道组件设置在内胆外侧,能够保证整个内胆的整洁,有利于整个内胆的清洁;2、对流风道组件中设置风扇,可在对流风道中形成负压,蒸汽流通此区域,电机轴处不存在漏气隐患;3、内胆中与对流风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这样电机带动风扇旋转时,可以将内胆中进气口处的蒸汽吸入对流风道并通过加热管加热,最后通过与进气口高度不相同的出气口进入内胆,持续此工作可形成内胆蒸汽的有序上下层流动,有利于提高蒸箱烹饪过程中的温场均匀性。4、在改进方案中,在对流风道中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从而实时监测进入内胆蒸汽的温度,以确保其温度与内胆设置温度一致,能防止蒸汽在对流风道中冷凝,并可使内胆温度可控以及提升温场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蒸箱内胆及对流风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流风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蒸箱,包括内部具有烹饪空腔的内胆1,内胆内设有内胆温度传感器2,内胆外设有与内胆连通的能向内胆通入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内胆后侧的外部设有对流风道组件3,对流风道组件3包括设置在内胆外部且与内胆连接的对流风罩31,对流风罩31与内胆外壁之间形成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对流风道4,内胆与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且进气口11和出口气12在内胆1中位于不同的高度;电机32,设置在对流风罩31外部;风扇33,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电机32连接;加热元件34,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本实施例中,对流风罩31包括相互连通的呈圆形的中间部31A及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呈长条形的支接部31B、31C,两支接部相互平行且均与中间部相切,从而使其中一个支接部与中间部形成“6”字形,另一个支接部与中间部形成“9”字形;风扇33设置在中间部31A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且与中间部对应,所述加热元件34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接部内;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则分别位于两个支接部内。上述对流风罩倾斜设置在内胆后侧的外部,一个支接部在右上侧,另一个支接部在左下侧,从而使内胆上的进气口和出口气分别位于内胆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对流风道内靠近入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5,对流风道内靠近出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36。所述加热元件34、第一温度传感器3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6、内胆温度传感器2、电机32均与蒸箱控制器连接。在烹饪开始前,蒸箱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蒸箱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箱,包括内部具有烹饪空腔的内胆,与内胆连通的能向内胆通入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部设有对流风道组件,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对流风道,内胆与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电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风扇,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电机连接;加热元件,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箱,包括内部具有烹饪空腔的内胆,与内胆连通的能向内胆通入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部设有对流风道组件,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对流风道,内胆与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进气口和出口气在内胆中位于不同的高度;电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风扇,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与电机连接;加热元件,设置在对流风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风道组件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内部空心的对流风管,该对流风管的内部通道即构成所述对流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风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胆外部且与内胆连接的对流风罩,对流风罩与内胆外壁之间形成有所述对流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风罩包括相互连通的呈圆形的中间部及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呈长条形的支接部,两支接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相互平行且均与中间部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置在中间部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对流风罩外部且与中间部对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接部内;对流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则分别位于两个支接部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风道竖直设置在内胆外部或倾斜设置在内胆外部,从而使内胆上的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林曹骥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