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207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基层、调色组合层和电致变色层。调色组合层镀于玻璃基层与电致变色层之间。调色组合层自靠近玻璃基层的一侧起依次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第一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氮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膜层包括铜层、银层、铜银合金层、铜铝合金层、铜的氧化物层和铜铝复合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种;第三膜层包括氧化硅层和氧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电致变色层自靠近调色组合层的一侧起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层、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调色组合层,降低电致变色玻璃的U值,同时使玻璃颜色和透光率可调。

Electrochromic glas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chromic glass, which comprises a glass base, a color mixing layer and an electrochromic layer. The color mixing layer is coated between the glass base and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The color mixing layer consists of the first layer, the second layer and the third layer from the side near the glass base. The first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silicon nitride layer and the borosilicon nitride layer; the second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copper layer, the silver layer, the copper-silver alloy layer, the copper-aluminum alloy layer, the copper oxide layer and the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oxide layer; and the third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silicon oxide layer and the borosilicon oxide layer.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consists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The chromotropic layer, the lithium ion conductive layer, the ion storage layer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from the side near the color mixing layer.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electrochromic glass. By adding a toner combination layer, the U value of electrochromic glass is reduced, and the color and transmittance of the glass are adju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致变色玻璃在施加电压前后,其颜色和透过率都会发生变化。此外,通过电致变色玻璃制作的电致变色节能窗,可以实现光热的分波段自动调控,可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界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在夏季室内保持凉爽、冬季保持温暖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室内的能耗。电致变色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一般是用U值来表示的。U值的定义为:当玻璃的两侧有温差时,热量从温度高的一侧通过玻璃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当玻璃的两侧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玻璃的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为U值。U值越低,通过玻璃的传热量也越低,玻璃的隔热性能越好。现有的电致变色玻璃虽然具有隔热保温的效果,但由于其U值比较高,其保温隔热效果并不如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那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旨在降低电致变色玻璃的U值,同时使玻璃颜色和透光率可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基层;调色组合层,镀于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调色组合层中从靠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氮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膜层包括铜层、银层、铜银合金层、铜铝合金层、铜的氧化物层和铜铝复合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膜层包括氧化硅层和氧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电致变色层,镀于所述调色组合层的背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中从靠近所述调色组合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层、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可选地,所述调色组合层的总厚度为5.3~300nm,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为3~120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为0.3~40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为2~140nm。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30~60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4.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45~7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1.3~1.4。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45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4.2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60~9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2.12~2.14。可选地,于所述调色组合层中,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46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5~3.8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35~60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1.2~1.3。可选地,所述调色组合层还包括锆层和氧化锆层,所述锆层镀于所述第二膜层的背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所述氧化锆层镀于所述锆层的背向所述第二膜层的一侧;所述第三膜层镀于所述氧化锆层的背向所述锆层的一侧。可选地,所述调色组合层的总厚度为5~300nm,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为1.4~110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为0.3~35nm,所述锆层的厚度为0.3~20nm,所述氧化锆层的厚度为1~1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为2~120nm。可选地,所述玻璃基层的厚度为2~19mm,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40~700nm,所述变色层的厚度为30~100nm,所述锂离子导体层的厚度为50~650nm,所述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200~40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500n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真空环境下利用靶材对玻璃基层表面进行磁控溅射,依次溅射形成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层、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可选地,在溅射第三膜层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真空环境下利用靶材对第二膜层的表面进行磁控溅射,依次溅射形成锆层和氧化锆层。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过程中,对所述玻璃基层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350℃~400℃;在所述变色层形成过程中,对所述玻璃基层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300℃~330℃;在所述离子储存层形成过程中,对所述玻璃基层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350℃~400℃;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过程中,对所述玻璃基层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350℃~40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在玻璃基层与电致变色层之间增设调色组合层。调色组合层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其中,第二膜层包括铜层、银层、铜银合金层、铜铝合金层、铜的氧化物层和铜铝复合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在该电致变色玻璃中能够起到降低U值和调节颜色的作用。而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分别设于第二膜层的两侧则能够起到调节颜色和增透的作用。因此,增设该调色组合层,能够降低电致变色玻璃的U值,同时使玻璃颜色和透光率可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玻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玻璃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用颜色模型(Lab)作为色标,对电致变色玻璃的玻面颜色和膜面颜色进行设计。颜色模型(Lab)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建立起来的模型,Lab中的数值描述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颜色值a*、b*共三个要素组成。其中,L表示亮度(Luminosity),a*表示从洋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述及的实施例中,中性色定义为:玻面颜色a*为-1.7~-0.7,b*为-2.8~-1.8时,电致变色玻璃显示的颜色。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致变色玻璃1,请参阅图1所示,电致变色玻璃1包括:玻璃基层10、调色组合层20和电致变色层30。其中,调色组合层20镀于玻璃基层10的一侧。而电致变色层30镀于调色组合层20的背向玻璃基层10的一侧。调色组合层20中从靠近玻璃基层10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膜层201、第二膜层202和第三膜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层;调色组合层,镀于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调色组合层中从靠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氮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膜层包括铜层、银层、铜银合金层、铜铝合金层、铜的氧化物层和铜铝复合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膜层包括氧化硅层和氧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电致变色层,镀于所述调色组合层的背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中从靠近所述调色组合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层、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层;调色组合层,镀于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调色组合层中从靠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氮化硅层和氮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膜层包括铜层、银层、铜银合金层、铜铝合金层、铜的氧化物层和铜铝复合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膜层包括氧化硅层和氧化硼硅层中的至少一种;电致变色层,镀于所述调色组合层的背向所述玻璃基层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中从靠近所述调色组合层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变色层、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组合层的总厚度为5.3~300nm,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为3~120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为0.3~40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为2~140n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30~60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4.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45~7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1.3~1.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45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4.2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60~95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2.12~2.14。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组合层中,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5~46nm,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5~3.8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范围为35~60nm,所述第三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比值范围为1.2~1.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组合层还包括锆层和氧化锆层,所述锆层镀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绵白振中叶光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深圳市新旗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