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存贤专利>正文

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64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包括有两个单一梯子的顶端对应枢接成倒V字形的外梯子,及两个恰可分别被包覆且伸缩于各外梯子的左侧柱及右侧柱的凹槽空间内的内梯子,各单一梯子是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U形的中空长条状的左侧柱及右侧柱,由其顶端沿至底端是横设有多数根外踏板,左侧柱及右侧柱分别在其具有的一凹槽空间的底面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两个内梯子是分别略呈一铁轨形,各内梯子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方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组成;各内梯子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通过一固定栓分别从内梯子及外梯子对应的螺栓孔中锁入固定。具有轻易地调整外梯子位置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梯组构造,特指一种通过一外梯子的左、右侧柱内可伸缩两个内梯子的左、右侧柱,藉以令外梯子的左、右侧柱可伸缩调整一适当的长度,且外梯子更可由一侧断面略呈倒V字形梯子变换成一侧断面略呈直线的长形梯子使用,同时,令外梯子顶端的枢接处易于张合,以方便调整其水平位置;拉出于外梯子的内梯子,则是可作为一般简易的梯子使用。
技术介绍
现今我们的生活正迈入一个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民生科技产品,发展飞快迅速,着实地替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莫大的便利性,然而,随着当前各种民生用品的不断研究开发与改进,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理念,是以走向精益求精的处理模式,可说是当前民生科技产品相关业者,决定其产品的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工具产品的领域中,用以提供家用、油漆、木工、装潢工等各类工作特性使用的梯子结构,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两根呈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左、右侧柱,及多数根由左、右侧柱相对内侧的顶端沿至底端呈适当距离横设的踏板所组合,而形成一直线的长形梯子;另一种是由两个单一长形梯子的顶端对应接设,并于邻近其中间处通过一分开固定器组合,而形成一侧断面呈A字形梯子。其主要缺陷在于上述传统梯子的组件结构皆为固定设置,使用者在搬运梯子时,常因其整体的体积庞大,而造成困扰,且在收藏上亦相当地占用空间,极为不方使,同时,无法配合使用者临场上的实际需求,用以调整梯子的长度,变换成长形梯子,或者变换成A字形梯子,不易于张合等。虽然,市面上有制造出可收合的梯子结构,但,在传统的收合梯子结构,不是整体组合构造过于复杂,就是其梯子整体收合后所占的空间很大,如此,不仅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目的,同时,在维修保养上亦徒增困扰;此外,传统的收合梯子结构,更将提高成本等,而影响推广应用。再者,现今各种梯子结构,于市场的销售竞争上是相当地激烈,各制造、设计梯子的厂商,若不赶紧于其产品的实用性与人性化上急起直追,将于一波波来势汹涌的流行风潮中被无情地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其是包括由两个单一梯子的顶端对应枢接成倒V字形的外梯子,及两个恰可分别被包覆且伸缩于外梯子的一左侧柱及一右侧柱的凹槽空间内的内梯子,通过梯组构造,不仅可令外梯子依使用者需求以简易方式,从其上的左侧柱及右侧柱的凹槽空间内,选择将内梯子伸缩至不同高度,更可简易由外梯子顶端的枢接铰链为轴心,转成一直线的长形梯子使用,同时,通过枢接铰链与一枢接叉销的接合,将使外梯子于其枢接处更易于张合,克服传统梯子的缺点,达到方便使用者不必着地亦能轻易地调整外梯子的位置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包括有一外梯子及两个内梯子,其特征是该外梯子是由两个呈铁轨形的单一梯子的顶端对应枢接成侧视断面呈倒V字形的梯子,该各单一梯子是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U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左侧柱及右侧柱,该左侧柱及右侧柱分别在其一外侧翼的相对侧上,由其顶端沿至底端是横设有多数根呈适当距离的外踏板,该左侧柱及右侧柱分别在其具有的一凹槽空间的底面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该两个内梯子是分别略呈一铁轨形,各内梯子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方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其分别被包覆于该外梯子的两个左侧柱及右侧柱的凹槽空间内,并容许两者之间留存少许适当间隙;各内梯子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通过一固定栓,以螺合方式分别从内梯子及外梯子对应的螺栓孔中锁入,将外梯子与内梯子固定。以方便外梯子伸缩调整高度。该外梯子的各单一梯子的顶端对应的枢接处,是分别设有一对应的枢接铰链,通过枢接叉销分别从该枢接铰链中置入,允许该单一梯子以该枢接铰链为轴心,转成一直线的长形梯子使用,通过各梯子的顶端,邻近其中一枢接铰链一侧的连结固定片的可拆除后,而锁固于该转成一直线长形梯子的枢接铰链的接合侧面上,以强化其锁固结构。该外踏板的设置方式,是以一平头螺丝由内向外锁固于该外梯子的外侧翼的相对侧上,以不致影响梯组调整时的伸缩性。该内踏板的设置方式是令其两端不得包覆其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而影响梯组调整时的伸缩性。该外踏板的断面呈纵一字形。该内踏板的断面呈一倒U字形。该相邻踏板间的适当距离恰为使用者的脚方便踩踏的距离。该外梯子及内梯子的左侧柱及右侧柱上的螺栓孔的间距皆为12.5公分。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其是一台用在任何需要登高用的场所处,以辅助使用者所欲执行的任务,梯组是分别由一外梯子1及两个单一内梯子20所组合而成,各内梯子20与外梯子1是可拆除后单独使用,其中外梯子1是由两个单一略呈铁轨形的梯子10的顶端对应枢接成一侧断面略呈倒V字形的外梯子1,在本实施例中,外梯子1高度为5尺,各单一梯子10是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U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左侧柱11及右侧柱12组成,左侧柱11及右侧柱12的外侧翼111、121的相对侧上,由其顶端沿至底端是横设有多数根呈适当距离(适当距离恰为使用者脚可方便踩踏的距离)且断面呈纵一字形的外踏板13。在本实施例中,外踏板13的设置方式,是以一平头螺丝131由内向外锁固于外侧翼111、121的相对侧上,以不致影响梯组调整时的伸缩性。又,左侧柱11及右侧柱12分别在其具有的一凹槽空间的底面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112、122,且于各梯子10的顶端对应枢接处,是分别设有一对应的枢接铰链14、15,通过枢接叉销16分别从枢接铰链14、15中置入,如图2所示,允许该单一梯子10以该等枢接铰链14、15为轴心,转成一直线的长形梯子(图中未示)使用,同时,通过各梯子10的顶端,邻近其中一枢接铰链15一侧的连结固定片17的可拆除后,而锁固于各梯子10的枢接铰链14、15的接合侧面上,以令各梯子10可在结构安全的状况下,顺利地转成长形梯子使用。再者,通过枢接铰链14、15与枢接叉销16的接合,将使各梯子10的枢接处更易于张合,以方便使用者不必着地,亦能轻易地调整外梯子1的水平位置。各内梯子20是分别略呈一铁轨形,在本实施例中,各内梯子20高度为3.5尺,其是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方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内梯左侧柱21及内梯右侧柱22组成,同时,令梯子10的两个左侧柱11及右侧柱12的凹槽空间内,恰可分别包覆各内梯子20的内梯左侧柱21及内梯右侧柱22(如图2所示),并容许两者之间留存少许适当间隙(例如1mm左右),以方便外梯子1伸缩调整高度。又,各内梯子20的内梯左侧柱21及内梯右侧柱22分别在相对内侧的顶端沿至底端,横设有多数根呈适当距离(该适当距离恰为使用者脚可方便踩踏的距离)、且断面呈倒U字形的内踏板23,在本实施例中,内踏板23的设置方式,是令其两端不得突出其内梯左侧柱21及内梯右侧柱22,而影响梯组调整时的伸缩性;同时,本技术的梯组的外踏板13与内踏板23是各自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能够调整高度的梯组构造,包括有一外梯子及两个内梯子,其特征是:该外梯子是由两个呈铁轨形的单一梯子的顶端对应枢接成侧视断面呈倒V字形的梯子,该各单一梯子是分别设有两根断面呈U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左侧柱及右侧柱,该左侧柱及右侧柱分别在其一外侧翼的相对侧上,由其顶端沿至底端是横设有多数根呈适当距离的外踏板,该左侧柱及右侧柱分别在其具有的一凹槽空间的底面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该两个内梯子是分别略呈一铁轨形,各内梯子分别设有两根 断面呈方形的中空长条状、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其分别被包覆于该外梯子的两个左侧柱及右侧柱的凹槽空间内,并在两者之间留存少许间隙;各内梯子的内梯左侧柱及内梯右侧柱上,由顶端沿至底端是开设有多数个呈适当间距的螺栓孔,通过一固定栓,以螺合方式分别从该内梯子及外梯子对应的螺栓孔中锁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存贤
申请(专利权)人:陈存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