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103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系统,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副油箱通过输油管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和所述输油管用于将所述副油箱内的油输送至所述主油箱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上部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顶部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副油箱顶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副油箱内部连通。利用副油箱对主油箱进行输油,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无需人工移动油桶,回油管能防止主油箱油位过高而造成主油箱溢油,通气管能保持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气压一致,防止主油箱气压过大,泄压阀能防止该油箱系统整体的气压过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油箱系统的汽车。

A Fuel Tank System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tank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main oil tank and a sub-oil tank. The sub-oil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oil tank through a pipeline. An oil pump is arranged on the oil pipeline. The oil pump and the sub-oil pipeline are used to transport the oil in the sub-oil tank to the main oil tank.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oil tank and the sub-oil tank is connected through a return oil pipe, and the main oil tank and the sub-oil tank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top of the sub-tank is connected by an air pipe, and the top of the sub-tank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relief valv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sub-tank. The main tank is transported by the auxiliary tank,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manual strength without moving the oil bucket manually. The return pipe can prevent the main tank from overflowing because of the high oil level of the main tank. The ventilation pipe can keep the gas pressure of the main tank and the auxiliary tank consistent, prevent the main tank from overflowing, and the relief valve can prevent the overflowing of the overall gas pressure of the tank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dopting the aforementioned fuel tank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箱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现有的汽车多只设有一个油箱,而随着车内的大功率耗油电器搭载的越来越多,油箱内的由消耗量也越来越快,则导致汽车需频繁加油。当汽车长途跋涉需要加油时,需将随车携带的备用油桶通过人工加入油箱中。现有技术中需通过人工移动备用油桶至加油口处,而当备用油桶内盛满油时一般较重,需多人合力才能移动备用油桶,完成加油,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有副油箱的油箱系统,副油箱能对主油箱输油。一种油箱系统,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均设置于汽车底盘上,所述主油箱用于汽车的能量供应,所述副油箱通过输油管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和所述输油管用于将所述副油箱内的油输送至所述主油箱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上部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顶部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副油箱顶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副油箱内部连通。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油箱系统,利用副油箱对主油箱进行输油,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无需人工移动油桶,回油管能防止主油箱油位过高而造成主油箱溢油,通气管能保持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气压一致,防止主油箱气压过大,泄压阀能防止该油箱系统整体的气压过大,使该油箱系统内的气压保持在不损坏油箱外壳的状态。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油箱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包括外壳和重锤,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的侧部或顶部设有泄压孔,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用于与所述副油箱连接,所述重锤设置于所述连接口上部并与所述连接口密封配合,由于油箱内油会进行挥发,油挥发后会提高油箱内的气压,则当副油箱内气压过大时会推动重锤向上运动,使重锤脱离连接口,实现副油箱的泄压。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为条状结构,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侧部,所述重锤的对应所述泄压孔设有滑块,则泄压孔能对重锤的移动进行导向,防止重锤发生侧偏,导致重锤无法再次与连接口密封。进一步地,所述重锤顶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弹簧,可利用弹簧辅助重锤复位,也可以增加重锤脱离连接口所需的气压值。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对应所述重锤的接触面设有柔性层,则当重锤与连接口接触时能挤压柔性层,增强泄压阀处于未泄压状态下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内均设有油位传感器,所述油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油位高度,油位传感器可连接报警装置,当主油箱油位过高或副油箱油位过低时,可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为从所述主油箱至所述副油箱斜向下设置,使油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回流至副油箱。进一步地,所述主油箱顶部与所述通气管的连接处为隆起结构,则通气管的连接口高于主油箱的液面高度,防止油进入通气管内。进一步地,所述主油箱内的底部设有溅油台,溅油台能产生溅射,促进主油箱底部的油流动,减少沉淀物。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油箱系统的汽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副油箱对主油箱进行输油,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无需人工移动油桶,回油管能防止主油箱油位过高而造成主油箱溢油,通气管能保持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气压一致,防止主油箱气压过大,泄压阀能防止该油箱系统整体的气压过大;油位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油位高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油箱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泄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时图2中泄压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油箱,11-输油管,12-回油管,13-通气管,14-隆起结构,15-溅油台,2-副油箱,21-泄压阀,211-外壳,212-连接口,213-重锤,214-滑块,215-弹簧,216-柔性层,217-泄压孔,3-油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油箱系统,包括主油箱1和副油箱2。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2均设置于汽车底盘上,所述主油箱1用于汽车的能量供应,所述副油箱2通过输油管11与所述主油箱12连通,所述输油管11上设有油泵(未图示),所述油泵和所述输油管11用于将所述副油箱2内的油输送至所述主油箱1中,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2的上部通过回油管12连通,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2的顶部通过通气管13连通,所述副油箱2顶部设有泄压阀21,所述泄压阀21与所述副油箱2内部连通。利用副油箱2对主油箱1进行输油,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无需人工移动油桶,回油管12能防止主油箱1油位过高而造成主油箱1溢油,通气管13能保持主油箱1和副油箱2的气压一致,防止主油箱1气压过大,泄压阀21能防止该油箱系统整体的气压过大,使该油箱系统内的气压保持在不损坏油箱外壳的状态。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2内均设有油位传感器3,所述油位传感器3用于监测所述主油箱1和所述副油箱2的油位高度,油位传感器3可连接报警装置,当主油箱1油位过高或副油箱2油位过低时,可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所述回油管12为从所述主油箱1至所述副油箱2斜向下设置,使油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回流至副油箱2。所述主油箱1的顶部与所述通气管13的连接处为隆起结构14,则通气管13的连接口高于主油箱1的液面高度,防止油进入通气管13内。所述主油箱1内的底部设有溅油台15,溅油台15能产生溅射,促进主油箱1底部的油流动,减少沉淀物。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泄压阀21包括外壳211和重锤212,所述外壳211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211的侧部或顶部设有泄压孔217,所述外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均设置于汽车底盘上,所述主油箱用于汽车的能量供应,所述副油箱通过输油管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和所述输油管用于将所述副油箱内的油输送至所述主油箱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上部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顶部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副油箱顶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副油箱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均设置于汽车底盘上,所述主油箱用于汽车的能量供应,所述副油箱通过输油管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和所述输油管用于将所述副油箱内的油输送至所述主油箱中,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上部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顶部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副油箱顶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副油箱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外壳和重锤,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的侧部或顶部设有泄压孔,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用于与所述副油箱连接,所述重锤设置于所述连接口上部并与所述连接口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为条状结构,并沿竖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强罗志伟黄学良黄桂意熊志明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