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03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梯凳,该梯凳在人登到梯凳的顶板上后进行作业时,引导人将脚通常踩在顶板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由此使身体的重心位于顶板的外周缘范围内,从而能够消除从梯凳上失足、并确保作业的安全性。梯凳由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1、1)的顶部上设置顶板(2)而构成,顶板(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凸面状,使人(M)的脚底的脚心(A)能够位于前后方向中央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梯凳,所述梯凳通过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的顶部上设置平板状的顶板来构成,例如,在家庭主妇拿取位于室内高处的物品时等,可光脚踩在上面而使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技术的梯凳,无法具体地举出专利公报等公知文献,但是过去所使用的梯凳是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的顶部上设置平板状的顶板而构成的,通常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的两腿体的上端部以枢轴的形式连接着,因而该梯凳为其梯子状腿体姿势可以变更的折叠式构造,即其姿势可以变更为折叠的合腿姿势,即,使其两腿体的下端侧合上的姿势;和两腿体的下端侧打开了的开腿姿势。根据现有技术的梯凳,由于其顶板的上表面为水平状,所以使用梯凳的人在使用时,由于其身体无论如何都向顶板的外侧探出的倾向,所以很可能将脚踩在偏离顶板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端部上,身体的重心大多位于顶板的外周缘范围之外,而且当重心处于顶板之外时,在顶板上的人的姿势变得非常不稳定而失去身体平衡,存在着人从梯凳上失足掉下来摔倒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的梯凳的目的在于在人将脚踩在了顶板之上时,能够引导人的脚通常踩在顶板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并由此使身体的重心位于顶板的外周缘范围内,从而消除从梯凳上失足而能够确保作业安全性的梯凳。下面附加后叙的实施方式的参考符号,对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梯凳,该梯凳由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1、1的顶部上设置顶板而构成,其特征在于顶板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以人M的脚底的脚心A能够位于其前后方向中央部上的方式形成为凸面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梯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顶板2的上表面形成如下形状,即,其中央部以使人M的脚底的脚心部A能够位于其前后方向中央部上的方式形成为凸面状,其两端部以使人M的脚底的脚尖儿部B以及脚跟部C能够位于其前后两端部上的方式分别形成为凹面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梯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各梯子状主体1由左右一对支柱6、6和在两支柱6、6之间所横架的踏板7构成,各踏板7的上表面的中间部被形成为比前后两端部高的平缓的凸面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梯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顶板2由沿前后被分割成两部分且相对端部彼此枢轴连接的前后一对的半分割体2a、2b构成,该两个半分割体2a、2b被安装在两个梯子状腿体1、1的各自上端部上。下面附加后叙的实施方式的参考符号,对通过上述解决手段而形成的专利技术效果进行说明。即,因为梯凳2为用光脚来登上的凳子,所以为使人M的脚底的脚心位于前后方向中央部上,顶板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被形成为凸面状,通过这种方式,人M就不容易登在顶板2的端部侧上,而是必然地将脚踩在顶板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因而身体的重心将自然地位于顶板2的外周缘的里侧范围内,并由此可以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的作业姿势,从而消除从梯凳上失足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由于顶板2的上表面被形成为凸面状,使人M的脚底的脚心A位于其前后方向中央部上;而且其两端部分别被形成为凹面状,使人M的脚底的脚尖儿部B和脚跟部C位于其前后两端部上,所以在人M登上顶板2而进行作业时,人M的左右各脚底的脚心A就位于顶板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凸面部3上,并且脚底的脚尖儿部B以及脚跟部C就分别位于两端部的凹面部4、4上,由此,人M的脚底整体就成为被保持在顶板2上了的较为稳定的状态,因而人M可以进行稳定度较高的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由于在人M将脚踩在梯子状腿体1的踏板7上时,使脚底的脚心A位于踏板7的凸面部上,所以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使脚踩在踏板7上,从而可以安全地在梯子状腿体1上进行上下,并且可以在脚底的脚心A感觉柔软的状态下心情愉快地上下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可以简单容易地制造两个梯子状腿体1、1在合腿姿势和开腿姿势之间可进行姿势变更的折叠式梯凳的顶板2,并实现其制造成本低廉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梯凳的立体图。图2中(a)是梯凳的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折叠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中(a)是将构成顶板2的两个半分割体相互分开了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将两个半分割体连接起来后,两个梯子状腿体1、1处于开腿姿势的状态下的两个半分割体的侧视图,(c)是两个梯子状腿体1、1处于合腿姿势的状态下的两个半分割体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梯凳的顶板2的作用的说明图。图5是踏板7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表示梯凳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梯凳的立体图。图2中(a)是梯凳的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折叠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图3中(a)是将构成顶板2的两个半分割体2a、2b相互分开了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将两个半分割体2a、2b连接起来后,两个梯子状腿体1、1处于开腿姿势的状态下的两个半分割体2a、2b的侧视图,(c)是两个梯子状腿体1、1处于合腿姿势的状态下的两个半分割体2a、2b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梯凳的顶板2的作用的说明图。图5是踏板7的放大侧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梯凳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此梯凳是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1、1的顶部上设置顶板2而构成的,由图4可知,顶板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凸面状,使人M的脚底的脚心A位于前后方向中央部上;并且其两端部被分别形成为凹面状,使脚底的脚尖儿部B和脚跟部C位于前后两端部上。另外,前后两端部的凹面部4、4分别为同样的形状,脚底的脚尖儿部B以及脚跟部C与前后任何凹面部4都能够相互对应。顶板2沿前后被分割成两部分,由以枢轴的形式将相对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一对的半分割体2a、2b构成。两个半分割体2a、2b被安装并固定在两个梯子状腿体1、1的各自上端部上。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1、1被安装固定在各自的上端部上的顶板2的两个半分割体2a、2b相互以枢轴的形式连接着,并且,通过左右两侧一对连杆机构5、5,其姿势可以自如地变更成如图2(a)所示的那样,两腿体1、1的下端侧开成倒V字形的开腿姿势;和如图2(c)所示的那样,两腿体1、1的下端侧合上,被折叠成两腿体1、1重叠成大致平行的合腿姿势。如图2(a)所示,各梯子状腿体1是在左右一对支柱6、6之间横架多节踏板7而构成的,左右一对支柱6.6在其下部侧稍微扩宽而大致配置成八字状,各踏板7的上表面形成为其中间部比前后两端部高的平缓的凸面状。如图3(a)所示,构成顶板2的一对半分割体2a、2b分别由铝挤压型材构成,其中一个半分割体2a由顶板主体部8、和安装部9、以及大径筒部10a所构成,顶板主体部8形成了作为凸面部3的单侧半部分的凸面部分3o以及凹面部4;安装部9被嵌合在腿体1的支柱6的上端部上;大径筒部10a用于形成被设置在凹面部分3o的端部上的枢轴。另外一个半分割体2b的构成同样包括形成作为凸面部3的单侧半部分的凸面部分3o和凹面部4的顶板主体部8;被嵌合在腿体1的支柱6的上端部上的安装部9;以及用于形成被设置在凹面部分3o的端部上的枢轴的小径筒部10b。这样,如果将两个半分割体2a、2b进行枢支连接,那么就可以将两个半分割体2a、2b从图3(a)所示的状态相互向左右错开,并在其中的半分割体2a的大径筒部10a内插入另一半分割体2b的小径筒部10b。通过这种方式,其中的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梯凳,该梯凳由在前后一对梯子状腿体的顶部上设置顶板而构成,其特征在于:顶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以人M的脚底的脚心能够位于其前后方向中央部上的方式形成为凸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正夫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阿禄因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