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用踏脚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082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用踏脚凳,在稳定的接触地面状态下能基本上以单触式动作的简单作业变更顶板部的高度位置。踏脚凳包括具有顶板部(2)的上部台(3)和配置在该上部台下侧的下部台(4),使上部台相对下部台移动而将顶板部保持在不同的高度(H1)及高度(H2),H1<H2。在上部台隔开间隔设置多个上部腿部(16),在下部台隔开间隔设置多个下部腿部(31)。当上部腿部收纳在相邻下部腿部之间、下部腿部收纳在相邻上部腿部之间时,构成使从踏脚凳下端到顶板部上表面的高度为高度(H1)的第一高度的踏脚凳(1a)。当上部腿部支承在下部腿部之上时,构成使从踏脚凳下端到顶板部上表面的高度为高度(H2)的第二高度的踏脚凳(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供作业者搭乘在顶板部上以进行高处作业的作业用踏脚凳
技术介绍
以往,提供了各种作业用踏脚凳,但为了以较大面积平坦地形成顶板部并能够实现稳定的设置状态,作为整体优选构成为箱型。另外,为了能够进行高度不同的高低位置上的作业,优选构成为能够将顶板部保持在高位置和低位置的不同高度上。关于这一点,公知有整体由合成树脂形成为箱型的作业用踏脚凳(专利文献1), 在上下配置的各个矩形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侧板,通过相对的一对侧板构成能够向内侧以成为上下两折状的方式自由屈折的折叠侧板,通过另外的相对的一对侧板构成作为刚体板且能够向所述箱型的内部空间自由转动的支承侧板。在该公知的作业用踏脚凳中,通过使所述折叠侧板伸长并将支承侧板嵌入至顶板与底板之间,从而能够提供将顶板保持在高位置上的高踏脚凳。另外,通过解除所述支承侧板的嵌合并收纳在顶板与底板之间,使折叠侧板屈折而将顶板和底板对合,从而提供将顶板保持在低位置上的低踏脚凳。但是,对于所述公知的作业用踏脚凳,为了将低踏脚凳变更为高踏脚凳,必须在通过折叠侧板的伸长而将顶板抬升之后使支承侧板嵌入到抬升了的顶板与底板之间,作业繁杂需要人力。而且,若支承侧板的嵌入状态不完全,则存在着在作业者搭乘在顶板上的状态下支承侧板脱出从而顶板下降的危险。另外,为了从高踏脚凳变更为低踏脚凳,必须在使支承侧板脱出后通过折叠侧板的屈折而使顶板和底板对合,不仅作业繁杂,而且存在着作业者的手指被夹在屈折中折叠侧板或顶板与底板之间而受伤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44694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用踏脚凳,通过整体形成为大致箱型的作业用踏脚凳能够选择性地形成低踏脚凳和高踏脚凳,在变更顶板部的高度位置时,基本上能够以单触式动作进行该变更作业,而且,变更作业时不存在作业者的手指受伤的可能性,而且,在作业者搭乘在顶板部上的状态下不存在顶板部意外地下降的危险,是能够可靠牢固地支承顶板部的安全的作业用踏脚凳。因此,本专利技术作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而构成,是一种作业用踏脚凳,包括具有顶板部的上部台和配置在该上部台的下侧的下部台,通过使上部台相对于下部台移动而将顶板部保持在不同的高度Hl及高度H2,其中Hl <H2,其中,在所述上部台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上部腿部,并且,在所述下部台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下部腿部,将所述上部腿部收纳在相邻的下部腿部之间,并将所述下部腿部收纳在相邻的上部腿部之间,由此构成第一高度的踏脚凳,所述第一高度是,从踏脚凳的下端到顶板部的上端的高度为所述高度H 1 ;通过使所述上部腿部支承在下部腿部之上,构成第二高度的踏脚凳,所述第二高度是,从CN 102535828 A踏脚凳的下端到顶板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为所述高度H2。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设置能够绕铅直方向的轴线自由转动且能够沿轴线自由滑动的连结机构,经由该连结机构将上部台以能够转动且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下部台上,将所述上部腿部及下部腿部设置在所述轴线的周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在下部台设置卡定机构,在上部台设置第一被卡定机构,当构成第一高度的踏脚凳时,该第一被卡定机构卡脱自如地卡定于所述卡定机构。此时,更优选的是,在下部台设置卡定机构,在上部台设置第二被卡定机构,当构成第二高度的踏脚凳时,该第二被卡定机构卡脱自如地卡定于所述卡定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在顶板部的侧面设置顶板连结机构,该顶板连结机构是将在上下方向贯通的燕尾槽状的凹部和呈从上下方向与该凹部嵌合自如的形状的燕尾状的凸部作为一组并列设置而成的,将该顶板连结机构相对于顶板部的侧面设置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图形旋转移动的多个部位上,并构成为当将多个踏脚凳在横向排列设置时,在相邻踏脚凳的相对的顶板连结机构的相互之间,将一方的踏脚凳的凸部嵌合在另一方的踏脚凳的凹部中。此时,更优选的是,在上部台的侧面设置上部台连结机构,该上部台连结机构是将与所述顶板连结机构相同形状的凹部和凸部并列设置而成的,并构成为当将第一高度的踏脚凳和第二高度的踏脚凳在横向排列设置时,在第一高度的踏脚凳的顶板连结机构和第二高度的踏脚凳的上部台连结机构的相互之间,将一方的踏脚凳的凸部嵌合在另一方的踏脚凳的凹部中。另外,优选在顶板部的侧面形成手持用凹部,该手持用凹部位于构成所述顶板连结机构的一组凸部和凹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将多个踏脚凳以能够上下层叠的方式构成,在上层的踏脚凳的下部腿部的下表面固定有弹性垫,在下层的踏脚凳的顶板部形成有容纳所述弹性垫的凹陷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能够选择性地形成第一高度的踏脚凳Ia和第二高度的踏脚凳lb,而且,能够基本上通过基于上部台3的移动的单触式动作进行该作业。此时,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度的选择作业能够基本上通过基于上部台3的升降和转动的单触式动作进行,而且,由于能够进行被连结机构5引导的升降和转动,因此作业容易。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当形成第一高度的踏脚凳Ia时,下部台4的卡定机构四卡定在顶板部2的第一被卡定机构12上,由此,将具有顶板部2的上部台3和下部台4以相互不能升降且不能转动的方式卡定,因此,能够在顶板部2之上安全地进行作业, 而且,由于下部台4和上部台3以相互不能错动的方式固定,因此,踏脚凳Ia的搬运等的使用容易。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当形成第二高度的踏脚凳Ib时,下部台4的卡定机构四卡定在上部台3的第二被卡定机构27上,由此,将具有顶板部2的上部台3和下部台4以相互不能升降且不能转动的方式卡定,因此,能够在高位置的顶板部2之上安全地进行作业。而且,由于是将设在下部台4上的卡定机构39兼用作选择性地与第一被卡定机构 12和第二被卡定机构27卡定的机构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预期目的。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当将多个第一高度的踏脚凳la、la或第二高度的踏脚凳Ib相互在横向上排列设置时,在相邻踏脚凳的相对的顶板连结机构8、8的相互之间,将一方的踏脚凳的凸部7嵌合在另一方的踏脚凳的凹部6中,由此,能够以不可能在横向上分离的方式连结,因此,能够通过排列设置的多个踏脚凳1、1的顶板部2、2提供广阔的作业空间,而且,在作业者的作业过程中,能够可靠地防止排列设置的顶板部2、2发生相互分离或位置偏移等,有助于作业的安全。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第一高度的踏脚凳Ia和第二高度的踏脚凳 Ib作为在横向上排列设置的阶梯状的组合方式进行使用,此时,在第一高度的踏脚凳Ia的顶板连结机构8和第二高度的踏脚凳Ib的上部台连结机构M的相互之间,将一方的踏脚凳的凸部H26)嵌合在另一方的踏脚凳的凹部6 05)中,由此,有助于作业的安全。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在排列设置3个以上踏脚凳1的状态下,以使位于中央的踏脚凳1的手持用凹部9面对邻接的踏脚凳1的方式配置,由此,解除排列设置时, 经由手持用凹部9,通过手指握持顶板部2的侧缘,由此,能够将位于中央的踏脚凳1抬起, 因此,顶板连结机构8的连结解除容易。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上下层叠的状态使用多个踏脚凳1,此时, 由于能够以将固定在上层的踏脚凳1的下部腿部31上的弹性垫3 容纳在形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地宪康佐仓广太郎真山淳哉岩崎秀治幸胜彦
申请(专利权)人:阿禄因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