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0102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涉及一种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包括电驱底盘,电驱底盘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电驱底盘的顶部设置有柜体及伸缩杆,柜体上铰接有柜门,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桶,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与电驱底盘相配合的行走开关,柜体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与操作板,抽屉的上方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护栏、上过管口以及与伸缩杆相配合的让位孔,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磁吸式折叠挂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减少搬运次数,省时省力,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本车高度契合,配合该方法可有效提升配液便捷性及配液效率,同时能大大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

Electric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vehicl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在临床中使用时需要向其中加入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药液进行配液,需要将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药液的液袋吊起后通过管体连接输送至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液袋内部。目前主要采用将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液袋放置于桌面,在临近的墙体高处设置挂钩,挂装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药液的液袋进行配液,特别占用空间,并且灵活性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搬运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液袋,耗时费力,并且容易损坏液袋,造成药液外泄。治疗车是医护人员们日常使用的重要医疗设备,目前现有的医疗车只能用来摆放、运送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液袋,功能较为单一,并且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使用便捷,提升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包括电驱底盘,电驱底盘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电驱底盘的顶部设置有柜体及伸缩杆,柜体上铰接有柜门,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桶,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与电驱底盘相配合的行走开关,柜体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与操作板,抽屉的上方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护栏、上过管口以及与伸缩杆相配合的让位孔,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磁吸式折叠挂持部。所述的磁吸式折叠挂持部包括与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相铰接的右挂壁与左挂臂,右挂壁与左挂臂上部均开设有挂槽,右挂臂上设置有第一磁体,左挂臂上设置有与第一磁体相对应的第二磁体。所述的右挂壁与左挂臂均为自由端为四分之一圆形的板体结构,右挂壁与左挂臂均设置有两个挂槽,挂槽为U型槽。所述的柜体的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与柜体的内壁之间架设有层板,层板与位于层板下方柜体的内底部均设置有定位座。所述的层板与位于层板下方柜体的内底部均沿轴线水平排布有四个定位座,定位座为U型槽体,定位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自由端与定位座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相连接。所述层板的上下两侧的隔板上均开设有下过管口,下过管口为条形通孔。所述的电驱底盘包括与柜体的底部相连接的底盘,底盘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控制器与蓄电池,底盘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带锁万向轮,底盘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内侧连接有与底盘相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上配合连接有驱动电机,行走开关、蓄电池、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的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伸缩杆、蓄电池与操作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的抽屉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抽屉分两层排布。一种如上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放置于定位座的内部,并通过固定带进行固定;S2:操控操作板使伸缩杆伸出,提升磁吸式折叠挂持部;S3:分离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打开右刮臂与左挂臂,取待配入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药液的挂装于挂槽的内部;S4:取输液管,一端与待配入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药液相连,另一端穿过上过管口进入柜体后与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相连;S5:打开输液管的调节阀,将取待配入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药液注入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内部,完成配液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将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放置在本车内部,配液及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再对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的液袋进行移动,减少搬运次数,省时省力,有效避免因多次搬运造成液袋损坏;2.定位座配合固定带可以牢固固定液袋,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撞击、晃动而造成液袋损坏;3.磁吸式折叠挂持部在配液时用于挂装多个配液的液袋,同时可以折叠收起节省空间,并且可以通过伸缩杆提升其高度,便于配液过程进行;4.增设抽屉及护栏,可以携带更多的医护用品,增设电驱底盘,更加省力,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5.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本车高度契合,配合该方法可有效提升配液便捷性及配液效率,同时能大大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底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磁吸式折叠挂持部左、右挂臂合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底盘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来更加清楚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3、4所示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包括电驱底盘1,电驱底盘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9,电驱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柜体2及伸缩杆6,柜体2上铰接有柜门11,柜体2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桶4,柜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3,把手3上设置有与电驱底盘1相配合的行走开关14,柜体2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8与操作板15,抽屉8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8,顶板18的顶部设置有护栏5、上过管口17以及与伸缩杆6相配合的让位孔,伸缩杆6的顶端设置有磁吸式折叠挂持部7。电驱底盘1通过行走开关14控制其前进或停止,操作板15可控制伸缩杆6的伸出和缩回,蓄电池19为电驱底盘1及伸缩杆6提供电能,垃圾桶4可用于医疗垃圾的收集,便于统一处理,柜体2的内部用于放置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如图5所示,所述的磁吸式折叠挂持部7包括与伸缩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701,与连接块701相铰接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上部均开设有挂槽704,右挂臂702上设置有第一磁体705,左挂臂703上设置有与第一磁体705相对应的第二磁体706。左挂臂703与右挂臂702向上翻折通过第一磁体705与第二磁体706之间的吸附力可以保持为如图6所示的合并状态。所述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均为自由端为四分之一圆形的板体结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均设置有两个挂槽704,挂槽704为U型槽。如图1所示,所述的柜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与柜体2的内壁之间架设有层板9,层板9与位于层板9下方柜体2的内底部均设置有定位座10。所述的层板9与位于层板9下方柜体2的内底部均沿轴线水平排布有四个定位座10,如图7所示,定位座10为U型槽体,定位座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16,固定带16的自由端与定位座10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相连接。所述层板9的上下两侧的隔板12上均开设有下过管口13,下过管口13为条形通孔。如图3、8所示,所述的电驱底盘1包括与柜体2的底部相连接的底盘101,底盘10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控制器106与蓄电池19,底盘10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带锁万向轮105,底盘101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驱动轮102,驱动轮102内侧连接有与底盘101相连接的传动轴103,传动轴103上配合连接有驱动电机104,行走开关14、蓄电池19、电机控制器106与驱动电机104之间电性连接。操作时,手持把手3按下行走开关14,驱动电机104通过传动轴102带动驱动轮102向前运动,带锁万向轮105可便于在前进的过程中调整前进方向,并在停止时可以锁定带锁万向轮105进行固定。如图9所示,所述的伸缩杆6为电动伸缩杆,伸缩杆6、蓄电池19与操作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驱底盘(1),电驱底盘(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9),电驱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柜体(2)及伸缩杆(6),柜体(2)上铰接有柜门(11),柜体(2)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桶(4),柜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3),把手(3)上设置有与电驱底盘(1)相配合的行走开关(14),柜体(2)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8)与操作板(15),抽屉(8)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8),顶板(18)的顶部设置有护栏(5)、上过管口(17)以及与伸缩杆(6)相配合的让位孔,伸缩杆(6)的顶端设置有磁吸式折叠挂持部(7)。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驱底盘(1),电驱底盘(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9),电驱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柜体(2)及伸缩杆(6),柜体(2)上铰接有柜门(11),柜体(2)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桶(4),柜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3),把手(3)上设置有与电驱底盘(1)相配合的行走开关(14),柜体(2)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抽屉(8)与操作板(15),抽屉(8)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8),顶板(18)的顶部设置有护栏(5)、上过管口(17)以及与伸缩杆(6)相配合的让位孔,伸缩杆(6)的顶端设置有磁吸式折叠挂持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式折叠挂持部(7)包括与伸缩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701),与连接块(701)相铰接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上部均开设有挂槽(704),右挂臂(702)上设置有第一磁体(705),左挂臂(703)上设置有与第一磁体(705)相对应的第二磁体(7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均为自由端为四分之一圆形的板体结构,右挂壁(702)与左挂臂(703)均设置有两个挂槽(704),挂槽(704)为U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与柜体(2)的内壁之间架设有层板(9),层板(9)与位于层板(9)下方柜体(2)的内底部均设置有定位座(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多功能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板(9)与位于层板(9)下方柜体(2)的内底部均沿轴线水平排布有四个定位座(10),定位座(10)为U型槽体,定位座(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带(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王沛岳晓红王晓星杨冰冰常甜林颖石凯达王婷婷梁鹏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