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65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包括阴极(2)和阳极。阴极具有丝极线圈(5);以及包含谷底部分(M)、由谷底部分(M)向阳极方向倾斜上升的第1倾斜平面(11)、第1聚焦槽(21)及第1收纳槽(31)的聚焦电极(10)。阳极具有靶面。则θ1>0°。丝极线圈(5)、第1收纳槽(31)及第1聚焦槽(21)位于第1基准面(S1)的第3延长线侧。与第1收纳槽(31)的一个端部(31e1)相比,另一个端部(31e2)更靠近第1基准面(S1)。

X ray tube

The X-ray tub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athode (2) and an anode. The cathode has a wire coil (5); and a focusing electrode (10) including a trough bottom part (M), a first inclined plane (11), a first focusing groove (21), and a first receiving groove (31), inclined upward from the trough bottom part (M) to the anode direction. The anode has a target surface. Then theta 1 > 0. The pole coil (5), the first receiving groove (31) and the first focusing groove (21) are located at the third extension line side of the first reference plane (S1). Compared with one end (31e1) of the first receptacle (31), the other end (31e2) is closer to the first datum level (S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X射线管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X射线管。
技术介绍
通常,X射线管被用在画像诊断等用途。这种情况下的X射线管的阴极包括2个电子枪。各个电子枪具有释放电子的丝极线圈、以及对释放出的电子进行聚焦的聚焦槽。2个电子枪共用1个聚焦电极。通过由各个电子枪释放出聚焦后的电子在靶的靶面产生碰撞,从而在靶面上形成焦点。2个电子枪位于夹持着焦点且分别被倾斜配置,以使得焦点形成于靶面上相同的位置。靶面与主辐射方向以称为靶角度的角度倾斜。在从与主辐射方向及X射线管双方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靶面以及与电子枪的靶面相对侧的面大致倾斜与靶角度对应的量。在丝极线圈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中,由于从一端释放的电子的飞行距离与从另一端释放的电子的飞行距离不同,因此焦点成为失真的形状。在此,为了校正这种焦点形状的失真,已知有将电子枪整体相对于主辐射方向以适当地角度倾斜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5-121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小型的且能够降低焦点形状失真的X射线管。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管包括:阳极,该阳极具有从由电子射束的碰撞形成的第1焦点向主辐射方向辐射X射线的靶面;以及阴极,该阴极具有与该阳极的靶面相对地进行配置且释放出所述电子射束的第1丝极、和使得从该第1丝极释放出的电子射束聚焦的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包含:离所述第1焦点最远(最短距离是最长)的谷底部分、由该谷底部分向所述阳极方向倾斜上升的第1倾斜平面、在该第1倾斜平面开口的第1聚焦槽、和在该第1聚焦槽的底面开口且收纳所述第1丝极的第1收纳槽;若将与通过所述第1焦点的中心的X射线管轴平行的轴设为基准轴,将包含所述基准轴和所述主辐射方向的平面设为第1基准面,在辐射所述X射线侧相对于所述基准轴的相反侧中相交的第1延长线和第2延长线在内侧构成为第1角度,所述第1延长线是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由所述谷底部分与所述第1倾斜平面的边界直线延伸的假想直线,所述第2延长线是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及所述靶面由所述靶面延伸的假想直线,将所述第1角度设为θ1,则θ1>0°,所述第1收纳槽具有长轴,相比所述第1收纳槽的所述第1延长线侧的一个端部,所述第1收纳槽的另一个端部更靠近所述第1基准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管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将图1中示出的阴极及阳极放大表示的图。图3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阴极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阴极及上述阳极的图,是用于说明第1角度的图。图5是表示上述阴极及上述阳极的主视图,是用于说明第2角度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阴极及上述阳极的图,是用于说明第1直线距离和第2直线距离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上述阴极及上述阳极的图,是用于说明第3直线距离和第4直线距离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垂直投影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面平行的假想平面的丝极线圈、第1聚焦槽及第1收纳槽的图。图9是表示垂直投影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面平行的假想平面的丝极线圈、第2聚焦槽及第2收纳槽的图。图10是通过仿真表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丝极线圈的一个端部向靶面照射电子射束的状态的图。图11是通过仿真表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丝极线圈的另一个端部向靶面照射电子射束的状态的图。图12是通过仿真表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靶面中所形成的第1焦点的图像的图。图13是将阴极及阳极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第2聚焦槽形成为比第1聚焦槽要大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X射线管中,垂直投影到与第1面平行的假想平面的丝极线圈、第1聚焦槽及第1收纳槽的图。图1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X射线管的阴极的俯视图。图16是通过仿真表示从上述比较例的丝极线圈的一个端部向靶面照射电子射束的状态的图。图17是通过仿真表示从上述比较例的丝极线圈的另一个端部向靶面照射电子射束的状态的图。图18是通过仿真表示第1焦点的图像形成于上述比较例的靶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并进行说明。另外,公开的内容仅为一个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在保留本专利技术主旨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变更,这种情况也理所应当地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利用附图进行更为明确的说明,与实际的方式相比,有时示意性地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表示,然而也仅为一个示例,不能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再者,在本说明书和各个附图中,对于在已有附图中已出现过的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管1的简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X射线管1包括:阴极2、阳极3、真空封壳4以及多个引脚组件15。阴极2具有释放电子的丝极(电子释放源)和聚焦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阴极2具有第1丝极及第2丝极。多个引脚组件15至少具有:用于向第1丝极施加负的高电压及丝极电流的2个引脚组件15、用于向第2丝极施加负的高电压及丝极电流的2个引脚组件15、以及用于向聚焦电极施加负的高电压的1个引脚组件15。另外,聚焦电极用的引脚组件15也具有支承聚焦电极并固定聚焦电极的功能。阳极3具有靶主体3a及与靶主体3a相连接的阳极延伸部3d。靶主体3a具有电子碰撞的靶层3b。靶层3b中电子发生碰撞侧的面是靶面3c。靶主体3a由钼(Mo)、铜(Cu)这些合金等高热传导性金属所形成。靶层3b由与靶主体3a中使用的材料相比熔点更高的金属所形成。例如,靶主体3a由铜、铜合金所形成,靶层3b由钨合金所形成。阳极延伸部3d形成为圆柱形,且使用铜、铜合金。阳极延伸部3d对靶主体3a进行固定。阳极3通过将由上述丝极释放出的上述聚焦电极聚焦后的电子与靶面3c发生碰撞,从而释放出X射线。真空封壳4具有玻璃容器4a及金属容器4b。金属容器4b在一方与玻璃容器4a气密性连接,另一方与阳极3气密性连接。玻璃容器4a例如利用硼硅酸盐玻璃来形成。玻璃容器4a能够通过例如熔融多个玻璃构件进行气密性接合而形成。由于玻璃容器4a具有X射线透过性,因此,从阳极3释放出的X射线透过玻璃容器4a,被释放至真空封壳4的外侧。金属容器4b气密地固定于靶主体3a及阳极延伸部3d中的至少一方。此处,通过钎焊使金属容器4b与阳极延伸部3a气密性相连。另外,通过封接使金属容器4b与玻璃容器4a气密性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金属容器4b形成为环形。另外,利用可伐合金(Kovar)来形成金属容器4b。真空封壳4形成为收纳阴极2及靶主体3a并使得阳极延伸部3d露出。多个引脚组件15气密性地安装于真空封壳4。各个引脚组件15具有阴极引脚等,位于真空封壳4的内部及外部。另外,Z轴是与X射线管轴A平行的轴,X轴是与Z轴正交的轴,Y轴是与X轴及Z轴双方正交的轴。后文中阐述的X射线的主辐射方向d与X轴平行,朝向相反。从X射线管1的外侧的电源单元输出的电压及电流被施加于丝极用的引脚组件15,进而施加于丝极。由此,丝极释放出电子(热电子)。上述电源单元也将规定的电压施加于阴极2及阳极3。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阴极施加负的高电压,对阳极3施加正的高电压。由于X射线管电压(管电压)被施加于阳极3及阴极2之间,因此,由丝极释放出的电子被加速,作为电子射束射入至靶面3c。即,使X射线管电流(管电流)从阴极2流到靶面3c上的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该阳极具有从由电子射束的碰撞形成的第1焦点向主辐射方向辐射X射线的靶面;以及阴极,该阴极具有与该阳极的靶面相对配置且释放所述电子射束的第1丝极,和使得从该第1丝极释放的电子射束聚焦的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包含:离所述第1焦点最远的谷底部分、从该谷底部分向所述阳极方向倾斜上升的第1倾斜平面、在该第1倾斜平面开口的第1聚焦槽、以及在该第1聚焦槽的底面开口且收纳所述第1丝极的第1收纳槽,若将与通过所述第1焦点的中心的X射线管轴平行的轴设为基准轴,将包含所述基准轴和所述主辐射方向的平面设为第1基准面,在辐射所述X射线侧相对于所述基准轴的相反侧中相交的第1延长线和第2延长线在内侧构成的第1角度,其中所述第1延长线是从所述谷底部分与所述第1倾斜平面的边界直线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延伸的假想直线,所述第2延长线是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及所述靶面由所述靶面延伸的假想直线,将所述第1角度设为θ1,则,θ1>0°,所述第1收纳槽具有长轴,与所述第1收纳槽的所述第1延长线侧的一个端部相比,所述第1收纳槽的另一个端部更靠近所述第1基准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0 JP 2016-1216691.一种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该阳极具有从由电子射束的碰撞形成的第1焦点向主辐射方向辐射X射线的靶面;以及阴极,该阴极具有与该阳极的靶面相对配置且释放所述电子射束的第1丝极,和使得从该第1丝极释放的电子射束聚焦的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包含:离所述第1焦点最远的谷底部分、从该谷底部分向所述阳极方向倾斜上升的第1倾斜平面、在该第1倾斜平面开口的第1聚焦槽、以及在该第1聚焦槽的底面开口且收纳所述第1丝极的第1收纳槽,若将与通过所述第1焦点的中心的X射线管轴平行的轴设为基准轴,将包含所述基准轴和所述主辐射方向的平面设为第1基准面,在辐射所述X射线侧相对于所述基准轴的相反侧中相交的第1延长线和第2延长线在内侧构成的第1角度,其中所述第1延长线是从所述谷底部分与所述第1倾斜平面的边界直线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延伸的假想直线,所述第2延长线是沿着所述第1基准面及所述靶面由所述靶面延伸的假想直线,将所述第1角度设为θ1,则,θ1>0°,所述第1收纳槽具有长轴,与所述第1收纳槽的所述第1延长线侧的一个端部相比,所述第1收纳槽的另一个端部更靠近所述第1基准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野隆高桥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电子管器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