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922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首先剥除电缆的外部护套等屏蔽保护层,然后使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与连接接头的压接头构成压接,在对接处设置温、湿度测量装置,然后在外面包裹屏蔽保护层,对接处内部的温、湿度测量装置通过自感应取电单元形成持续的电源,以无线方式输出电缆对接处的温、湿度信号,手持式的数据显示装置无线接收温、湿度信号,并显示对应的湿度值和温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线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电缆对接处的发热、渗水等缺陷,从而对有问题的电缆对接处进行及时的维护,避免出现电缆保护层和保护套的损坏。

A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on Method for Easy Det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on method which is easy to detect. Firstly, the shielding protective layer such as the outer sheath of the cable is stripped, then the conductive core wi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cables are pressed together with the pressure joint of the connection joint,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ing device is set at the junction, then the shielding protective layer is wrapped outside,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ing device inside the junction is connected. The over-self-induction unit forms a continuous power supply, which can outpu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als at the cable docking point in a wireless way. The handheld data display device receive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als wirelessly, and displays the corresponding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values.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for line inspectors to discover defects such as heating and seepage at cable butt in time, so as to maintain the defective cable butt in time and avoid damage of cable protective layer and protectiv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输电线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发电厂发出的电,需要用高压输电线路传送,高压输电线路分为电缆输电线路和架空输电线路,其中的电缆输电线路是将电缆埋设在地下,因而具有不占用空间,不会受台风、冰雪等天气的影响的优点,在城市的输电线路中正越来越普及。由于电缆厂出厂的电缆长度有限,因此,在输电线路中,两端电缆之间需要通过连接接头相连接。在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中,通常是先将电缆的接头处的外部护套、内部护套等外层结构剥去以露出电缆的导电芯线,然后用连接接头将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接头外面包裹绝缘层,最后在电缆的接头处外层包裹密封保护层,以便对接头处可靠保护,并实现防水密封。然而,现有的电缆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当电缆的连接接头与导电芯线的接触不好,或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连接接头和导电芯线产生一定的氧化,从而导致阻抗的增加而发热,此时线路巡查人员很难从外形上直接判断出;其次,当密封保护层老化等原因导致内部渗水时,线路巡查人员同样很难从外形上直接判断出接头处是否存在问题。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电缆连接方式难以实现发热、渗水等缺陷的早期发现,因而容易接头处的发热、渗水等导致电缆保护层和保护套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缆连接方式所存在的难以及时发现接头处发热、渗水等缺陷,从而导致电缆主绝缘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便于线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电缆对接处的发热、渗水等缺陷,从而对有问题的电缆对接处进行及时的维护,避免出现电缆保护层和保护套的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之间的连接接头、包覆在两根电缆对接处外层的外保护层,所述连接接头的两端分别设有压接头,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与连接接头对应一端的压接头构成压接,还包括:设置在外保护层内的湿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电缆对接处的湿度信号;设置在连接接头中间的温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连接接头处的温度信号;数据显示装置,数据显示装置,其可接收湿度信号和温度信号,并显示对应的湿度值和温度值;所述湿度测量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湿度信号处理模块,湿度传感器与湿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湿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温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在连接两根电缆时,在其中一根导电芯线上设置湿度测量装置,同时在连接接头中间设置温度测量装置,从而可通过无线方式向外输出湿度信号和温度信号。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内分别设有一个围绕电缆的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当导电芯线内有交变电流通过时,即可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自感应取电单元即可产生电流,以便为温、湿度测量装置持续地提供电源,确保本专利技术可持久有效地工作。而数据显示装置接收到温、湿度测量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输出的温、湿度信号并通过处理后,即可显示出电缆对接处的湿度、温度参数,从而方便线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电缆对接处的发热、渗水等缺陷,进而可对有问题的电缆对接处进行及时的维护。作为优选,所述自感应取电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在感应线圈的输出端与一整流模块相连接。感应线圈可感应生成交变的感应电流,并通过整流模块形成直流电,以便为温、湿度测量装置提供合适的电源。作为优选,所述压接头呈套筒状,在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锯齿形褶皱,连接导电芯线与压接头时,先将导电芯线插入压接头内,然后用压接装置将压接头紧紧地压接在导电芯线上。本专利技术在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锯齿形褶皱,从而便于压接头的伸缩,当需要将导电芯线插入压接头内,导电芯线可方便地将压接头撑大,从而便于其插入。此外,褶皱形的压接头有利于后续的压接,并可增加压接头与导电芯线之间的接触面积。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靠近端部位置分别对外部护套进行环切而形成环切缝,然后从环切缝沿纵向剖切外部护套至电缆的端部而形成纵切缝,接着撕开纵切缝,并剥离自环切缝至端部的外部护套,从而露出内部的螺旋状缠绕的钢质护铠;b.在露出的钢质护铠上锯切出一圈环形锯缝,然后用钳子撕断环形锯缝处的钢质护铠,即可将电缆端部螺旋状缠绕的钢质护铠剥除,从而露出电缆的内部护套;c.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内部护套,从而露出内部柔软的填充层;d.切割并剥去填充层,露出内部缠绕有螺旋状的铜屏蔽层的三根电缆芯线,并在两根电缆的六根电缆芯线的其中一根上套设一个湿度测量装置,以便无线输出湿度信号;e.对铜屏蔽层进行环切,然后剥除铜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外半导体屏蔽层;f.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外半导体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绝缘层;g.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绝缘层以及内半导体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导电芯线;h.在其中一根电缆的三根电缆芯线上分别套设弹性伸缩套管,然后将可无线输出温度信号的温度测量装置套接在可导电的连接接头上,此时将两根电缆上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插入连接接头两端套筒状的压接头内,再用压接装置使导电芯线和压接头紧紧地压接在一起;i.移动弹性伸缩套管至连接接头位置,向外抽出弹性伸缩套管内的螺旋支撑条,弹性伸缩套管向内收缩而紧紧地套设在连接接头处,从而完成两根电缆的导电芯线的对接;j.在两根电缆的对接处缠绕一层铠装带,当铠装带固化后构成电缆对接处的外保护层,即可完成电缆的连接;k.当电缆通电时,数据显示装置一方面接收湿度测量装置输出的湿度信号,并显示相应的湿度值,另一方面接收温度测量装置输出的温度信号,并显示相应的温度值。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切和纵切方式,可利用简易的切割刀具方便地剥除电缆端部的外部护套、铜屏蔽层、外半导体屏蔽层、绝缘层以及内半导体屏蔽层。特别是,本专利技术先在一根电缆的三根电缆芯线上分别套设弹性伸缩套管,这样,当两根电缆上对应的导电芯线通过连接接头相连接时,可将弹性伸缩套管移动至连接接头位置,并向外抽出弹性伸缩套管内的螺旋支撑条,此时弹性伸缩套管即可向内收缩而紧紧地套设在连接接头处,从而完成两根电缆的导电芯线的对接,并且在连接接头处方便地形成良好的绝缘层。此外在电缆的对接处缠绕一层可冷固化的铠装带,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电缆对接处的连接强度,确保其连接的可靠性。与此同时,铠装带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绝缘性以及防水密封性能,从而有利于电缆接头处的防水和绝缘,并可显著地简化电缆的连接工序。作为优选,在步骤h中增加步骤h-1:先在其中一根电缆上套设铜屏蔽网套;相应地,在步骤i中增加步骤i-1:移动铜屏蔽网套至弹性伸缩套管位置,以遮蔽三根对接的电缆芯线,然后用铜丝编织带的一端将铜屏蔽网套的一端扎紧在第一根电缆的三根电缆芯线外露的铜屏蔽层上,用铜丝编织带的另一端将移动铜屏蔽网套的另一端扎紧在第两根电缆的三根电缆芯线外露的铜屏蔽层上,在铜屏蔽网套的扎紧处设置弹性绕圈。我们可使柔软且直径较大的铜屏蔽网套方便地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之间的连接接头、包覆在两根电缆对接处外层的外保护层,所述连接接头的两端分别设有压接头,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与连接接头对应一端的压接头构成压接,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外保护层内的湿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电缆对接处的湿度信号;设置在连接接头外侧中间位置的温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连接接头处的温度信号;数据显示装置,其可接收湿度信号和温度信号,并显示对应的湿度值和温度值;所述湿度测量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湿度信号处理模块,湿度传感器与湿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湿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温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之间的连接接头、包覆在两根电缆对接处外层的外保护层,所述连接接头的两端分别设有压接头,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与连接接头对应一端的压接头构成压接,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外保护层内的湿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电缆对接处的湿度信号;设置在连接接头外侧中间位置的温度测量装置,其可无线输出连接接头处的温度信号;数据显示装置,其可接收湿度信号和温度信号,并显示对应的湿度值和温度值;所述湿度测量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湿度信号处理模块,湿度传感器与湿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湿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围绕导电芯线的自感应取电单元以及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温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自感应取电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在感应线圈的输出端与一整流模块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接头呈套筒状,在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锯齿形褶皱,连接导电芯线与压接头时,先将导电芯线插入压接头内,然后用压接装置将压接头紧紧地压接在导电芯线上。4.一种便于检测的电缆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a.在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靠近端部位置分别对外部护套进行环切而形成环切缝,然后从环切缝沿纵向剖切外部护套至电缆的端部而形成纵切缝,接着撕开纵切缝,并剥离自环切缝至端部的外部护套,从而露出内部的螺旋状缠绕的钢质护铠;b.在露出的钢质护铠上锯切出一圈环形锯缝,然后用钳子撕断环形锯缝处的钢质护铠,即可将电缆端部螺旋状缠绕的钢质护铠剥除,从而露出电缆的内部护套;c.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内部护套,从而露出内部柔软的填充层;d.切割并剥去填充层,露出内部缠绕有螺旋状的铜屏蔽层的三根电缆芯线,并在两根电缆的六根电缆芯线的其中一根上套设一个湿度测量装置,以便无线输出湿度信号;e.对铜屏蔽层进行环切,然后剥除铜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外半导体屏蔽层;f.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外半导体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绝缘层;g.采用步骤a中的环切和纵切方式,剥离端部的绝缘层以及内半导体屏蔽层,从而露出内部的导电芯线;h.在其中一根电缆的三根电缆芯线上分别套设弹性伸缩套管,然后将可无线输出温度信号的温度测量装置套接在可导电的连接接头上,此时将两根电缆上对应的导电芯线分别插入连接接头两端套筒状的压接头内,再用压接装置使导电芯线和压接头紧紧地压接在一起;i.移动弹性伸缩套管至连接接头位置,向外抽出弹性伸缩套管内的螺旋支撑条,弹性伸缩套管向内收缩而紧紧地套设在连接接头处,从而完成两根电缆的导电芯线的对接;j.在两根电缆的对接处缠绕一层铠装带,当铠装带固化后构成电缆对接处的外保护层,即可完成电缆的连接;k.当电缆通电时,数据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权马志进陈朝晖贾海源周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光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东阳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