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27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包括对接单元,对接单元包括第一半球壳、设置于第一半球壳内的第一容置腔、第二半球壳、设置于第二半球壳内的第二容置腔、第一电缆头和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半球壳连接第二半球壳,所述第一电缆头伸入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电缆头伸入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电缆头连接第二电缆头,以及转动单元,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转动环和固定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在第一半球壳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于第二半球壳的端面上,本装置连接稳定,外壳坚固不易坏,且线路带电时无法被强行打开,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10kV旁路电缆作业中,电缆的中间接头在连接之后裸露在外环境中,缺乏实际意义的控制跟保护,这种情况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若带电操作时有人强行插拔,容易对人体造成强电击,严重的将会致命;第二,中间接头作为电缆的薄弱点,遇到外力撞击时容易受损,导致连接失效,影响电缆作业的顺利进行,降低作业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种10kV旁路电缆作业中间接头结构箱,能够对中间接头形成防护,防止对人体造成电击,避免外力撞击而致损,提高连接稳固度,保证电缆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缆接头连接不稳定,易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包括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包括第一半球壳、设置于第一半球壳内的第一容置腔、第二半球壳、设置于第二半球壳内的第二容置腔、第一电缆头和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半球壳连接第二半球壳,所述第一电缆头伸入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电缆头伸入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电缆头连接第二电缆头,以及
[0006]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转动环和固定环,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在第一半球壳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于第二半球壳的端面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壳内设置有第一固定管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球壳内壁,第一固定管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连接第一固定管侧面,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球壳内壁,所述第一电缆头同轴心设置在第一固定管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半球壳内设置有第二固定管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半球壳内壁,第二固定管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连接第二固定管侧面,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半球壳内壁,所述第二电缆头同轴心设置在第二固定管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所述第一电缆头上同轴心设置有第一塞头、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缆芯和配合块,所述第二电缆头上设置有第二塞头、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缆芯、配合槽和导电伸缩块,所述第一缆芯连接第二缆芯,所述配合块嵌入配合槽,所述导电伸缩块设置在第二缆芯的侧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导杆和导块,转动导杆一端连接第一转动轴外壁,转动导杆另一端连接转动环内壁,所述导块设置在第一转动轴内壁,导块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一转动轴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第一扭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滑槽,第二转动轴外壁向外凸起形成有凸块,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设置有第二扭簧,自第二滑槽一侧端面凹陷形成有第一弧形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环外壁设置有滑杆,滑杆嵌入转动环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底部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柱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环上贯穿形成有滑动槽,固定环外壁凸起形成有卡柱,所述卡柱嵌入柱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壳上设置有第一电缆孔,所述第一电缆头穿过第一电缆孔伸入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半球壳上设置有第二电缆孔,所述第二电缆头穿过第二电缆孔伸入第二容置腔内。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电伸缩块上设置有第二弹簧。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连接稳定,外壳坚固,不易被破坏,且装置带电的时候无法被强行打开,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第一个至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对接单元示意图。
[0019]图2为第一个至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转动单元示意图。
[0020]图3为第二个至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电缆头和第二电缆头示意图。
[0021]图4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示意图。
[0022]图5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半球壳与第二半球壳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单元100,对接单元100包括第一半球壳101、设置于第一半球壳101内的第一容置腔A、第二半球壳102、设置于第二半球壳102内的第二容置腔B、第一电缆头103和第二电缆头104,第一半球壳101连接第二半球壳102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这个球体可以对电缆对接处起到一个很好地保护作用,第一电缆头103伸入第一容置腔A内,第二电缆头104伸入第二容置腔B内,第一电缆头103连接第二电缆头104,以及;
[0028]转动单元200,转动单元200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单元(100),所述对接单元(100)包括第一半球壳(101)、设置于第一半球壳(101)内的第一容置腔(A)、第二半球壳(102)、设置于第二半球壳(102)内的第二容置腔(B)、第一电缆头(103)和第二电缆头(104),所述第一半球壳(101)连接第二半球壳(102),所述第一电缆头(103)伸入第一容置腔(A)内,所述第二电缆头(104)伸入第二容置腔(B)内,所述第一电缆头(103)连接第二电缆头(104),以及;转动单元(200),所述转动单元(200)包括第一转动轴(201)、第二转动轴(202)、转动环(203)和固定环(204),所述第一转动轴(201)设置于第一容置腔(A)内,所述第二转动轴(202)设置于第二容置腔(B)内,所述转动环(203)转动连接在第一半球壳(101)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环(204)固定设置于第二半球壳(102)的端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球壳(10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管(101a)和第一支撑杆(101b),所述第一固定管(101a)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球壳(101)内壁,第一固定管(101a)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201),所述第一支撑杆(101b)一端连接第一固定管(101a)侧面,第一支撑杆(101b)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球壳(101)内壁,所述第一电缆头(103)同轴心设置在第一固定管(101a)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球壳(102)内设置有第二固定管(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所述第二固定管(102a)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半球壳(102)内壁,第二固定管(102a)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202),所述第二支撑杆(102b)一端连接第二固定管(102a)侧面,第二支撑杆(102b)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半球壳(102)内壁,所述第二电缆头(103)同轴心设置在第二固定管(102a)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旁路电缆作业转换接头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头(103)上同轴心设置有第一塞头(103a)、第一环形凹槽(103b)、第一缆芯(103c)和配合块(103d),所述第二电缆头(104)上设置有第二塞头(104a)、第二环形凹槽(104b)、第二缆芯(104c)、配合槽(104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光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