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922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部集成有电机、以及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开关的控制器,所述机身的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机身前端的并线组件;所述机身的前端具有辅助剥皮组件;置于所述机身前端的并线组件和辅助剥皮组件组成为机头;线缆通过所述辅助剥皮组件去掉线缆伸入机头部分的外皮、且多股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并线组件缠绕为一股线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并线装置将并线器和辅助剥皮组件集成为一体,通过内部控制器的控制,在剥皮的同时进行多股线缆的并线作业,操作便捷,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Handheld Semi-automatic Parallel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and-held semi-automatic parallel device, including a fuselage; the fuselage is internally integrated with a motor and a controller capable of controlling the motor switch, and the motor output terminal of the fuselage is connected with a parallel component extending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fuselage; the front end of the fuselage has an auxiliary stripping component; the parallel component and an auxiliary stripping group plac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uselage. The cables are composed of a nose; the outer skin of the cable extending into the nose part is removed by the auxiliary stripping component, and a plurality of the cables are wound into a single cable through the parallel component. The shunting device integrates the shunting device and the auxiliary stripping component.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ontroller, the shunting operation of multi-strand cables is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while stripping.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integration degree is high and the automation degree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煤矿、冶金、化工以及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而广泛应用需要现代检测和维护技术作为保障。动车组列车运行完全依靠电路控制来实现,需要所有导线具有良好的导通性能,同时,也需要其外皮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其中,导线的绝缘性能的可靠性是影响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列车在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线缆经常出现被地面尖锐物品划破、被人为踩踏导致破损、后续施工将线缆打穿等情况,也有可能线缆在出厂时就已经破损等。现有技术中对线缆的检测方法是用万用表测量线缆电流和电阻等参数,然后利用绝缘耐压实验寻找存在故障的线缆,最后利用万用表的二分法找到线缆上的破损位置。找到破损位置后再对其绝缘皮进行更换,目前有两种更换方法:第一种是将线束连接到最近的端子排;第二种是拆掉破损的线缆重新安装线路。但是由于线束量大(平均每台列车2000根导线),且线束分散而长,环接操作困难、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一旦检测出线缆破损位置,需要作业人员利用相应的工具对线缆进行维护,通常的手段是去除导线前端的外皮,暴露出多根导线的线芯,然后按照要求将多股线芯缠绕在一起,这个过程称之为“并线”。现有技术中的去皮和并线还没有一套设备能够同时实现两种功能,其中,现有技术中去皮主要利用钳子,去皮后,作业人员手动缠绕线芯,最后利用胶带绑扎。这种方式操作较为繁琐,而且需要对作业人员的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并线器,该并线器能够实现去皮和线芯缠绕,但是,该种并线器完全需要作业人员手动操作,利用人工缠绕,仍然存在操作繁琐,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便携式、符合人体工效学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部集成有电机、以及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开关的控制器,所述机身的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机身前端的并线组件;所述机身的前端具有辅助剥皮组件;置于所述机身前端的并线组件和辅助剥皮组件组成为机头;线缆通过所述辅助剥皮组件去掉线缆伸入机头部分的外皮、且多股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并线组件缠绕为一股线缆。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包括机身外壳,所述机身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机和控制器均嵌于所述机身外壳内,所述机身外壳内还嵌装有为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供电的电源组件;所述机身外壳整体呈扁平弧形结构,所述机身外壳的两侧形成为扁平区,所述扁平区为手持时手指操作区,所述机身外壳的上下两侧形成为弧形区,所述弧形区为手持时握持区;所述机身外壳的扁平区处集成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按钮。进一步的,所述并线组件为并线器;所述并线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机实现转动;所述并线器上开设有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置于所述并线器前端一端形成为线缆插入孔,所述线缆通道置于所述并线器侧面一端形成为线缆伸出孔;所述线缆通道呈弧形结构,且所述线缆通道的弧度为100°~120°;所述线缆通道内壁形成为摩擦壁。进一步的,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形成有多角度延伸的沟槽,多角度延伸的沟槽部分交叉。进一步的,线缆通道形成为多组,每组所述线缆通道的孔径不等,且每组所述线缆通道包括至少两条线缆通道分支,同一组的所述线缆通道分支孔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外壳集成有滚珠丝杠组件,所述滚珠丝杠组件包括一与所述机身外壳固连的滑台座,且所述电机固连于所述滑台座的一端、并与所述滑台座同轴;所述滑台座的轴线处穿设有丝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固连地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滑台座的轴线两侧对称固定有两根滑杆;所述滑台座的丝杆上安装有沿所述丝杆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形成有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啮合的螺纹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地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杆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滑块的两侧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通过连杆固连有延伸至所述机身外壳前侧的精钢支柱;所述滑块移动驱动所述精钢支柱与其同步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丝杆部分延伸出所述滑台座,且所述并线器与所述丝杆固连,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丝杆驱动所述并线器转动。进一步的,两根所述精钢支柱之间安装有所述辅助剥皮组件;所述辅助剥皮组件包括固连于一根所述精钢支柱上的卡槽柱,所述卡槽柱的上端形成有弧形卡槽;所述辅助剥皮组件还包括活动连接于另一根所述精钢支柱上的夹持柱,所述夹持柱与所述精钢支柱螺纹连接地调节所述夹持柱与所述卡槽柱之间的距离;所述夹持柱与所述卡槽柱之间的空间为线缆的夹持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内集成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电机通讯连接地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时的转动圈数。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外壳的底部具有呈平面结构的电磁座,所述电磁座与内部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控制器开关所述电磁座的磁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并线装置将并线器和辅助剥皮组件集成为一体,通过内部控制器的控制,在剥皮的同时进行多股线缆的并线作业,操作便捷,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2、本专利技术的并线装置内部集成有控制电机转动圈数的接近开关,通过对控制器进行编程,能够利用接近开关操控电机转动,避免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并线时转动圈数不足或者过度而损坏线缆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并线质量;3、本专利技术的机身外形尺寸符合人体工效学设计,作业人员手持更加舒适,操作按钮设计位置更加合理,同时提高便携性;4、本专利技术的并线装置在机身底部设计了与内部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座,通过按钮选择性地开启电磁座,能够在作业时利用电磁的磁力将装置吸附站立于工作台面上,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的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的滚珠丝杠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的滚珠丝杠组件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身;2、机头;3、滚珠丝杠组件;4、线缆;101、机身外壳;102、扁平区;103、弧形区;104、电磁座;105、按钮;106、插头;201、并线组件;202、夹持柱;203、卡槽柱;301、精钢支柱;302、滑台座;303、滑块;304、丝杆;305、滑杆;20101、线缆插入孔;20102、线缆伸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包括:机身1;机身1内部集成有电机、以及能够控制电机开关的控制器,机身1的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机身1的前端具有辅助剥皮组件;置于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和辅助剥皮组件组成为机头2;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内部集成有电机、以及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开关的控制器,所述机身(1)的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所述机身(1)的前端具有辅助剥皮组件;置于所述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和辅助剥皮组件组成为机头(2);线缆(4)通过所述辅助剥皮组件去掉线缆(4)伸入机头(2)部分的外皮、且多股所述线缆(4)通过所述并线组件(201)缠绕为一股线缆(4)。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内部集成有电机、以及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开关的控制器,所述机身(1)的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所述机身(1)的前端具有辅助剥皮组件;置于所述机身(1)前端的并线组件(201)和辅助剥皮组件组成为机头(2);线缆(4)通过所述辅助剥皮组件去掉线缆(4)伸入机头(2)部分的外皮、且多股所述线缆(4)通过所述并线组件(201)缠绕为一股线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机身外壳(101),所述机身外壳(101)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机和控制器均嵌于所述机身外壳(101)内,所述机身外壳(101)内还嵌装有为所述电机和控制器供电的电源组件;所述机身(1)外壳整体呈扁平弧形结构,所述机身外壳(101)的两侧形成为扁平区(102),所述扁平区(102)为手持时手指操作区,所述机身外壳(101)的上下两侧形成为弧形区(103),所述弧形区(103)为手持时握持区;所述机身外壳(101)的扁平区(102)处集成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按钮(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组件(201)为并线器;所述并线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机实现转动;所述并线器上开设有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置于所述并线器前端一端形成为线缆插入孔(20101),所述线缆通道置于所述并线器侧面一端形成为线缆伸出孔(20102);所述线缆通道呈弧形结构,且所述线缆通道的弧度为100°~120°;所述线缆通道内壁形成为摩擦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形成有多角度延伸的沟槽,多角度延伸的沟槽部分交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线缆通道形成为多组,每组所述线缆通道的孔径不等,且每组所述线缆通道包括至少两条线缆通道分支,同一组的所述线缆通道分支孔径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半自动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外壳(101)集成有滚珠丝杠组件(3),所述滚珠丝杠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伟杜刘兴禹王韵风李晓雯冯新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