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87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杆的侧窗卷帘,该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到拉杆上。为防止颤动噪音,拉杆的端部设有接触车窗玻璃的滚轮,以使得支撑杆在展开过程中弹性地弯曲。另外,窗帘设有对准辅助件,该对准辅助件防止拉杆由于关于支撑杆纵向轴线的振动而在收回过程中撞到沟槽边缘,并且防止拉杆由于同样的原因而阻止附加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侧窗巻帘。技术背景在用于机动车辆的现代侧窗巻帘中,人们试图尽可能地隐藏用于 引导窗帘的引导元件。这就意味着需要用导杆或支撑杆来代替沿用至 今并且在车窗的矩形部分旁边延伸的常规导轨。顾名思义,当窗帘展 开时,支撑杆支撑布置在窗帘自由边缘上的拉杆。这就意味着支撑杆 具有两个功能,即引导拉杆以使其保持在车窗上的功能,以及产生用 于将窗帘从巻轴巻开、并使窗帘保持处于伸展状态所需的推进力的功 能。关于这一点,固定到支撑杆上部自由端上的^^干应当使由支撑杆 所施加的力均匀地分布在窗帘上,以使得该窗帘在所有区域都保持拉 紧而没有皱折。窗帘中的任何斜皱折都会让人感觉到特别不美观。如 果支撑杆与拉杆之间连接的角度相对于当窗帘从巻轴巻开时由于其 形状而呈现的角度有偏差,就会发生这些褶皱。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锥形巻轴也有问题。迄今为止,这些巻轴 仅与手动巻帘结合使用。这种带有支撑杆的侧窗巻帘的其他问题是如何消除颤动噪音,以 及使拉杆正确地运动到位于车窗下边缘处的抽拔沟槽内。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这些情况,本专利技术旨在开发一种能可靠地收回的侧窗巻帘。 该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新型侧窗巻帘适于在带有车窗玻璃的侧窗 上使用。该侧窗具有车窗下边缘和车窗上边缘。抽拔沟槽设于车窗下边缘区域内。窗帘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撑在抽拔沟槽下方的 巻轴上,并且因此而固定在门体内。窗帘的相对于巻轴在远处的边缘连接到拉杆上。该拉杆由单个支 撑杆支撑,该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到拉杆上,以使得拉杆和支撑杆构造成T形。用于支撑杆的引导装置设于门体内,并按照相对于车窗边缘 的预定角度以垂直移位的方式来引导支撑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准辅助件,以确保拉杆正确地收回到抽拔沟 槽中,并且当侧窗巻帘收回时闭合抽拔沟槽,其中,所述对准辅助件 独立于引导装置而使拉杆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中,拉杆可完美地 收回到抽拔沟槽内。由于这种新的解决方案,拉杆可以防止被绊住,且因此其底侧不 会停在抽拔沟槽的边缘上,而是将抽拔沟槽密封并消失在该抽拔沟槽 中。因为拉杆至少在其下部运动路径区域中(即在车窗下边缘附近)具 有相对于车窗玻璃的很大振动,并且引导装置并非不可避免地以使得 能够可靠地排除绕拉杆纵向轴线的扭转运动的稳定而刚性的方式来 实施,所以这种抖动或绊住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即便是因拉杆的弹 性而引起的微弱抖动也可导致拉杆的外端撞到沟槽的边缘,并且与该 沟槽相互重叠例如l毫米、2毫米或3毫米。因为接触表面(通常是平 面)彼此相互抵靠,拉杆会不美观地位于抽拔沟槽的边缘上。无论引导 装置的稳定性如何,该对准辅助件都能可靠地防止这种绊住的现象。在电动式侧窗巻帘中以及在手动式巻帘中,对准辅助件都具有实 用性,在手动式巻帘中,支撑杆只须与在手动致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 制动器相关联。对准辅助件可设于拉杆上或抽拔沟槽上或拉杆和抽拔沟槽上。例 如,可通过在收回的拉杆的端部附近使抽拔沟槽适当地略微倾斜,来 实现位于抽拔沟槽上的适合的对准辅助件。所述倾斜局限于抽拔沟槽 的端部区域,以使得该凹陷不致具有难看的外观。例如,对准辅助件还可以以对准延伸部的形式而仅设于^i杆上,该对准延伸部从拉杆下边缘指向车窗下边缘。 该对准延伸部优选以楔形方式来实施。还将可行的是,提供布置在支撑杆两侧上的两个对准延伸部,以 控制相对于抽拔沟槽纵向轴线、在两个可能的旋转方向上的抖动运 动。它们可局限于相对于拉杆的长度而比较短的 一段,或者可超过拉 杆长度而延伸到支撑杆两侧。用于支撑杆的引导装置可具有带有导槽的导轨,所述导槽以恒定 的截面沿整个导轨延伸。为了致动支撑杆,该支撑杆可设有穿过导槽而向外伸出的附件。 支撑杆通过相关联的线性致动元件可至少沿着展开方向移动。当设计手动式侧窗巻帘时,对巻轴而言,为其分配时钟弹簧马达 就足够了。在电动侧窗巻帘中,还提供电动齿轮马达以便选择性地使 支撑杆向上和向下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当窗帘展开且支撑杆位于其上端位置 时,必须防止在带有一个或多个支撑杆的侧窗巻帘中发生颤动。不可 避免的车辆振动会导致拉杆的至少端部撞击车窗玻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包括开发一种不会颤动的侧窗巻帘。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9的特性的侧窗巻帘而 得以实现。这种新式侧窗巻帘适用于机动车辆的侧窗,在该侧窗中设有车窗 玻璃且侧窗巻帘以车窗下边缘作为边界。该车窗下边缘包括抽拔沟 槽,巻轴可旋转地支撑在该抽拔沟槽下方。窗帘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巻 轴上。窗帘的相对于巻轴在远处的 一端连接到拉杆上。拉杆与承载并且还引导横过车窗玻璃的拉杆的 一个或两个支撑杆一同移动。支撑杆与布置在门体内的、车窗下边缘下方的引导装置相关联。 引导装置布置成使得以相对于车窗下边缘的某一角度、并且在与由车窗玻璃所限定的平面形成锐角的平面中引导支撑杆。由于这种措施, 支撑杆在其展开运动过程中逐渐靠近车窗玻璃。与支撑杆的挠性相结合,这就使得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拉杆在其运动路径的上部区域中逐渐 压向车窗玻璃。如果输入的张紧力大于正常驾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 动,则拉杆与车窗玻璃保持接触。在电动和手动侧窗巻帘中,拉杆相对于车窗玻璃的弯度是有利的。如果在拉杆上设有两个彼此相隔一定距离的接触元件,则可实现 与车窗玻璃的限定接触。在材料方面,这些接触元件可进一步实施成 使得其即使在长期运行之后也不会在车窗表面上形成任何应力痕迹。各个接触元件优选以可旋转滚轮的形式来实施。这就产生了不会 留下4壬<可应力痕迹的滚动运动。引导装置可实施成带有导槽的导轨的形式,所述导槽以恒定截面 沿整个导轨延伸。为了操作支撑杆,可提供穿过导槽向外延伸的臂或附件,其中, 驱动元件在该臂或附件上接合。无论是巻帘的手动致动还是电动致动,都可有利地为巻轴分配时 钟弹簧马达。在手动侧窗巻帘中,为引导装置分配制动器就足以将支撑杆保持 在展开位置中。在电动侧窗巻帘中则提供与支撑杆协同操作的电动齿 轮马达。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扩展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在以下对附图的说明中将对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进行论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附图中按照惯例来确定未具体描述的其他细 节,这些附图在这方面补充了说明。很明显可进行很多的修改。附图未必按照真实比'例来绘制。可使某些区域放大很多来进行显 示,以显示某些细节。另外,附图经过明显简化且不包括实际实施例 中所提供的全部细节。用语"顶部"和"底部"或"前部"或"后部"是指机动车辆中的正常安装或相应的术语。 附图说明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轿车的经截开后的后部区域。图2显示了切去内饰的右后侧门的高度示意性的图示。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巻帘的支撑杆与拉杆之间连接的斜分解视 图及该连接的细节。图4显示了根据图2的侧窗巻帘的时钟弹簧马达的细节的倾斜图示。图5显示具有倾斜抽拔沟槽边缘和两个处于展开状态的支撑杆的 侧窗巻帘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显示了轿车的经截开、剖切后的后部区域。该图显示了右内 侧的视图,右内侧实施成被切除的左内侧的镜像的形式。除非另有表 示,否则关于车体右侧的解释也类似地适用于车体左侧。该图解经简 化,例如,车体内部结构(例如加强件和安装器件)未示出,因为理解 本专利技术并不需要这些结构。所示的车体区段l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有侧窗(14)的机动车辆(1)的侧窗卷帘(25),所述侧窗(14)具有车窗下边缘(28)和车窗上边缘,其中,抽拔沟槽(53)设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处,所述侧窗卷帘具有:卷轴(31),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抽拔沟槽(53)下方;窗帘(23),其形状切割成对应于所述侧窗(14)的形状,其中,所述窗帘以一个边缘固定在所述卷轴(31)上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卷轴(31)在远处的边缘;拉杆(34),其固定在相对于所述卷轴(31)在远处的所述边缘上;单个支撑杆(35),其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其上端连接到所述拉杆(34)上;用于所述支撑杆(35)的引导装置(40),其布置在所述车窗下边缘(28)下方、并用来在相对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的预定角度上垂直地引导所述支撑杆(35);以及对准辅助件(58),其实施成以便所述窗帘(23)的垂直收回运动致使所述拉杆(34)对准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拉杆(34)定向成平行于所述抽拔沟槽(5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汉森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