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门框和窗框的反侵入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848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门框或窗框(10)的反侵入安全系统,其包括固定框架(12)和活动框架(14),其中活动框架(14)包括至少一个带纵向凹槽(32)的组合式元件(20),该纵向凹槽带有两个设于纵向中心开口(42)的相对两侧上的底切部分(40),并且至少一个传动杆(30)可滑动地与凹槽(32)相接合,且可在纵向方向上通过控制手柄(26)而移动。固定于传动杆(30)上的是与固定在固定框架(12)上的互补掣子(36)协同操作的至少一个关闭元件(34)。传动杆(30)具有开在传动杆(30)的相应纵向边缘上的两个贯穿开口(54,56)。关闭元件(34)包括彼此安装在一起的、分开且互补的两个部件(60,62),其中分开的部件(60,62)各与传动杆(30)的相应的贯穿开口(54,56)相接合,且具有相应的榫头(64,72),其可滑动地在纵向方向上与凹槽(32)的相应底切部分(40)相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用于门框和窗框的反侵入安全系统(anti-effraction safety system)。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尤其着眼于其于门框和窗框的应用而研制的,这种门框 和窗框由固定框架(fixed frame)和活动框架(mobile frame)形成,并由组 合式元件(sectional elements)组成,这些组合式元件由轻合金、通常如 铝或其合金制成。在这类门框和窗框中,形成活动框架的组合式元件 设有至少 一个带底切横截面的纵向凹槽,其中安装有可根据控制手柄 的位置而控制门框或窗框的打开和关闭的附件。所述附件包括一个或 多个关闭元件(dosingelements),其与固定在固定框架上的互补的关闭 元件协同操作。在以本申请人名义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No.07108493 中描述了这类门框和窗框的一个示例。侵入这类门框和窗框的企图通常是通过试图使与铰链相对的活 动框架的立柱向内变形来执行的。为了执行这类侵入企图,将4曼入工 具强加于活动框架的组合式元件和相应的固定框架的组合式元件之 间的空间内。然后使工具旋转,以使活动框架的组合式元件向内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系统,其将有效地对抗任何这类闯 入企图,而且同时将实现其简单且快速的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形成权利要求1主题的特征 的反侵入安全系统来实现。附图说明在以下纯粹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详细说明期间将明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其中图1是门框或窗框的透视图,其上可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系统;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反侵入安全系统的分解透视图3-1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系统的安装顺序;而图1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系统处于使用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标号IO指定的是包括固定框架12和活动框架14的门 框或窗框。固定框架由两个立柱16和两个横梁18形成。活动框架14 包括两个与固定框架12的立柱16平行的立柱20,以及两个与固定框 架12的横梁18平行的横梁22。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活动框架14 通过一对铰链24而铰接在固定框架12上,il^j"铰链24限定了竖直 的旋转轴线。本专利技术还可应用于带有不同类型的开口的门框和窗框, 例如其中可利用围绕水平轴线(气窗型开口)的旋转运动而打开框架 18,或者还可应用于可利用围绕竖直轴线(叶式开口)和围绕水平轴线 (气窗型开口)的旋转而打开的门框和窗框。活动框架14设有安装在与 支承4吏链24的立柱相对的立柱20上的控制手柄26。手柄26以己知 的方式控制传动元件的运动,传动元件可实现。叶式开口,气窗型开 口的打开或关闭位置的选择。固定框架12和活动框架14的立柱和横梁16,18,20,22由金属组合 式元件组成,其通常由铝或其合金制成。参看图2,由标号28指定的是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反4曼入安全系统。 该系统28包括传动杆30,其可滑动地与设于组合式元件上的纵向凹 槽32相接合,该组合式元件形成了活动框架14的其中一个立柱20 或其中一个横梁22。更精确地说,传动杆30安装在组合式元件20,22 的凹槽32上,其上固定有控制手柄26。这种反侵入系统28包括以下面将要描述的一种方式固定在传动 杆30上的关闭元件34,以及相对于关闭元件34互补的、并且固定在 固定框架12的相应的立柱16或横梁18上的掣子36。尤其参照图4,形成活动框架14的组合式元件以传统的方式通过 挤压、拉拔等技术制成。按照传统的方式,用于门框和窗框的金属组 合式元件设有至少一个凹槽32,其带有用于安装门框或窗框的附件的 底切横截面。凹槽32具有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38,其限定了相应的 底切部分40。这两个相对的边缘38限定了纵向方向上伸长的开口 42。参看图3-5,传动杆30形状加工成可在纵向方向上滑动地与凹槽 32相接合。传动杆30优选按照以本申请人名义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 No.06425583和06425586中的方法而制成。传动杆30包括纵向榫头 44,其与凹槽42的其中一个底切部分40相接合。在与榫头44相对 的纵向边缘上,传动杆30具有纵向边缘46,其抵靠在凹槽32的相应 边缘38的外侧面上。传动杆30具有纵向平面48和两个纵向凹槽 50,52,其相对于平面48在相对的侧面上延伸。在之前已经列举的欧 洲专利申请No.06425583中详细地描述了平面48和纵向凹槽50,52的 功能。传动杆30还设有两个相对的贯穿开口 54,56,其都开在传动杆30 的相应的纵向边缘上。开口 54,56设于相对于纵向平面48的相对侧面 上。传动杆30以图4中的箭头58所示的方向,即相对于开口42的 正交方向而插入到组合式元件20的凹槽32中。图5显示了插入到凹 槽32中的传动杆30。注意,在传动杆30安装在纵向凹槽32中的状 态下,在凹槽32的边缘38和相应的贯穿开口 54,56的边缘之间限定 了两个贯穿开口。参看图2和图6-13,关闭元件34由两个分开且互补的部件 (parts)60,62形成,这两个部件以下文中描述的方式而彼此安装在一 起。这两个部件60,62如此成形,以致当传动杆30已经插入到凹槽 32中时,它们可分开插入到凹槽32中。这两个部件60,62各插入相应的贯穿开口 54,56,并与相应的凹槽32的底切部分40相接合。关 闭元件34的这两个部件60,62的长度与传动杆30的贯穿开口 54,56 的长度基本上相同。关闭元件34的这两个部件60,62各由弯曲或冲压 的单件金属板,例如钢组成。第一部件60包括;阵头64、固定用部分 (fixingpart)66和中间连接部分68。固定用部分66设有螺紋孔70。第 二部件62也包括;阵头72、固定用部分74和中间部分76。第二部件 62还包括边缘78,其相对于固定用部分74弯曲90° ,并形成与相应 的掣子36的接合部分80相接合的部分(图2)。关闭元件34的安装是根据图6-12中所显示的顺序来执行的。参 看图6,在传动杆30如之前所述插入到凹槽42中之后,关闭元件34 的第一部件60通过开口 54而插入到凹槽32中。第一部件60以图6 中的箭头82所示的方向插入,使榫头64定向朝向开口 42,并且设于 与传动杆30的开口 54相对应的位置上。在榫头64插入到凹槽32中 之后,第一部件60以图6中箭头84所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在所述旋 转之后,第一部件60定位在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位置上。然后如图9所示安装第二部件62。第二部件62以箭头82所示的 方向插入,使榫头72面向开口 42,并且设于与传动杆30的开口 56 相对应的位置上。接下来,使第二部件62以箭头88所示的方向进行 旋转。在这点上,关闭元件呈现图IO和图11中所示的状态。参看图12和图13,通过将螺钉90插入到第二部件62的孔92中 而完成安装。如可从图ll中看出,孔92形状类似于截顶圆锥,并与 第一部件60的螺紋孔70对准。螺钉90 ^皮柠入到笫一部件60的孔70中。具体地可从图11中注意到,在装配状态下,接合元件具有两个 #"头72,64,其与组合式元件20的纵向凹槽32的两个底切部分40相 接合。接合元件34自由地沿着纵向凹槽32而与传动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门框或窗框(10)的反侵入安全系统,其包括固定框架(12)和活动框架(14),其中,所述活动框架(14)包括带纵向凹槽(32)的至少一个组合式元件(20),所述凹槽(32)带有设于纵向中央开口(42)的相对侧上的两个底切部分(40),且其中,至少一个传动杆(30)可滑动地与所述凹槽(32)相接合,并可在纵向方向上通过控制手柄(26)而移位,且其中,固定于所述传动杆(30)上的是与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12)上的互补掣子(36)协同操作的至少一个关闭元件(3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30)具有开在所述传动杆(30)的相应纵向边缘上的两个贯穿开口(54,56),并且所述关闭元件(34)包括两个可彼此安装在一起的、分离的、互补的部件(60,62),其中,所述分离的部件(60,62)各与所述传动杆(30)的相应的贯穿开口(54,56)相接合,并且具有相应的榫头(64,72),所述榫头(64,72)可滑动地在纵向方向上与所述凹槽(32)的相应的底切部分(40)相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巴尔博迪维纳迪奥
申请(专利权)人:萨维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