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26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素土层(1)、砾石层(2)、混凝土垫层I(3)、碎石粉层(4)、混凝土垫层II(5)、改性乳化沥青层(6)、透水混凝土层(7)和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所述混凝土垫层I(3)与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之间设有排水井(9),所述排水井(9)的底部为砖体层,顶部为混凝土层,所述的排水井(9)的砖层内嵌装有多根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一端与改性乳化沥青层(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排水井(9)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控制透水层内的水流方向,减少透水层内的积水,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和透水、排水效果。

Drainage structure of semi-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semi-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 which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plain soil layer (1), gravel layer (2), concrete cushion layer I (3), crushed stone layer (4), concrete cushion II (5),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layer (6), permeable concrete layer (7) and permeable asphalt mixture layer (8), the concrete cushion I (3) and permeable asphalt mixture layer (8), respectively. A drainage well (9)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s (8). The bottom of the drainage well (9) is a brick layer and the top of the drainage well (9) is a concrete layer. A plurality of drainage pipes (10) are embedded in the brick layer of the drainage well (9). One end of the drainage pipe (10)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layer (6) and the other end is arranged in the drainage well (9).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drainage well (9)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water flow in the permeable layer, reduce the water accumulation in the permeable layer, and have good drainage performance, permeability and drainag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半透水沥青路面由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基础层,碎石垫层等多层结构铺设而成,在国家的《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中规定,我国的市政道路和高速公路将大面积地铺设透水沥青路面,道路两边大多具有高出路面的路缘石。为了解决路面排水问题,在道路两边间断设置雨水井,将路面积水及时排入雨水井内。在现有技术中,原先是路面中间高于两边,向道路两侧略微下倾并在道路两边设排水沟,其后通过路缘石设置暗排水通道,结构各异,但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及排水效果不佳问题,同时路面的边缘为预制混凝土路缘石(俗称道牙子),阻挡了路面结构内自由水的横向流动,导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长期滞留、无法排出,路面结构长时间处于饱水状态,使路面强度降低,成为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一大诱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结构简单且稳固,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透水、排水效果。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素土层、砾石层、混凝土垫层I、碎石粉层、混凝土垫层II、改性乳化沥青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所述混凝土垫层I与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设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的底部为砖体层,顶部为混凝土层,所述的排水井的砖层内嵌装有多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改性乳化沥青层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排水井内。所述的排水管与水平面呈5°夹角倾斜设置,且位于排水井内的一端低于与改性乳化沥青层连接的一端。所述的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与水平面呈1°夹角倾斜设置,所述夹角的最低点处设有排水井。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层设有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以排水井为中心环形设置在排水井的外侧,排水管将集水凹槽的底部与排水井连通。所述的排水井顶部的砖体层内预埋有不锈钢支撑耳,所述不锈钢支撑耳整体呈八字形,其顶部安装有排水篦子,其顶部为水平的防拔钩。所述的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为双层结构,其顶部层为40mm厚的PAC-13透水沥青层,底部层为80mm厚的PAC-20透水沥青层。所述的素土层的夯实系数不小于94%。所述的砾石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混凝土垫层I为100mm厚的C15混凝土层,所述碎石粉层的厚度为200mm,所述混凝土垫层II为200mm厚的C25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且骨料粒径为10~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层不同材料的施工面保证半透水沥青路面的透水、排水性能,重新设计透水层及其下部的混凝土垫层,增加排水坡度,并在靠近排水沟处增加集水凹槽,有效控制了透水层内的水流方向、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减少透水层内积水情况的发生,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名称:1-素土层、2-砾石层、3-混凝土垫层I、4-碎石粉层、5-混凝土垫层II、6-改性乳化沥青层、7-透水混凝土层、8-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9-排水井、10-排水管、11-不锈钢支撑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由多层结构铺设而成,其多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层1、砾石层2、混凝土垫层I3、碎石粉层4、混凝土垫层II5、改性乳化沥青层6、透水混凝土层7和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所述素土层1夯实系数不小于94%,所述混凝土垫层I3为100mm厚的C15混凝土层(混凝土每立方抗压强度用Mpa这一计量单位来表示,c15混凝土强度就是表示每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为15Mpa),所述混凝土垫层I3的上部设有排水井9,所述排水井9的井底为混凝土垫层I3的上表面,排水井9的顶部开口设在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上,所述排水井9贯穿砾石层2、混凝土垫层I3、碎石粉层4、混凝土垫层II5、改性乳化沥青层6和透水混凝土层7,排水井9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下部为砖体层,上部为混凝土层,所述排水井9上部的混凝土层内预埋有不锈钢支撑耳11,所述不锈钢支撑耳11呈八字型,其顶部与排水井9上部的混凝土层共同支撑水篦子,所述水篦子遮挡住排水井9的顶部开口,不锈钢支撑耳11的底部为水平的防拔勾,所述防拔钩能够有效地增大支撑,防止不锈钢支撑从排水井9中拔出或脱落。排水井9下部的砖体层内预埋有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与水平面呈5°夹角设置,且其将混凝土垫层II5和排水井9连通。混凝土层II5内的雨水经排水管10排放到排水井9内,所述混凝土层II5内设有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环形设置在排水井9的外侧,排水管10的一端与集水凹槽连通,另一端伸入排水井9内,故雨水流入混凝土垫层II5内时,雨水在集水凹槽内经排水管10排放至排水井9内。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由双层材料铺设而成,其顶层为40mm厚的PAC-13混凝土层,底层为80mm厚的PAC-20混凝土层。砾石层2的厚度为150mm,所述混凝土垫层II5为200mm厚的C25混凝土层(C25混凝土强度就是表示每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为25Mpa),所述透水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200mm且骨料粒径为10~20mm,便于雨水的渗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素土层(1)、砾石层(2)、混凝土垫层I(3)、碎石粉层(4)、混凝土垫层II(5)、改性乳化沥青层(6)、透水混凝土层(7)和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所述混凝土垫层I(3)与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之间设有排水井(9),所述排水井(9)的底部为砖体层,顶部为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井(9)的砖层内嵌装有多根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一端与改性乳化沥青层(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排水井(9)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素土层(1)、砾石层(2)、混凝土垫层I(3)、碎石粉层(4)、混凝土垫层II(5)、改性乳化沥青层(6)、透水混凝土层(7)和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所述混凝土垫层I(3)与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之间设有排水井(9),所述排水井(9)的底部为砖体层,顶部为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井(9)的砖层内嵌装有多根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一端与改性乳化沥青层(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排水井(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10)与水平面呈5°夹角倾斜设置,且位于排水井(9)内的一端低于与改性乳化沥青层(6)连接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8)与水平面呈1°夹角倾斜设置,所述夹角的最低点处设有排水井(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层(6)设有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以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肯思创享生活景观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