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777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3:23
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16)后下部设置的两套环(7)套接在下水平杆(14)上,所述软座中设有弹簧垫(40),包裹布(36)将海绵(37)、山棕垫(38)和弹簧垫包裹后所述包裹布的四边固定在软座的四块边板(41)上部,软座两侧分别连接两伸缩杆的一端,两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手柄立杆(5)的下部;两手柄立杆的上、下两端连接上水平杆(1)和下水平杆上,所述上水平杆和下水平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间隔设置套管上,两套管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软座的弹簧垫的减震效果保护腰部脊椎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由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Application of a Soft Seat of the Self-rescue Device for Cabin Wall Elevator Fal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pplication of a soft seat of an elevator falling self-rescue device for a car wall type elevator, which relates to an elevator falling self-rescue device. Two sets of rings (7) arranged at the rea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soft seat (16) are connected to the lower horizontal bar (14). A spring pad (40) is arranged in the soft seat, and a wrapping cloth (36) fixes the four sides of the wrapping cloth after wrapping the sponge (37), the mountain brown pad (38) and the spring pad on the four sides of the soft se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te (41)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two expansion rods on both sides of the soft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wo expansion rod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two handle vertical rods (5);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two handle vertical rod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horizontal rods (1) and the lower horizontal rod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pper horizontal rods and the lower horizontal rod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on the two spaced sleeves,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spring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two sleeves. The spring cushion of the soft seat is used to protect the lumbar vertebrae. Once the elevator falls,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spr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arm to the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
技术介绍
已知的,电梯是人们上下楼的主要工具,其中升降式竖井电梯大多建设在层数较高的居民楼、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以及酒店等地方,为了方便人员上下,超过六层的建筑都设有竖井式电梯;由于年久失修、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极少量的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出现坠落;电梯突然坠落的原因主要是和限速器和安全钳同时失灵导致的;对于电梯伤人事件媒体多有报道,其中主要的伤害形式是骨折,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发生,而电梯内没有应急防护设施也是伤亡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利用软座的弹簧垫的减震效果保护腰部脊椎骨,并借用套管内的减震弹簧形成双减震,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由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至少一个软座后下部设置的两套环活动套接在下水平杆上,所述软座为箱体结构,在箱体底板上部四周的四块边板之间的腔体中设有弹簧垫,所述弹簧垫上部设有山棕垫和海绵,包裹布将海绵、山棕垫和弹簧垫包裹后所述包裹布的四边固定在软座的四块边板上部,软座两侧的边板靠近前部分别连接两伸缩杆的一端,两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手柄立杆的下部;两手柄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水平杆上,两手柄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水平杆上,所述上水平杆和下水平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间隔设置套管上,两套管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两上顶杆的上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部,所述两上顶杆下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两下顶杆的下部间隔固定在对应上顶杆的下部或地面上,两下顶杆上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所述弹簧垫由多个弹簧的上下两端相互焊接连接而成。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所述两伸缩杆的伸缩杆A一端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软座一侧靠近前部边板上设置的内螺纹管,伸缩杆A的另一端由连接轴铰接连接伸缩杆B的一端,所述伸缩杆B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固定螺丝连接手柄立杆的下部;软座另一侧的伸缩杆A和伸缩杆B同前。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在伸缩杆A另一端与伸缩杆B的一端的连接轴上设有环套,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扩径头。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两上顶杆的上端与折弯水平杆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折弯水平杆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下顶杆的下部设有内折弯,所述内折弯的内端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下部;或下顶杆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下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的地面上。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所述套管为上下两段,在上套管与下套管之间设有分割块,所述分割块的上下面上分别设有插柱A和插柱B,插柱A固定插接上套管的下端口内,插柱B固定插接下套管的上端口内;所述上顶杆的下端顶在上套管中的减震弹簧A上端,所述下顶杆的上端顶在下套管中的减震弹簧B下端;所述上水平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上套管的上部;所述下水平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下套管的上部。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所述上水平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两套管的上部;或上水平杆的两端卡在连接套B上,两连接套B分别连接两上套管的上部;所述下水平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两套管的上部;或下水平杆的两端卡在连接套A上,两连接套A分别连接两下套管的上部。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连接套A和连接套B为相同结构;其中连接套B包括一侧套体A和另一侧套体B,所述一侧套体A和另一侧套体B合并后呈水滴形结构,在水滴形结构连接套B的一侧套体A的宽部对接平面上设有半圆卡槽A,在一侧套体A的半圆卡槽A薄壁端设有凸起B,所述凸起B外侧设有凹陷B,在凸起B与凹陷B的外过度面上设有小插柱;所述另一侧套体B的宽部对接面平上设有半圆卡槽B,在另一侧套体B的半圆卡槽B薄壁端设有凹陷A,所述凹陷A外侧设有凸起A,在凹陷A与凸起A的内过度面上设有对应小插柱的小忙孔;在一侧套体A和另一侧套体B的窄部相对面靠近半圆卡槽处分别设有半圆凹陷,由一侧套体A和另一侧套体B的半圆凹陷至窄部的端部分别设有半圆夹持槽,在一侧套体A和另一侧套体B相对面的半圆夹持槽两侧至外部面分别设有用于螺丝C或螺丝B连接的孔。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套环的两端部形成的固定板通过螺丝A固定在软座的后下部面上。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平时可将一个或多个软座抬起靠在电梯轿厢壁上“由于两套管与轿厢壁之间有间距,所以软座不会自己滑开”,使本申请的软座不占用过多空间;由于软座可方便的放下,当有老人或病残人乘坐电梯时,将所需数量的软座放下,这时软座受伸缩杆的牵引形成常规座椅供老人或病残人乘坐;当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放下,双手抓住两手柄立杆并双脚抬起,这样便可通过软座的弹簧垫和两套管内的减震弹簧共同作用获取最佳减震效果,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和减震弹簧和弹簧垫的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结构较为小巧,利于推广普及,可有效减低电梯坠落时对乘坐者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套管与减震弹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顶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割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水平杆或下水平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软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套环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上水平杆;2、上套管;3、伸缩杆A;4、伸缩杆B;5、手柄立杆;6、螺丝A;7、套环;8、固定板;9、下固定盘;10、下顶杆;11、下套管;12、螺丝B;13、连接套A;14、下水平杆;15、分割块;16、软座;17、螺丝C;18、连接套B;18A、一侧套体;18B、另一侧套体;19、上顶杆;20、上固定盘;21、减震弹簧A;22、插柱A;23、插柱B;24、减震弹簧B;25、凹陷A;26、凸起A;27、凹陷B;28、小插柱;29、凸起B;30、半圆卡槽A;31、半圆卡槽B;32、半圆凹陷;33、半圆夹持槽;34、孔;35、折弯水平杆;36、包裹布;37、海绵;38、山棕垫;39、焊接;40、弹簧垫;41、边板;42、内螺纹管;43、腔体;44、扩径头;45、连接轴;46、环套;47、锥形口;48、固定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9中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至少一个软座16后下部设置的两套环7的两端部形成的固定板8通过螺丝A6固定在软座16的后下部面上,两套环7活动套接在下水平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至少一个软座(16)后下部设置的两套环(7)活动套接在下水平杆(14)上,所述软座(16)为箱体结构,在箱体底板上部四周的四块边板(41)之间的腔体(43)中设有弹簧垫(40),所述弹簧垫(40)上部设有山棕垫(38)和海绵(37),包裹布(36)将海绵(37)、山棕垫(38)和弹簧垫(40)包裹后所述包裹布(36)的四边固定在软座(16)的四块边板(41)上部,软座(16)两侧的边板(41)靠近前部分别连接两伸缩杆的一端,两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手柄立杆(5)的下部;两手柄立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水平杆(1)上,两手柄立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水平杆(14)上,所述上水平杆(1)和下水平杆(1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间隔设置套管上,两套管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两上顶杆(19)的上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部,所述两上顶杆(19)下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两下顶杆(10)的下部间隔固定在对应上顶杆(19)的下部或地面上,两下顶杆(10)上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至少一个软座(16)后下部设置的两套环(7)活动套接在下水平杆(14)上,所述软座(16)为箱体结构,在箱体底板上部四周的四块边板(41)之间的腔体(43)中设有弹簧垫(40),所述弹簧垫(40)上部设有山棕垫(38)和海绵(37),包裹布(36)将海绵(37)、山棕垫(38)和弹簧垫(40)包裹后所述包裹布(36)的四边固定在软座(16)的四块边板(41)上部,软座(16)两侧的边板(41)靠近前部分别连接两伸缩杆的一端,两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手柄立杆(5)的下部;两手柄立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水平杆(1)上,两手柄立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水平杆(14)上,所述上水平杆(1)和下水平杆(1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间隔设置套管上,两套管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两上顶杆(19)的上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部,所述两上顶杆(19)下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两下顶杆(10)的下部间隔固定在对应上顶杆(19)的下部或地面上,两下顶杆(10)上端分别顶在两套管管孔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弹簧垫(40)由多个弹簧的上下两端相互焊接(39)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两伸缩杆的伸缩杆A(3)一端通过固定螺丝(48)固定连接软座(16)一侧靠近前部边板(41)上设置的内螺纹管(42),伸缩杆A(3)的另一端由连接轴(45)铰接连接伸缩杆B(4)的一端,所述伸缩杆B(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固定螺丝(48)连接手柄立杆(5)的下部;软座(16)另一侧的伸缩杆A(3)和伸缩杆B(4)同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在伸缩杆A(3)另一端与伸缩杆B(4)的一端的连接轴(45)上设有环套(46),所述连接轴(45)的两端分别设有扩径头(4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两上顶杆(19)的上端与折弯水平杆(35)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折弯水平杆(35)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20),所述上固定盘(20)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壁式电梯坠落自救装置软座的应用,其特征是:下顶杆(10)的下部设有内折弯,所述内折弯的内端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下部;或下顶杆(10)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9),下固定盘(9)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的地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智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