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30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百叶门窗的门框于左、右侧框的相对侧面贯设若干枢结槽供叶片组设定位,且叶片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该叶片设为可挠性体,于两侧短边组设一定位件与左、右侧框的枢结槽相枢套而令叶片定位于门框;藉由上述结构,可利用叶片设为可挠性体,而仅须将每一叶片的两端施以推压呈弯弧状时,于叶片两侧的定位件即随叶片的变形而枢离左、右侧框的枢结槽,而可简易、迅速取下原有的叶片,再以上述的方式将欲更新的叶片进行组装即可,促使该百叶门窗的叶片达简易拆解及迅速更新变换与一体成型的效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尤指其叶片可简易拆解及迅速更新变换与一体成型的叶片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一般常见的百叶门窗10,其是由若干侧框11组装成一框体,于左、右侧框11的相对侧面分别贯设若干枢结槽111供叶片12两侧所套设的枢结柱121枢套定位,且于每一叶片12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122,令叶片12可随连动杆122的上、下移动作展开及闭合的旋动,而调整遮光位置。如上所述的习式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失特别是其百叶门窗10欲进行叶片12造型的变化或更新时,则须先将每一侧框11一一拆解,再将枢结于叶片12两侧的左、右侧框11拔离后,方能顺利进行叶片12的更换,致使叶片12的更换上较为繁琐不便且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叶片可简易拆解及迅速更新变换。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叶片组的叶片经由一体成型而不须再以其它的加工方式处理,即可与定位件组合套设于侧框上,从而使叶片的制作简易迅速、品质划一而具竞争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百叶门窗的门框是由若干侧框相互组设而成,于左、右侧框的相对侧面分别贯设若干枢结槽供叶片组设定位,且叶片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其特征在于叶片设为可挠性体,于两侧短边组设一定位件与左、右侧框的枢结槽相枢套而将叶片定位于门框。本技术的叶片由若干杆体的竹杆相邻并列,并一体织结而成片状,于中间竹杆的两端段设一套结段。本技术的定位件的一侧凹设一套合槽,另一侧延设一枢转柱。定位件的套合槽设呈圆孔状。定位件的套合槽也可设呈长槽状,与叶片的侧边宽度相配合。本技术的叶片也可设为一体编织物呈片状,于两侧宽边的中间处间隔设呈一套结段。本技术的叶片还可设为一体成型而呈塑胶片,于两侧宽边的中间处间隔设呈一套结段。本技术的叶片具有适当的硬度及厚度而可扭曲变形。本技术的定位件的套合槽两侧壁分别于上、下相对位置处切设一镂空段。根据上述方案,其百叶门窗欲进行叶片的变化或更新时,利用叶片设为可挠性体,而仅须将每一叶片的两端施以推压呈弯弧状时,于叶片两侧定位件的枢转柱即随叶片的变形而枢离左、右侧框的枢结槽,而可简易、迅速取下原有的叶片,再以上述的方式将欲更新的叶片进行组装即可,进而无须大费周章的一一将门框拆解,促使该百叶门窗的叶片达简易拆解及迅速更新变换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习式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叶片拆解取下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一。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二。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一。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二。图号说明20.........门框21.........侧框211 ......枢结槽 30.........叶片31.........竹杆32.........套结段33 ........连动杆 40、50 ...定位件41、51 ...套合槽 511 ......镂空段42、52 ...枢转柱 30’ ......叶片31’ ......编织物 32’......套结段30” ......叶片31”......塑胶片32” ......套结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百叶门窗由门框20、叶片30及定位件40、50所组成,其中门框20由若干侧框21相互组设而成,于左、右侧框21的相对侧面分别贯设若干枢结槽211,叶片30设为可挠性体,且具有适当的硬度及厚度而可扭曲变形,该叶片30由杆体的竹杆31相邻并列,并于每一竹杆31的预定处以织结方式束结而成片状,于中间竹杆31的两端段设一套结段32,且叶片30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33,定位件40、50的一侧凹设一套合槽41、51,另一侧延设一枢转柱42、52,而套合槽41、51可设呈圆孔状与叶片30的套结段32圆径相配合,或可设呈长槽状与叶片30的侧边宽度相配合,并于套合槽51的两侧壁分别于上、下相对位置处切设一镂空段511。如图3所示,其欲组合时,是先于每一叶片30的套结段32或相对短侧边分别与定位件40或定位件50的套合槽41(如图4所示)或套合槽51(如图5所示)相套合,再将定位件40(或定位件50)的枢转柱42(或枢转柱52)依序枢置入左、右侧框21的枢结槽211内,令叶片30定位于门框20的左、右侧框21上,当叶片30与定位件50组套时,则可利用定位件50的镂空段511的设计,令每一叶片30的相互重叠处可紧实贴触形成较佳的遮避效果,再将每一侧框21一一装设固定,此时,叶片30即可随连动杆33的上、下移动作展开及闭合的旋动,而调整遮光位置,即可完成组装。当百叶门窗欲进行叶片30不同造型的变化或更新时,如图6所示,利用叶片30设呈可挠性体,而仅须依序将每一叶片30的两端施以推压至中间处隆起呈现弯弧状时,于叶片30两侧定位件40的枢转柱42即随叶片30的变形而枢离左、右侧框21的枢结槽211,进而可简易、迅速取下原有的叶片30,再以上述的方式将欲更新的叶片30进行组装即可,进而无须大费周章的一一将门框20拆解,促使该百叶门窗的叶片30达简易拆解及迅速更新变换的效益。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一,其中叶片30’可设呈片状具适当硬度及厚度的可挠性编织物31’,于两侧宽边的中间处间隔设呈一套结段32’,令叶片30’的套结段32’及相对短侧边可分别与定位件40(或定位件50)的套合槽41(或套合槽51)相互组套装设,如图8所示。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放大剖面图一,其中叶片30”可设呈具适当硬度及厚度的可挠性塑胶片31”,于两侧宽边的中间处间隔设呈一套结段32”,令叶片30”的套结段32”及相对短侧边可分别与定位件40(或定位件50)的套合槽41(或套合槽51)相互组套装设,如图10所示。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其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百叶门窗的门框是由若干侧框相互组设而成,于左、右侧框的相对侧面分别贯设若干供叶片组设定位的枢结槽,且叶片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其特征在于叶片设为可挠性体,于两侧短边组设一定位件,叶片由定位件与左、右侧框的枢结槽相枢套而定位于门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特征在于叶片由若干杆体的竹杆相邻并列,并一体织结而成片状,于中间竹杆的两端段设一套结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一侧凹设一套合槽,另一侧延设一枢转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套合槽设呈圆孔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套合槽设呈长槽状,与叶片的侧边宽度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特征在于叶片设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百叶门窗的叶片组,其百叶门窗的门框是由若干侧框相互组设而成,于左、右侧框的相对侧面分别贯设若干供叶片组设定位的枢结槽,且叶片的同一侧结合一连动杆,其特征在于:叶片设为可挠性体,于两侧短边组设一定位件,叶片由定位件与左、右侧框的枢结槽相枢套而定位于门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培祥
申请(专利权)人: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