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6797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隧穿晶体管包括源极、栅极、漏极、石墨烯薄膜、半导体或金属衬底、隧穿层、漏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石墨烯钝化层以及直流偏置电压源;源电极和硅衬底相连,漏电极与石墨烯薄膜相连,石墨烯和衬底之间有一层隧穿层,栅极在电子隧穿部分的顶部。若半导体或金属衬底的功函数较小,漏极选择功函数较大的金属,器件为n型,反之漏极则采用功函数较大的金属,器件为p型。p型管漏极连接高电位,n型管源极连接低电位,两根管的共有栅极作为电路的输入端,p型管源极和n型管漏极相连,作为电路的输出端。新型石墨烯隧穿晶体管结构实现高响应速率、低静态功耗的数字逻辑反相器。

A Tunneling Transistor Inverter Based on Graphi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verser of a graphite-based tunneling transisto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graphene tunneling transistor comprises a source, a gate, a drain, a graphene film, a semiconductor or metal substrate, a tunneling layer, a drain insulating layer, a gate insulating layer, a graphene passivation layer and a DC bias voltage source; the source electrode is connected with a silicon substrate, and the drain electrode is connected with a graphene film. There is a tunneling layer between the graphene and the substrate, and the gate is at the top of the electron tunneling part. If the work function of semiconductor or metal substrate is small, the metal with larger work function is chosen as drain pole. The device is n-type, whereas the metal with larger work function is used as drain pole and the device is p-type. P-tube drain connects with high potential, n-tube source connects with low potential, the common gate of the two tubes acts as the input end of the circuit, and p-tube source connects with n-tube drain as the output end of the circuit. A novel structure of graphene tunneling transistor (GTTT) realizes a digital logic inverter with high response rate and low static power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器件制备

技术介绍
反相器是一种可将输入信号相位反转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例如音响放大电路、时钟振荡器等。现有的CMOS反相器电路由两个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组成,如图1所示,由于硅中电子的饱和运动速度不高,使其难以满足数字逻辑电路对在高频工作模式下对响应速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增益高的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栅极、石墨烯薄膜、衬底、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漏极绝缘层、隧穿层、硅基底,其中,硅基底的上表面设置衬底,衬底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源极和隧穿层,隧穿层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漏极绝缘层,漏极绝缘层的上表面设置漏极,隧穿层另一侧的上表面、漏极的上表面以及漏极绝缘层未设置漏极的上表面依次向上设置石墨烯薄膜、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的上表面设置栅极,栅极和隧穿层之间仅存在石墨烯薄膜和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衬底为半导体或金属衬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若衬底材料的功函数大于5.4eV,则漏极电极选用功函数小于4.9eV的金属;若衬底材料的功函数小于4.9eV,则漏极电极选用功函数大于5.4eV的金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隧穿层的厚度小于20n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在硅基底上制备衬底作为晶体管的有源层;步骤2,在衬底上的源极区域沉淀电极作为源极、隧穿层区域制备隧穿层;步骤3,在隧穿层上的漏极绝缘层区域制备漏极绝缘层,在漏极绝缘层上的漏极区域制备电极作为漏极;步骤4,在隧穿层上非漏极绝缘层区域以及漏极绝缘层与漏极堆叠部分的上表面设置一层石墨烯薄膜,再在石墨烯薄膜的上表面设置制备一层绝缘层薄膜作为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步骤5,在隧穿层、石墨烯薄膜以及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堆叠部分的上表面制备电极作为栅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反相器,由两个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构成,该两个隧穿晶体管中的一个为p型管、另一个为n型管,其中,p型管的源极与n型管的漏极连接,作为反相器的输出端;n型管的栅极与p型管的栅极连接,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p型管的漏极连接高电位,n型管的源极连接低电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反相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采用如上所述的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p型管和n型管:若衬底材料的功函数大于5.4eV,则漏极电极选用功函数小于4.9eV的金属,以制备n型管;若衬底材料的功函数小于4.9eV,则漏极电极选用功函数大于5.4eV的金属,以制备p型管;步骤2,p型管的源极与n型管的漏极连接,作为反相器的输出端;n型管的栅极与p型管的栅极连接,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步骤3,p型管的漏极连接高电位,n型管的源极连接低电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若制备的是p型管则通过在硅基底进行n型重掺杂制备衬底,若制备的是n型管则通过在硅基底上蒸镀金属制备衬底。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石墨烯作为有源层沟道,利用石墨烯材料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实现器件的高速响应;2)本专利技术中的漏极绝缘层引导源漏电流经过顶栅的有效控制区,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栅极对源漏电流的调控能力。从而提高反相器的整体增益;3)本专利技术中石墨烯钝化层可以对石墨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石墨烯薄膜作为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其电学特性会受到表面特性的显著影响。薄膜的污染、氧化和破损会造成石墨烯的掺杂和载流子散射,从而造成器件的性能退化。而加入石墨烯钝化层之后可以保护石墨烯的质量,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此外,石墨烯钝化层可以和栅极绝缘层一同制备,无需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CMOS反相器电路;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1为源极;2为漏极;3为栅极;4为石墨烯薄膜;5为衬底;6为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7为漏极绝缘层;8为隧穿层;25为硅基底;17为n型管源极;18为n型管漏极;19为n型管栅极;20为n型管石墨烯薄膜;21为n型管衬底;22为n型管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23为n型管漏极绝缘层;24为n型管隧穿层;9为p型管源极;10为p型管漏极;11为p型管栅极;12为p型管石墨烯薄膜;13为p型管衬底;14为p型管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15为p型管漏极绝缘层;16为p型管隧穿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以石墨烯薄膜作为主要的隧穿沟道,衬底和漏极电极采用功函数不同的半导体或金属材料,形成反偏的p-n结构。在石墨烯和衬底之间制备有隧穿层,漏极底部制备有漏极绝缘层,石墨烯薄膜和顶栅电极之间制备有栅极绝缘层。石墨烯薄膜表面制备一层钝化层,该钝化层可以和栅极绝缘层一同制备。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源极1、漏极2、栅极3、石墨烯薄膜4、衬底5、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漏极绝缘层7、隧穿层8、硅基底25,其中,硅基底25的上表面设置衬底5,衬底5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源极1和隧穿层8,隧穿层8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漏极绝缘层7,漏极绝缘层7的上表面设置漏极2,隧穿层8另一侧的上表面、漏极2的上表面以及漏极绝缘层7未设置漏极2的上表面依次向上设置石墨烯薄膜4、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的上表面设置栅极3,栅极3和隧穿层8之间仅存在石墨烯薄膜4和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石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极(1)、漏极(2)、栅极(3)、石墨烯薄膜(4)、衬底(5)、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漏极绝缘层(7)、隧穿层(8)、硅基底(25),其中,硅基底(25)的上表面设置衬底(5),衬底(5)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源极(1)和隧穿层(8),隧穿层(8)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漏极绝缘层(7),漏极绝缘层(7)的上表面设置漏极(2),隧穿层(8)另一侧的上表面、漏极(2)的上表面以及漏极绝缘层(7)未设置漏极(2)的上表面依次向上设置石墨烯薄膜(4)、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的上表面设置栅极(3),栅极(3)和隧穿层(8)之间仅存在石墨烯薄膜(4)和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极(1)、漏极(2)、栅极(3)、石墨烯薄膜(4)、衬底(5)、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漏极绝缘层(7)、隧穿层(8)、硅基底(25),其中,硅基底(25)的上表面设置衬底(5),衬底(5)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源极(1)和隧穿层(8),隧穿层(8)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漏极绝缘层(7),漏极绝缘层(7)的上表面设置漏极(2),隧穿层(8)另一侧的上表面、漏极(2)的上表面以及漏极绝缘层(7)未设置漏极(2)的上表面依次向上设置石墨烯薄膜(4)、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的上表面设置栅极(3),栅极(3)和隧穿层(8)之间仅存在石墨烯薄膜(4)和栅极绝缘层兼石墨烯钝化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衬底(5)为半导体或金属衬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若衬底(5)材料的功函数大于5.4eV,则漏极(2)电极选用功函数小于4.9eV的金属;若衬底(5)材料的功函数小于4.9eV,则漏极(2)电极选用功函数大于5.4eV的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其特征在于,隧穿层(8)的厚度小于20nm。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的隧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在硅基底(25)上制备衬底(5)作为晶体管的有源层;步骤2,在衬底(5)上的源极区域沉淀电极作为源极(1)、隧穿层区域制备隧穿层(8);步骤3,在隧穿层(8)上的漏极绝缘层区域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龙杨文鑫徐季翟雨生张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