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660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具有上述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取像装置。

Image Capturing Lens Group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age capturing lens group and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he image capturing lens group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third lens, a fourth lens, a fifth lens, a sixth lens, a seventh lens and an eighth lens in sequence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seventh lens is non-spherical.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eighth lens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is non-spherical, and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eighth lens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has at least one inversion point. The total number of lenses in the image capture lens group is eight.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with the above image acquisition lens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8月27日;申请号为:201510535101.3;专利技术名称为: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传统搭载于电子装置上的高像素小型化摄影镜头,多采用少片数的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高级智能手机(SmartPhone)、穿戴式装置(WearableDevice)与平板计算机(TabletPersonalComputer)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要求提升,并且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块装置应于各种电子产品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系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除模块体积应符合各种产品应用的需求外,摄影品质亦随感光元件与程式规划的演进而逐渐提升,现有传统的镜头配置显然已不符合科技的发展趋势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其中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增加透镜制作时的自由度,以利于透镜做局部的校正,并提升成像品质,可有效控制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光圈大小,有利于提升入光量,进而提升影像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最接近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1.55<Nmax<1.70;f/EPD≤1.95;以及TL<12.0毫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影像撷取镜片组的成像面上。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5,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1.55<Nmax<1.70;f/EPD≤1.95;以及-0.9<(R15-R16)/(R15+R16)<10。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影像撷取镜片组的成像面上。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1.55<Nmax<1.70;以及f/EPD≤1.95。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影像撷取镜片组的成像面上。当Nmax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增加透镜制作时的自由度,以利于透镜做局部的校正,并提升成像品质。当f/EPD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光圈大小,有利于提升入光量,进而提升影像品质。当TL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压缩影像撷取镜片组的总长,以有效控制影像撷取镜片组的体积。当(R15-R16)/(R15+R16)满足上述条件时,在降低影像撷取镜片组接近像侧的透镜的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地修正像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5绘示图1的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与最接近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的示意图;图2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最接近一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1.55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1 TW 1041261211.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最接近一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1.55<Nmax<1.70;f/EPD≤1.95;以及TL<12.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光圈,其中该光圈至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最接近该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0.70<SD/TD<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最接近该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1.5<TL/EPD<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82,其满足下列条件:0.20<Y11/Y82<0.7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为ATmax,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ATmax/ImgH<0.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其满足下列条件:(ΣAT+BL)/ΣCT<0.8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10<Yc7/f<0.60。1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该成像面上。11.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该影像撷取镜片组中透镜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影像撷取镜片组的入瞳孔径为EPD,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5,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1.55<Nmax<1.70;f/EPD≤1.95;以及-0.9<(R15-R16)/(R15+R16)<10。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光圈,其中该光圈至最接近一成像面的透镜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最接近一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0.70<SD/TD<1.10。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最接近一被摄物的透镜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